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自增压式能量回收装置的开发与效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7 22:07

  本文关键词:自增压式能量回收装置的开发与效能分析 出处:《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苦咸水淡化 纳滤 自增压式能量回收装置


【摘要】:针对中小型海水/苦咸水淡化系统简化工艺、降低能耗的要求,在海水淡化阀控式能量回收装置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种自增压式能量回收装置.该装置利用差压式水压缸替代阀控式装置中原有的等径压力交换缸,实现能量回收功能和压力提升功能的有机结合.将自增压式能量回收装置与纳滤脱盐系统耦合,在进水水质为苦咸水(1.06%)、操作压力为2.0 MPa条件下研究分析了自增压式能量回收装置与纳滤脱盐系统的耦合运行特性及对系统节能降耗的贡献.结果表明,自增压式能量回收装置现场运行稳定性良好,能量回收效率为95.55%,与未配备自增压式能量回收装置的系统相比,节能降耗贡献率达27.61%,与配备阀控式能量回收装置的系统相比,不仅简化了工艺,而且降低了系统投资和产水能耗.
[Abstract]: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process and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seawater / brackish water desalination system, it is based on the valve-controlled energy recovery device for seawater desalination. A self-pressurized energy recovery device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in which the differential pressure hydraulic cylinder is used to replace the original equal-diameter pressure exchange cylinder in the valve-controlled device. The self-pressurized energy recovery device is coupled with the nanofiltration desalination system, and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influent is bitter salt water (1.06%). Under the operating pressure of 2.0 MPa, the coupling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lf-pressurized energy recovery unit and the nanofiltration desalting system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energy saving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of the system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energy recovery efficiency is 95.555.Compared with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elf-pressurized energy recovery device,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energy saving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is 27.61%. Compared with the system equipped with valve-controlled energy recovery device, it not only simplifies the process, but also reduces the system investme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water produc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市膜科学与海水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天津市科技兴海计划资助项目(KJXH2012-03) 天津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CXSF2014-10)
【分类号】:P747
【正文快照】: 膜法海水/苦咸水淡化系统中,脱盐膜组件会产生一定比例(20%~60%)的高压浓水[1-3],这部分高压浓水如果直接排放会造成较大的能量浪费.采用能量回收装置高效回收利用高压浓水的压力能,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节能降耗手段和有效方法[4-5].现有的能量回收装置主要采用等压式工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献辉;王生辉;杨守智;;反渗透差动式能量回收装置的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09期

2 周一卉;丁信伟;姜海峰;张立冬;;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能量回收试验研究[J];能源工程;2009年02期

3 李炎;谢春刚;张铭;;外驱式能量回收装置的设计与研究[J];海洋技术;2012年04期

4 韩松;王越;许恩乐;孙扬平;徐世昌;王世昌;;水力驱动转子式能量回收装置启动特性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4年02期

5 王生辉;潘献辉;初喜章;康权;杨守志;苏立永;;具备升压功能的差动式反渗透能量回收装置的研制[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12期

6 吴水波;闫玉莲;王琪;李兆魁;;基于等压式能量回收装置的反渗透淡化系统模型[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23期

7 王越;余瑞霞;徐世昌;王世昌;;正位移式阀控能量回收装置盐水连续进料过程特性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6年01期

8 杨勇君;王越;张金鑫;韩松;徐世昌;王世昌;;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混合过程优化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2年06期

9 陈艳艳;王越;王照成;徐世昌;王世昌;;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用分腔式切换器研究[J];化工进展;2012年10期

10 胡宇;宛西原;何航;黄立川;;阀控余压能量回收过程及性能仿真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林洪涛;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转子水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李贵松;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回收效率分析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孙扬平;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水力冲击角度与转速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陈艳艳;阀控能量回收装置用分腔式切换器设计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程百花;基于不同材料摩擦副的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94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94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1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