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富钴结壳资源调查与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大洋富钴结壳资源调查与研究进展 出处:《中国地质》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富钴结壳是继多金属结核资源之后被发现的又一深海沉积固体矿产资源,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底均有分布。据估算,全球三大洋海山富钴结壳干结壳资源量为(1081.1661~2162.3322)×108t。世界各国对富钴结壳的调查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截至目前,已有日本、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等4个国家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了富钴结壳勘探合同,而韩国的矿区申请也于2016年获得核准。富钴结壳按形态可分为板状结壳,砾状结壳和钴结核3种类型。富钴结壳内部结构构造在宏观上通常表现为三层构造,即底部亮煤层、中部疏松层和顶部较致密层;在微观下主要表现为柱状构造、叠层构造、斑块状构造、纹层状构造等多种类型。富钴结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自生的铁锰矿物,包括水羟锰矿、钡镁锰矿、羟铁矿、四方纤铁矿、六方纤铁矿、针铁矿等。富钴结壳富含Mn、Fe、Co、Ni、Cu、Pb、Zn等金属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其中Co含量尤为显著。三大洋中,以太平洋富钴结壳的Co平均含量最高。富钴结壳的生长过程极其缓慢,平均仅几毫米每百万年。研究表明,西太平洋富钴结壳最早于始新世-早中新世开始生长。目前通常认为富钴结壳为水成成因,即Co、Fe、Mn等金属元素来源于海水。此外,有研究表明微生物在富钴结壳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富钴结壳的分布及特征受地形、水深、基岩类型、海水水文化学特征、经纬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分布于碳酸盐补偿深度以上、最低含氧带以下、水深800~2500 m的海山、岛屿斜坡和海底高地上,西、中太平洋海山区被认为是全球富钴结壳的最主要产出区。
[Abstract]:The cobalt - rich crust is mainly composed of Fe - Mn minerals , such as water , Fe , Co , Ni , Cu , Pb , Zn , etc .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Sea mountain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areas of production for cobalt - rich crusts in the world .
【作者单位】: 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6071) 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课题(DY125-13-R-01,DY125-13-R-05,DY125-13-R-08)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07010417)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30700005)~~
【分类号】:P744
【正文快照】: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Mineral Resources,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075,Guangdong,China)About the first author:WEI Zhenquan,male,born in 1978,senior engineer,engages in the survey and study of oceanic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怀阳,武光海,杨树锋;关于对我国大洋富钴结壳进行地质经济评价工作的讨论[J];地质与勘探;2001年02期
2 赵宏樵,吴建之,曾江宁;富钴结壳分析方法评述和结果对比[J];仪器仪表学报;2001年S2期
3 武光海,周怀阳,陈汉林;大洋富钴结壳研究现状与进展[J];高校地质学报;2001年04期
4 卜英勇,邱长军,唐红平,刘寿康,谢丽姣;富钴结壳模拟材料的研制[J];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年04期
5 何清华,何志强;富钴结壳微地形建模及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3年05期
6 武光海;马维林;刘捷红;李守军;张恺;熊应强;;海山富钴结壳的圈矿方法[J];海洋学研究;2005年04期
7 栾锡武;;大洋富钴结壳成因机制的探讨——水成因证据[J];海洋学研究;2006年02期
8 周知进;卜英勇;;海底富钴结壳物理特性的试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5期
9 崔迎春;刘季花;石学法;;富钴结壳中钛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矿物学报;2009年S1期
10 崔迎春;石学法;刘季花;;富钴结壳基本材料性质[J];矿物学报;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宏樵;吴建之;曾江宁;;富钴结壳分析方法评述和结果对比[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2 张国祯;;富钴结壳矿区申请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潘家华;刘淑琴;杨忆;;太平洋沉积的富钴结壳矿床[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4 何高文;朱克超;李振韶;梁东红;陈玄武;陈圣源;;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富钴结壳矿床特征及其分布[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卜文瑞;石学法;张铭杰;刘季花;杨耀民;;太平洋富钴结壳氦、氖、氩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指示意义[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潘家华;;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矿床物征与预选矿区评价[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7 刘淑琴;;大洋富钴结壳形成富集的地球化学限制[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8 矫东风;朱水权;余兴邦;李桂海;汪东军;;海山富钴结壳“矿址模型”的讨论(英文)[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9 何高文;;西太平洋富钴结壳元素组合及其地质意义[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何高文;张学华;孙晓明;;西太平洋富钴结壳元素组合特征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安然;我国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矿区勘探申请初审通过[N];中国海洋报;2013年
2 朱庆翔;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矿区勘探申请初步通过[N];中国矿业报;2013年
3 朱庆翔;我国获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矿区勘探权[N];中国矿业报;2013年
4 记者 袁于飞;我国新获太平洋3000平方公里富钴结壳矿区[N];光明日报;2013年
5 特派记者 付毅飞;我国富钴结壳矿区勘探申请获准[N];科技日报;2013年
6 实习生 徐冰;富钴结壳,,大洋深处的宝藏?[N];科技日报;2013年
7 特派记者 付毅飞;“蛟龙”将首探富钴结壳矿区[N];科技日报;2013年
8 特派记者 付毅飞;“蛟龙”取回富钴结壳样品[N];科技日报;2013年
9 何高文;中国开展富钴结壳资源调查的相关情况[N];中国海洋报;2014年
10 宋成兵;我国率先提交海底富钴结壳矿区申请[N];中国海洋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任向文;西太平洋富钴结壳成矿系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2 邢娜;太平洋富钴结壳生长速率的综合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蔡毅华;太平洋富钴结壳的生长与元素富集机理[D];厦门大学;2002年
4 王吉中;磷酸盐化对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物质组分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佟景贵;太平洋富钴结壳矿物地球化学及古海洋与古环境重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6 崔迎春;中太平洋海区富钴结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7 卜文瑞;太平洋富钴结壳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8 赵俐红;中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生长海山的构造成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9 程永寿;西北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资源评价和矿区圈定[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治;大洋富钴结壳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田川;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特点及物质来源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张艳;西太平洋富钴结壳超微化石地层学研究及其生长年代[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冯二明;富钴结壳(M38D-14)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其对古海洋环境的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周涛;中—西太平洋新生代海山纬向迁移对富钴结壳生长环境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范忠孝;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基岩岩石学特征及与上覆结壳的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张静;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生物地层及其生长对新生代海洋演化的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杨华;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中富锰矿物的组分及结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余芝华;西南印度洋中脊富钴结壳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张昕倩;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及古海洋环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本文编号:1381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81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