秦皇岛海域“褐潮”对几种海洋生物影响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秦皇岛海域“褐潮”对几种海洋生物影响的初步研究 出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2013年7月2日秦皇岛褐潮高峰期及7月22日褐潮衰退期微型及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类群组成;以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卤虫(Artemia salina)、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为对象,研究了秦皇岛褐潮现场海水对几种海洋生物的影响,同时结合三株室内培养的美国褐潮藻(Aureococcusanophagefferens CCMP1984、CCMP1850,Aureoumbra lagunensis CCMP1507)的影响研究,初步分析了秦皇岛扇贝滞长的原因、探讨了秦皇岛褐潮的影响特点。结果如下: 褐潮爆发高峰期,褐潮海水微型及微微型浮游植物中,褐潮藻占主要优势,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72.5%。褐潮衰退期,硅藻占主要优势,褐潮藻的生物量仅占2.6%。 秦皇岛褐潮现场海水对几种海洋生物的存活没有显著的影响,只是卤虫48h存活率下降至77%。但是褐潮海水显著影响贝类及浮游动物的摄食。当褐潮藻密度达到或高于4.0×103cells/mL,海湾扇贝对褐潮藻的清滤率显著降低;褐潮藻的密度达到8.0×105cells/mL时,海湾扇贝对褐潮海水中其他微藻的清滤率也显著降低;表明褐潮藻本身不被海湾扇贝摄食,并且高密度下会抑制扇贝对海域中其他饵料藻的摄食。暴露于褐潮海水中,卤虫、轮虫的摄食量均较低,并且对混合饵料中其他藻的摄食也受到明显抑制,8h内摄食量分别由5.5±0.4ng/ind降至2.4±0.4ng/ind、由1.5±0.2ng/ind下降至0.9±0.1ng/ind。表明褐潮爆发时,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也可能受到了影响。 为了进一步分析秦皇岛褐潮中褐潮藻的危害作用与机制,我们用室内培养的美国褐潮藻株模拟秦皇岛褐潮中的褐潮藻进行了对照研究。研究发现,在单种褐潮藻与加入了其他饵料藻的混合饵料实验中,当褐潮藻CCMP1984、CCMP1850的密度高于1.0×105cells/mL时,海湾扇贝对两种褐潮藻的清滤率显著降低,其对其他藻的摄食也受到了抑制。混合饵料实验进一步发现,海湾扇贝倾向于摄食与褐潮藻同等大小的小球藻,而避免摄食褐潮藻,表明海湾扇贝对褐潮藻的低摄食不是因为它的细胞太小,而是可能因为褐潮藻产生了某种物质抑制了扇贝摄食。这也可能是秦皇岛褐潮海水实验中褐潮藻密度高时会抑制扇贝对其他饵料藻的摄食的机制。褐潮藻CCMP1507对轮虫、卤虫摄食的影响与CCMP1984、CCMP1850对扇贝摄食的影响类似。进一步分析发现该藻的毒性主要来源于藻体细胞。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长时间暴露于褐潮发生的海域,,海湾扇贝的摄食会受到明显抑制,这可能是秦皇岛当地褐潮发生时扇贝滞长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此外,褐潮对其他海洋生物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效应,褐潮对贝类养殖业及海洋生态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Q178.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如承;庄惠如;汪彦a;孙慧玲;骆轩;罗彩林;;西施舌稚贝对3种微藻选择性及摄食率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张莉红;张学雷;朱明远;;栉孔扇贝对硅藻和甲藻细胞的选择性摄食初探[J];海洋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3 颜天;王云峰;王丽平;陈洋;韩刚;周名江;;Application of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 in detecting the toxicity of harmful algae[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09年02期
4 孔凡洲;于仁成;张清春;颜天;周名江;;Pigment characterization for the 2011 bloom in Qinhuangdao implicated "brown tide" events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2年03期
5 颜天,李钧,李正炎,滕文法,于仁诚,周名江;三苯基氯化锡对黑褐新糠虾的毒性效应[J];海洋与湖沼;2000年05期
6 张继红,方建光,孙松,赵俊梅;胶州湾养殖菲律宾蛤仔的清滤率、摄食率、吸收效率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5年06期
7 谢志浩;王悠;唐学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摄食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09年04期
8 王荣;荧光法测定浮游植物色素计算公式的修正[J];海洋科学;1986年03期
9 孔凡洲;于仁成;张清春;王云峰;颜天;周名江;;对桑沟湾海域一次藻华事件原因种的初步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2年06期
10 张学明;;浅析秦皇岛市近海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河北渔业;2010年12期
本文编号:1354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5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