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海域颗粒有机碳浓度遥感反演与时空分布特征
本文关键词:黄河口海域颗粒有机碳浓度遥感反演与时空分布特征 出处:《光学学报》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海洋光学 颗粒有机碳 遥感反演 黄河口 时空分布
【摘要】:基于黄河口海域实测数据,建立了利用745nm(模型1)和680nm(模型2)波段遥感反射率的颗粒有机碳(POC)浓度反演模型,得到的平均相对误差(APD)均低于26%,其中模型1表现更优。结合海洋水色成像仪(GOCI)影像和实测数据对两个模型进行了精度评估,平均相对误差均在30%以内。基于所建立的模型和卫星遥感影像,分析了逐时、大风过程(几日之间)、季节变化三种情况下黄河口海域POC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季POC浓度整体较高,夏季POC浓度整体较低;渤海湾附近出现POC浓度最高值。三种情况下,POC浓度的变化范围在同一尺度上,表明短时间间隔并不意味着POC浓度变化范围也小,其季节平均效应是显著的。
[Abstract]: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based on measured data, established by 745nm (model 1) and 680nm (model 2) remote sensing reflectance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concentration inversion model,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APD) were lower than 26%, the model 1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e combination of ocean color imager (GOCI) accuracy assessment for the two model images and the measured data,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is within 30%. The established model and th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ourly wind process (a few days betwee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the concentration of POC seasonal changes in three cas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POC is high in winter in summer, the concentration of POC is low; the Gulf of Bohai near the peak concentration of POC. Three, POC concentration is in the range of the same scale, showed that short time interval does not mean that the POC concentration range is small, the seasonal average The effect is remarkable.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6197,41476101,41476159,41506203) 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任务(GASI-03-03-01-01) 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项目(PI-2017-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14A030310287) 热带海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放课题(LT01509)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PM-zx703-201601-014)
【分类号】:P715.7
【正文快照】: 1 引言 颗粒有机碳(POC)浓度是海水中有机颗粒物的碳含量,其中有机颗粒物包含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细胞及其相应的非生命碎屑、陆源有机颗粒物等。作为海洋碳循环研究中重要的参数,颗粒有机碳的分布受到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水色卫星遥感具有大面、同步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仲怀,徐丽君,刘兴俊;黄河口铀的化学行为[J];海洋科学;1989年02期
2 吴晓燕;刘汝海;秦洁;孙培艳;高振会;贾永刚;;黄河口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07年S1期
3 王志豪;;黄河口海岸带调查实践[J];海岸工程;1984年02期
4 马锡年,李全生,沈万仁;黄河口及其近岸海域的溶解砷[J];海洋科学;1986年05期
5 曹文达,裘香荃,韩丽君;海洋腐植质的研究——Ⅳ.黄河口海水和沉积物中腐植质的分布[J];海洋与湖沼;1987年06期
6 康兴伦,王品爱,袁毅,朱校斌,李培泉,纪正训;黄河口海域沉积速率的研究[J];海洋科学;1988年05期
7 孙秉一,史致丽,王永辰,郝恩良;黄河口及渤海西南部水体中氟含量[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8 耿秀山,张耆年,傅命佐,李培英,徐孝诗;黄河口海港冲淤变化的定量分析与评价[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6期
9 刘明星,张首临,李国基,包万友,顾宏堪;黄河口及邻近海区海洋生物中痕量金属[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6期
10 王凤聪,高慎月,苏志清;黄河口滨海区潮流速度铅直分布及其粗糙度参量的初步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秀军;朱大伟;孟庆生;刘涛;;波致黄河口多层粉质土海床砂沸破坏机制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吴斌;宋金明;;基于证据权重法的黄河口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贾永刚;常方强;孟祥梅;张衍涛;张建;张海培;;黄河口埕岛海域海床波致液化模糊综合评判[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楠;现代黄河口沉积动力过程与地形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钏彰;现代黄河口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殷鹏;黄河口及附近海域碳参数与营养盐调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宗峰;黄河口及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姚前前;小浪底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来水来沙条件和海岸线演变规律的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5 董好刚;循环荷载导致黄河口沉积物成分和结构变异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刘道彬;底栖动物对黄河口海床土渗透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黄翠玲;黄河入海过程中常量离子和有机碳输送规律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张琳;黄河口粉质土动力响应及海床滑动破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崔兆国;黄河口与长江口现代沉积物识别特征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10 杨江平;黄河口演变对河口侧湾人工岛稳定性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72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72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