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温州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发布时间:2018-02-01 04:33

  本文关键词: 温州近岸海域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出处:《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2014年温州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Cr、Hg、A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据其结果分析温州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温州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铜污染情况最为严重,超过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占64.8%。7种重金属含量均呈现近岸向远岸递减的分布特征,高值区分布在瓯江口、飞云江口、鳌江口海域。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Pb、Cr、Hg、As未出现污染,Zn表现为轻度污染,Cu、Cd主要表现为轻度污染并有少数测点达到偏中度污染,地累积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CuCdZnPbCrAsHg。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温州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整体表现为低潜在生态风险,Cu、Pb、Zn、Cr、Hg、As表现为低潜在生态风险,而Cd主要表现为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并有少数测点达到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各种元素对区域内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的大小顺序为CdCuHgPbAsCrZn。
[Abstract]:In 2014, 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 (CuPb)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Wenzhou coastal water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Wenzhou coastal waters were analyzed, and the pollution status was evaluated by the method of ground accumulation index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respectively. The copper pollution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Wenzhou coastal waters is the most serious, and the stations exceeding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the first kind of sediments account for 64.8.7 kinds of heavy metals, all of which show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cline from the near shore to the far shore. The high value area is distributed in the waters of Oujiang Estuary, Feiyun Estuary and Aojiang Estuary. CD mainly showed slight pollution and a few sites reached moderate pollution. The order of soil accumulated pollution index was CuCdZnPbCrAsHg. The ecological risk index was evaluated. The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coastal waters of Wenzhou show low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s a whole. CD mainly showed medium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nd a few sites reached high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The order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hazards of various elements is CdCuHgPbAsCrZn.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局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基金】:浙江省海洋环保和生态专项资金([浙海渔计(2012)100号];[浙海渔计(2015)67号])
【分类号】:X55;X820.4
【正文快照】: 温州海域北起乐清市与温岭市交界处的湖雾定头,南至浙闽交界的虎头鼻至七星岛(星仔)南端一线,海岸线长355 km,辖区内主要有3条河流入海,即瓯江、飞云江和鳌江,其中瓯江为浙江省第二大河,瓯江口是我国列长江口、黄河口、珠江口、钱塘江口之后的第五大河口。强大的径流带来大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海热提;谢涛;齐凤霞;;天津海域底质重金属分布与矿物质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6期

2 于文金;邹欣庆;;灌河口潮滩重金属累积特征及污染评价[J];地球化学;2007年04期

3 徐亚岩;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柏育材;;渤海湾各形态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12期

4 李静,陈淑珠,刘敏光,杨淑海,黄薇文,张经;黄河口及其毗邻海区底质中重金属的分布规律及季节性变化[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5 李静,陈淑珠,刘敏光,杨淑海,黄薇文,张经;黄河口及其毗邻海区底质中重金属的分布规律及季节性变化[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5年S2期

6 邱礼生;广东东部海区底质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状况[J];海洋环境科学;1986年03期

7 邱礼生;珠江口海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模式[J];海洋通报;1989年01期

8 葛修军;吴少杰;吴建新;;连云港港口附近海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规律[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9 贺志鹏;宋金明;张乃星;徐亚岩;郑国侠;张蓬;;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2008年05期

10 李建芬;王福;商志文;裴艳东;田立柱;;天津市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历史及来源判别[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彬;中国东部海域细颗粒沉积物中重金属源汇效应和其对人类活动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黄健敏;填海区淤泥重金属释放迁移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宪萌;胶州湾沉积物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演变潜在讯息解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2 刘解答;珠江口表层海水中营养盐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和影响的调查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3 徐庆彤;重金属对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异养细菌多样性和代谢酶类的影响[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4 胡志平;长江口潮滩植被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累积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劳钰;南黄海西部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的分布[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8年

6 夏鹏;广西北海段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8年

7 张晓琳;长江口、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史国媛;唐山近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迁移规律[D];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

9 何荣;从流域到东海近岸重金属输送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付文超;基于海湾沉积物重金属有效态的文蛤生物标志物筛选与生态毒性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80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480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b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