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上升叠加风暴潮对2050年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海平面上升叠加风暴潮对2050年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研究 出处:《海洋环境科学》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海洋经济 海平面上升 风暴潮 气候变化 灾害损失
【摘要】:本研究基于Arc GIS的淹没模型与夜光遥感的GDP空间化处理结果,同时结合对2050年中国海洋经济增长预测,评估海平面上升叠加风暴潮三种情景对中国沿海各省市海洋经济的影响效应。模拟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叠加风暴潮与天文潮的CHmax-0.3 m情景下全国海洋经济损失最大,2050年损失达到35444.59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的9.39%;从2050年各省海洋经济损失比例来看(CHmax-0.3 m情景),辽宁省损失比例最大,其次为广东省,福建省和广西省;从各省海洋经济损失的绝对值来看,在海平面上升0.3 m的三种情景下,广东、辽宁、江苏、山东均为海洋经济损失绝对值最大的四个省份。
[Abstract]: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submergence model of Arc GIS and the spatial processing result of GDP based on nocturnal remote sensing. At the same time, combining with the forecast of China's marine economic growth in 2050. The effects of sea level rise and superimposed storm surge on marine economy in coastal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China were evalua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max-0.3 of sea level rise superimposed storm surge and astronomical tide. M under the scenario, the national marine economic loss is the largest. In 2050, the loss reached three tillion five hundred and forty-four billion four hundred and fifty-eight million nine hundred and ninety-nine thousand and nine hundred and ninety-nine yuan, accounting for 9.39% of the GDP; In 2050,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of marine economic loss in each province, Liaoning Province had the largest loss ratio, followed by Guangdong Province, Fujian Province and Guangxi Province. In the three scenarios of sea level rise of 0.3 m, Guangdong, Liaoning, Jiangsu and Shandong are the four provinces with the largest absolute value of marine economic loss.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海岛与海岸带管理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P731.23;P74
【正文快照】: 过去十年,中国海洋经济保持快速稳步增长。2015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6466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1]。2006~2015年海洋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3.34%,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生产活动主要分布在海岸带地区,这也是最易受到海平面上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青颜;王衍;;洋浦风暴潮数值模拟与特征的初步分析[J];海洋预报;2010年02期
2 冯士{p;风暴潮的理论模化[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78年02期
3 刘凤树;台风暴潮某些特性的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0年03期
4 吴培木,黄美芳,何洪扙,王永信,陈善深;粤西台风暴潮数值模拟计算[J];台湾海峡;1983年01期
5 牛承章;;全国风暴潮数值研究及予报学术交流会在青岛举行[J];海岸工程;1983年02期
6 吴培木,黄美芳,何洪钜,王永信,陈善深;8007号强台风暴潮物理机制数值分析[J];台湾海峡;1984年01期
7 陈长胜,秦曾灏;江浙沿海模型台风暴潮的数值模拟[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8 ;中国风暴潮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决议[J];海洋预报;1987年S1期
9 孙文心;超浅海风暴潮的进一步研究[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10 刘凤树,秦曾灏;中国风暴潮研究最新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振球;;1905年上海特大风暴潮的成因分析[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2 张崇耀;高超;;关于台风型风暴潮的探讨[A];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天气海洋与航海安全论文集[C];2000年
3 包芸;刘欢;;珠江河网风暴潮极值流动中的雷诺不稳定现象[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4 陈连友;居丽玲;卢宪梅;孙素丽;;秦皇岛海域风暴潮天气的分析和预测[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5 李云川;王福侠;张迎新;戴念军;陈卫丽;;“0310”风暴潮的形成及数值模拟分析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陈里森;;雷州半岛东海岸风暴潮的若干特征[A];第六届粤西、北部湾区域气象合作会议暨气象灾害防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何群英;刘彬贤;易笑园;;天津沿海地区风暴潮个例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马建铭;刘朝晖;王秀娟;;天津市滨海地区风暴潮历史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吴培木;许金电;江毓武;;三沙湾高分辨率潮汐、风暴潮漫滩数值模式[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陈杰;;引发上海港最大增水的三次风暴潮现象分析[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涛 黄驰;烟台公路局多项措施应对风暴潮[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王金法 徐永国;胜利油田抗击特大风暴潮[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张帆 本报记者 孙模同 通讯员 孙茁;当特大风暴潮袭来时[N];边防警察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国务院安委办紧急通知要求加强防范风暴潮[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5 通讯员 路修俊 邓炯明 孟大秋 罗迅 特约记者 刘立才 刘政 郝光亮;交通部启动应急预案防抗风暴潮[N];中国交通报;2007年
6 闫锐 刘立 晓青 硕强 张辉;我省遭遇近年最大风暴潮[N];河北日报;2007年
7 王玉君;山东联通抗击风暴潮保通信畅通[N];人民邮电;2007年
8 张晓晨 通讯员 车田民;风暴虽远去 重建路犹长[N];威海日报;2007年
9 记者 周咏南 通讯员 吕晶;切实做好防范应对风暴潮工作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N];浙江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孔华 通讯员 卢绍琨;广州积极防御20年一遇风暴潮[N];广东建设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祥;近岸海洋动力要素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及其对物质输运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斌;珠江口海域设计流速模型模拟推算方法[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73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73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