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与南海夏季风强度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1-02 08:13

  本文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与南海夏季风强度的关系 出处:《海洋科学》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南海夏季风强度 西太暖池热含量 Walker环流 越赤道气流


【摘要】:为了进一步明确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对南海夏季风强度的影响,利用1948~2012年日本气象厅(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JMA)逐月的海温资料、Hadley中心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比较了南海夏季风强度与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热含量和SST的关系;探讨了海洋热含量影响南海夏季风强度的机制。结果表明:(1)相比于西太暖池SST,西太暖池上层海洋热含量是南海夏季风强度更好的预测因子;(2)前期冬春季的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与南海夏季风强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尤其在3月,二者相关系数最大;当暖池热含量偏高(低)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强),赤道印度洋出现异常反气旋(气旋),印度洋上空的Walker环流分支偏强(弱),南海越赤道气流增强(减弱),最终使得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强(弱)。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clarify the influence of the heat content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on the intens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The monthly SST data of Japan meteorological meteorological (JMA) from 1948-#date0# were us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from Hadley Cen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ns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and the heat content and SST in the upper tropical Pacific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effect of ocean heat content on the intens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pper ocean heat content of the west Pacific warm pool is a better predictor of the intens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than that of the West Pacific warm pool. (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eat content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n the early winter and spring, especially in Marc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m was the largest; When the heat content in the warm pool is high (low),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s weak (strong), the anomalous anticyclone appears in the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cyclone), and the Walker circulation branch over the Indian Ocean is strong (weak). The intens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s strong (weak) due to the enhancement (weakening) of the cross-equatorial curren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1010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41330963;41476017;41421005) NSFC-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资助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项目(U1406401)~~
【分类号】:P461.2;P731
【正文快照】: 我国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东亚夏季风对我国人民的生活、生产有重要的影响。而南海夏季风作为东亚夏季风的重要分支,暴发的早晚、强弱与我国夏季雨带的分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吴尚森等[1]指出南海夏季风强度与我国汛期降水存在显著相关,在南海夏季风强(弱)年,我国夏季雨带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明权,李崇银;1998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活动[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年04期

2 朱乾根,徐国强;南海夏季风爆发机制的数值实验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年04期

3 高辉,何金海,谭言科,柳俊杰;40a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金祖辉,陶诗言;南海夏季风建立、活跃和中断期的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2年03期

5 蓝光东,温之平,贺海晏;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大气热源特征及其爆发迟早原因的探讨[J];热带气象学报;2004年03期

6 张勇,谢安,戴念军;南海夏季风异常活动的前期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4年05期

7 李飞;胡鹏;何金海;;南海夏季风建立特征及模拟[J];台湾海峡;2006年02期

8 武亮;杜东升;;2006年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数值模拟[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6年04期

9 李春晖;谷德军;林爱兰;郑彬;;2008年南海夏季风活动概述[J];热带气象学报;2009年03期

10 范伶俐;郭品文;;2004年与2008年的南海夏季风特征比较[J];热带气象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彬;林爱兰;谷德军;李春晖;;利用大尺度环流确定2006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安宇;冯瑞权;梁建茵;林建恒;;南海夏季风撤退的气候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季风及其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谷德军;纪忠萍;林爱兰;郑彬;李春晖;;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多尺度预测方法及驱动机制[A];第八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3年

4 吴尚森;梁建茵;;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及强度年际变化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郑彬;林爱兰;李春晖;谷德军;;2007年南海夏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北传及影响因子[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毛燕军;;南海夏季风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副热带季风与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梁卓然;江志红;刘征宇;顾婷婷;;轨迹模式在判定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中的应用[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8 吴有训;王克强;杨保桂;程雪生;李敬义;胡文运;郑光明;刘勇;;1998年南海夏季风大气环流演变特征[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9 何敏;许力;宋文玲;;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和强度短期气候预测方法的研究(摘要)[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热带气旋和季风”分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郑彬;;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的低频特征[A];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柯季;南海夏季风爆发 对东亚夏季旱涝影响[N];中国气象报;2008年

2 记者 孙楠;南海季风提早爆发华南江南进入多雨期[N];中国气象报;2012年

3 记者 孙楠;华南江南将进入多预期[N];中国气象报;2011年

4 实习生 孙馨 本报记者 向杰;潘静:这里是我不断学习的课堂[N];科技日报;2005年

5 杨绮薇;改革给科研注入新活力[N];中国气象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贾敏;从界限模糊到渐趋明晰[N];中国气象报;2014年

7 杨梅菊;多原因致今年秋雨异常偏多[N];中国气象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温之平;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年际变化及其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6年

2 黄少妮;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多尺度特征及其可预报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胡鹏;南海夏季风建立与南亚高压重建及其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4 于乐江;西太平洋—印度洋—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5 王黎娟;东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活动特征及其与热力强迫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冬梅;南海夏季风强度的年际变异及其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2 吴丹晖;近20年南海夏季风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孟加拉湾海表温度变化的联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李飞;南海夏季风建立特征分析和模拟及南亚高压西进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4 张莉萍;气候变暖背景下南海夏季风变化特征及与我国南方降水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5 李元妮;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茅懋;南海夏季风与印度夏季风爆发的年际异常[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7 李霞;南海夏季风强度年际变化的年代际变异特征[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8 邢雯慧;华南前汛期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水汽通道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9 田莹;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及其对中国降水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赵欢;2013年5月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华南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多尺度特征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本文编号:1368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68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a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