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海岸带至深海典型海洋沉积物粒度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0 09:59

  本文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粒度特征 沉积环境 出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沉积物粒度是海洋沉积物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沉积物粒度的分析,可以判断搬运介质的性质及其能量条件、明确搬运方式以及沉积作用形式、区分沉积类型,进而还原沉积时的沉积动力、气候以及环境信息,为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的判定提供依据。本文选取海岸带、大陆架、半深海到深海四个不同区域的海洋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组分、粒度参数、粒度象特征等系统的粒度分析,揭示不同深度海洋沉积物粒度的响应特征;在详细的沉积动力与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区域的粒度特征对比,探讨不同沉积环境粒度特征的影响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莱州湾南岸海岸带沉积物样品平均粒径介于3.2~7.4Φ,大部分为粉砂质砂及粉砂,分选较差。沉积物样品在C-M图中投点分散,搬运方式主要为均匀悬浮和递变悬浮;平均粒径的增加主要由中粗粒组分控制;在偏度-分选系数散点图中投点分散,在分选系数-平均粒径散点图中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粒度特征分析表明该地区受河流和海洋的双重影响,在地质历史时期内经历了多次海侵过程,表现为河湖相和三角洲相沉积。2.黄、渤海陆架沉积物样品平均粒径介于4.1~5.6Φ,为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分选较差。沉积物样品在C-M中投点集中,搬运方式为明显的递变悬浮;平均粒径的增加主要由中粗粒组分控制;在偏度-分选系数散点图中投点分散,具有不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分选系数-平均粒径散点图中表现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粒度特征指示研究区处于相对高能稳定的沉积环境,受到山东半岛沿岸流的影响较大,水动力环境较强。3.冲绳海槽半深海沉积物样品的平均粒径介于4.8~7.0Φ,为黏土质粉砂和砂质粉砂,分选较差。沉积物样品在C-M图中投点较为分散,搬运方式为均匀悬浮;平均粒径的增加主要由中粗粒组分控制;在偏度-分选系数散点图中投点分散,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在分选系数-平均粒径散点图中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粒度特征指示研究区沉积环境相对稳定,并未发生过沉积环境的较大变动,只在个别层位出现小范围波动;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水动力条件较强,在沉积后期主要受到黑潮的控制。4.西南印度洋中脊深海沉积物样品的平均粒径介于7.1~8.5Φ,黏土质粉砂和粉砂质黏土含量相当,分选较差。沉积物样品在C-M图中投点较为集中,搬运方式为远洋沉积;平均粒径的增加主要由细粒组分控制;在偏度-分选系数散点图中投点集中,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分选系数-平均粒径散点图中投点相对分散,表现出负相关关系。粒度特征指示研究区处于相对低能稳定的水动力环境,沉积物所受后期改造作用较小,受南极底层水的影响水动力条件整体变化不大,只在小范围内发生波动。5.不同海区碎屑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沉积物样品的平均粒径及其变化范围、黏土含量、砂含量、粒级组成及粒度参数随钻孔深度的变化程度、平均粒径的控制组分及偏度的变化随研究区所处深度的增加表现出一定规律的变化趋势。不同海区沉积物样品在谢帕德三角图、C-M图及粒度结构散点图中的投点区域及集中与否则表现出明显不同。而不同海区碎屑沉积物样品的分选及峰度大致相同。对于相同海区,水深条件大致相同时的不同研究区域,其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特征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包括沉积物命名、C-M图中的投点区域及其反映的沉积物搬运方式、粒度结构散点图的投点情况等都有明显的不同。
[Abstract]:The grain size of sediment samples in the southern shore of Laizhou Bay is in the range of 3.2 锝,

本文编号:1447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447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1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