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东部海域一个气旋涡的特征分析
本文关键词:越南东部海域一个气旋涡的特征分析 出处:《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探究越南东部海域中尺度涡的表层特征和垂向结构,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采用涡旋自动识别方法对该区域一个中尺度涡的演变和移动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走航调查资料对该涡旋的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涡旋总体向西北方向移动,其速度不具有一阶斜压罗斯贝波的传播特性;涡旋会造成其内部温度和盐度等值线的抬升,并引起涡内温盐异常,在25~75m深度分别存在温度负异常的"冷核"结构和盐度正异常的"高盐核"结构;与气候态相比,涡旋内部温跃层深度变浅,厚度变小,强度变大;涡旋对上混合层的影响很小,没有造成明显的温盐异常;基于实测流场与由温盐诊断的斜压流场的共同数据可知,涡旋内部流场呈明显气旋式环流,涡中心流速接近0,边缘附近流速最大。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urface features and vertical structure of mesoscale vortices in the eastern waters of Vietnam, based on satellite altimeter data, the evolution and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 mesoscale vortex in this region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vortex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vortex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ortex moves northwestward, and its velocity does not have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st order baroclinic Rossby wave. The vortex will cause the rise of the internal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isoline, and cause the temperature and salt anomaly in the vortex. At the depth of 25 ~ 75m, there are "cold nucleus" structure with negative temperature anomaly and "high salt core" structure with positive salinity anomaly. Compared with the climatic state, the depth of thermocline layer in the vortex is shallower, the thickness is smaller and the intensity is larger. The effect of vortex on the upper mixed layer is very small and there is no obvious temperature and salt anomaly. Based on the common data of the measured flow field and the baroclinic flow field diagnosed by temperature and salt,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flow field in the vortex is cyclonic, the velocity of the vortex center is close to 0, and the velocity near the edge is the largest.
【作者单位】: 解放军31010部队;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解放军92689部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10223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50711)
【分类号】:P731
【正文快照】: 3.解放军92689部队,广东湛江524088)作为海洋中一种特殊的中尺度现象,中尺度涡可携带巨大的动能,其能量比平均流的能量要大一个量级以上[1],它在海洋温盐变化、能量传输、局地环流、海洋混合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4]。近几十年来,随着多种海洋探测资料的获取及数值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燕初,蔡文理,李立,徐德伟;南海东北部海域中尺度涡的季节和年际变化[J];热带海洋学报;2003年03期
2 王桂华,苏纪兰,齐义泉;南海中尺度涡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8期
3 林宏阳;胡建宇;郑全安;;吕宋海峡附近中尺度涡特征的统计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2年01期
4 尚晓东;徐驰;陈桂英;练树民;;海洋中尺度涡的机械能及其源汇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3年02期
5 徐驰;陈桂英;尚晓东;黄瑞新;;海洋中尺度涡旋源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3年02期
6 顾玉荷;小知识——中尺度涡[J];海洋科学;1979年03期
7 程旭华;齐义泉;;基于卫星高度计观测的全球中尺度涡的分布和传播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8 宋海斌;Luis Pinheiro;王东晓;董崇志;宋洋;拜阳;;海洋中尺度涡与内波的地震图像[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11期
9 李熙泰;张钟哲;王喜风;;马里亚纳海沟东西两侧海域中尺度涡的海面高度计观测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10 姬光荣,陈霞,霍玉臻,贾同军;一种海洋遥感图像中尺度涡的自动检测方法[J];海洋与湖沼;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兴辉;宋海斌;拜阳;刘伯然;陈江欣;;利用地震海洋学方法估算南海中尺度涡的地转流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C];2014年
2 金宝刚;张韧;王桂华;;吕宋海峡以东中尺度涡变化规律研究[A];“海洋动力过程与天气、气候变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林缅;姬莉莉;;深水环境下低频声波传播特性之探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刘磊;费建芳;程小平;黄小刚;马占宏;;海温及海浪对台风眼墙中尺度涡的影响[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3热带海洋气象[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果;难定位的残骸:中科院详解卫星监测浮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正光;中尺度涡[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王世红;反向动能级串的全球分布特征,,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在涡平衡过程中的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3 何忠杰;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区及其邻近海域中尺度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王桂华;南海中尺度涡的运动规律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陈更新;南海中尺度涡的时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6 高劲松;南海北部中尺度涡及北部湾环流结构与生成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王大奎;南海中尺度涡涡动动能和涡致热量输运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垞永灿;北太平洋中尺度涡统计分析[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5年
2 刘丽娜;基于高度计数据与数值模式的中尺度涡探测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赵越;中尺度涡环境下声传播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崔凤娟;南海中尺度涡的识别及统计特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程建婷;台湾以东中尺度涡的探测及其对黑潮入侵东海路径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6 林鹏飞;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中尺度涡的统计特征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7 毕经武;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太平洋中尺度涡克里金提取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郑聪聪;北太平洋中尺度涡现象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9 刘聪;中尺度涡对北太平洋副热带西部模态水的影响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0 倪钦彪;吕宋海峡附近中尺度涡的统计特征和复合三维结构[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71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71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