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盐城北部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发布时间:2018-01-04 01:28

  本文关键词:盐城北部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出处:《海洋环境科学》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潮间带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摘要】:对采自盐城北部潮间带的241个表层沉积物样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r、Cd、As、Hg)空间分布特征及各元素相关关系,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污染评估。结果表明:1)研究区重金属Zn、Pb、Hg含量均符合国家规定的一类沉积物标准,Cr、Cd、Cu、As含量在大部分站位也都低于一类沉积物标准,其中Cr仅在个别站位处达到二类沉积物标准,Cd、Cu、As在少数站位达到二类沉积物标准。2)研究区Cu、Pb、Zn、As四种元素在物源或迁移累积特征上具有相似性,Cd元素不受元素"粒度控制律"控制。3)研究区重金属总体污染和潜在生态危害处于低风险级别,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AsCuPbCrZnHg。
[Abstract]:Test analysis on the collected from northern Yancheng intertidal zone of 241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discusses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s (Cu, Pb, Zn, Cr, Cd, As, Hg)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lement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akans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method of pollution assess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study area of heavy metals of Zn, Pb, Hg contents are consistent with a sediment standard prescribed by the state, Cr, Cd, Cu, As content in most stations are lower than a sediment standard, which Cr only at some stations to two types of sediment standard, Cd, Cu, As reached two.2 sediments. In a few stations) study area Cu, Pb, Zn, As four elements are similar in the accumulation of provenance or migration, Cd elements from elements of the "size control law" control.3) overall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 in study area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 the low level of risk,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heavy metals by coefficient To the smaller one is the following: CdAsCuPbCrZnHg.

【作者单位】: 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
【基金】:长江三角洲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江苏潮间带)(GZH201200506)
【分类号】:X55
【正文快照】: 潮间带沉积物是生物栖息及陆海物质交换、污染物接纳与自净的重要场所,也是陆源重金属元素的汇和二次重金属污染的源[1]。江苏盐城沿海地区近年来聚集了大量的化工企业,污染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入海河流附近,近岸海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其中以重金属污染最为突出。因此,对海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虞研原;潮间带动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J];生物学教学;1980年01期

2 谢进金;福建省崇武潮间带贝类的分布[J];动物学杂志;2003年03期

3 周慧晶;郭振江;;葫芦岛市沿海潮间带无脊椎生物生存状况调查[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7年04期

4 刘宪斌;姜中鹏;张光玉;刘占广;曹佳莲;许崇彦;刘菁;;天津塘沽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5 崔跃峰;闫涛;刘文杰;;潮间带贝类耐磨性能研究与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年04期

6 方同光,张学明,赵学武;几种海藻的渗透生理与它们在潮间带分布的关系[J];海洋与湖沼;1964年01期

7 虞研原;董聿茂;;大陈诸岛潮间带动物生态调查[J];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4期

8 张水浸;福建东山及附近岛屿岩相潮间带海藻生态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81年04期

9 张水浸;蔡尔西;江锦祥;吴启泉;;东山及其附近岛屿潮间带生态初步研究——Ⅰ.岩石岸潮间带生态[J];海洋通报;1982年06期

10 张路;;大连营城子湾潮间带贝类的生态调查[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翔;徐敬明;;日照沿海开发对潮间带生境及动物的影响[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高爱根;;钱塘江口北岸潮间带贝类分布特征[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3 秦盛;邢珂;卞光凯;张越己;张文迪;蒋继宏;;潮间带植物内生放线菌新种粉红贫养杆菌Modestobacter roseus sp.nov.的多相分类研究(英文)[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谢进金;戴聪杰;;泉州市潮间带贝类的生态研究[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5 王福华;张进龙;;杭州湾上海石化沿岸潮间带生态环境分析[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张素萍;范振刚;;山东半岛岩石岸潮间带滨螺的生态学研究[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7 齐钟彦;林光宇;庄启谦;李凤兰;;山东半岛南部(丁字湾、崂山湾、胶州湾)潮间带贝类生态调查[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二次代表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8 林岳光;庆宁;张宝;黄莉梨;麦桂欢;;广西防城港玉石滩潮间带滨螺的生态研究[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9 董云伟;;全球变化背景下潮间带贝类生理生态学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10 庆宁;林岳光;张宝;黄莉梨;麦桂欢;;广西防城港玉石滩潮间带滨螺生态分布的初步调查[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亚东 张立强;联合动力首台潮间带试验风机并网发电[N];中国电力报;2009年

2 李凯;浅谈潮间带高地违法用海的执法[N];中国海洋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朱昀涓 陈可;向潮间带要风电的难题如何攻克[N];南通日报;2009年

4 姜光普;应高度关注潮间带管理和保护[N];中国海洋报;2010年

5 王拓;首例潮间带风电场将落户江苏[N];新华日报;2010年

6 记者 甘丰录;全球首座可行走潮间带风电安装平台基本设计完成[N];中国船舶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原二军 童克难 田阳阳;迁徒路上不再有休憩的地方?[N];中国环境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王硕;潮间带渐消逝 候鸟何所依[N];人民政协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朱蓓宁 施菊 陈t,

本文编号:1376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76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7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