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海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本文关键词:莱州湾海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出处:《海洋通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莱州湾 海域空间开发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现状评价
【摘要】:基于GIS平台绘制莱州湾海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分布图,从海域空间开发利用结构、强度和协调性三方面对莱州湾海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域用海类型基本齐全,但是开发利用结构规模不均衡,开放式养殖、盐业和交通运输用海是其主要类型;莱州湾海域空间开发利用强度较高,呈现出中部整体东部西部海域的特点;海域开发利用活动之间及其与海洋功能区划、海域自然属性分布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现象。未来,莱州湾海域开发利用需要优化调整用海结构和布局,提高产业开发利用层次;严格限制新增围填海工程,加强对自然岸线资源的保护,加大对海域环境整治和生物资源修复的支持力度。
[Abstract]:Based on the GIS platform, the distribution map of spati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Laizhou Bay was drawn, and the structure of spati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Laizhou Bay was construct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pati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Laizhou Bay i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in terms of intensity and coordin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a area in Laizhou Bay is of complete sea types, but the structure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is not balanced. Open culture, salt industry and transportation sea are the main types; The intensity of spati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Laizhou Bay is relatively high,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hole eastern and western sea area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China. There is disharmony between the activities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sea area and the division of the marine func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atural attributes of the sea area. In the future,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sea area in Laizhou Bay need to optimize and adjust the structure and layout of the sea area. Raising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We must strictly restrict the new reclamation projects,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natural shoreline resources, and increase the support for the environmental renovation and the restoration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the sea area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4)
【分类号】:P74
【正文快照】: 沿海大、中城市近岸海域以及重要河口、海湾地区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和自然环境条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因而承受了人类高强度的开发利用活动(张丹丹等,2009)。近年来,随着我国一系3.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烟台264003)环境保护和海域管理带来巨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明群;;海域使用论证操作模式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01期
2 柯东胜;关志斌;韩联名;郑善传;苏桂兴;吴施卫;;珠江口海域环境问题与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年02期
3 吴月英;马越;;浅谈海域使用论证中论证重点的确定[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12期
4 王平;谢健;;海域分等与海域使用基准价评估研究——以广东省沿海地市为例[J];热带海洋学报;2008年01期
5 秦书莉;;海域纯收益评估方法研究[J];海洋信息;2010年01期
6 张金标,方永强;保护海域环境 建设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J];厦门科技;1996年02期
7 ;关于海域使用金最低征收标准的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1年06期
8 张士三,陈劲毅,庄世坚,谢海生,仲伟耐,畅守波,蔡明,吴乾松,李基智;金-厦海域环境综合管理机制探讨[J];台湾海峡;2003年04期
9 王勇智;王曙光;鲍献文;;海域使用后评价的初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01期
10 贾后磊;张志华;王健国;孙娟;谢健;;海域使用论证中论证等级确定的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东胜;钟思胜;;珠江口海域环境问题与对策[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赵建华;赵全民;苗丰民;陈志宏;苗丽娟;;海域使用分类定级因素及其指标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韩立民;罗青霞;;海域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初探[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彭本荣;洪华生;陈伟琪;薛雄志;;海域空间资源价值: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5 钟耳顺;沈舟峰;朱志海;;海域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实践[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14分会场海洋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6 蔡存强;汤旭红;;特别敏感海域(PSSA)的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王骏博;;厦门海域环境与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8 黄兆龙;蔡志达;湛渊源;R壭来,
本文编号:1437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43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