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华南春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2-21 08:34

  本文关键词: 华南 春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大气环流 海温 出处:《大气科学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1960—2010年中国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提供的海表温度资料以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指数,分析了华南春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春季降水经历了偏少(1960—1971年)—偏多(1972—1992年)—次偏少(1993—2010年)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少雨期,500 hPa上西风气流较平直,不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华南地区的暖气团也不活跃,对应的水汽通量散度为异常辐散。第二阶段多雨期,500 hPa高度上,高原北部脊偏强,利于冷空气南下,与华南地区活跃的暖湿气团汇合,对应的水汽场上为水汽异常辐合。第三阶段少雨期,500 hPa西风气流上的槽脊系统偏强,利于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孟加拉湾地区的南支槽填塞,南方暖湿空气向华南的输送减弱。华南春季降水与PDO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从不同季节来看,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前期秋季的PDO指数与华南春季降水的正相关显著,PDO处于负位相时,华南春季降水偏少,反之亦然;从华南春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不同阶段来看,PDO指数与华南春季降水的正相关在1960—1971年少雨期较显著。
[Abstract]:Using the NCEP / NCAR reanalysis data from 1960 to 2010,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provided by NOAA and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index of the Pacific Interdecadal Oscillation are u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cadal variation of spring 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ring 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from 1960-1971 to 1972-1992 and from 1993 to 2010.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the westerly air flow over 500 hPa is relatively flat, It is unfavorable for the northern cold air to go south, and the warm air mass in South China is not active, and the corresponding water vapor flux divergence is abnormal divergence.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ridge of the northern plateau is stronger at the height of 500 hPa, which is favorable to the south of the cold air. The water vapor field corresponds to abnormal convergence of water vapor with the active warm and wet air mass in South China. In the third stage, the trough ridge system on the westerly air flow of 500 hPa is stronger, which is favorable for the strong cold air i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ern branch channel in the Bay of Bengal area. The transport of warm and wet air from southern China to South China is weakened.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pring precipitation and PDO index in South China, and in different seasons, on the Interdecadal time scal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arly autumn PDO index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 spring in South China. When the PDO index is in the negative phase, the precipitation in spring in South China is less, and vice versa.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pring 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DO index and spring 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 was significant in the young rain period of 1960-1971.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3CB430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75085;41430528)
【分类号】:P426.6;P434;P731.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道溢,何学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气候影响[J];地理学报;2002年02期

2 孙永罡,白人海,谢安;中国东北地区干旱趋势的年代际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3 王妍;钱明;朱伟军;;夏季欧亚阻塞活动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我国降水的可能联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刘莉红;琚建华;郑祖光;刘晓玲;;我国南方夏半年干湿的年代际变化分析与转换机理探讨[J];热带气象学报;2012年06期

5 顾薇;李崇银;杨辉;;中国东部夏季主要降水型的年代际变化及趋势分析[J];气象学报;2005年05期

6 于群;郭品文;张福颖;;全球夏、冬季加热场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杜军;胡军;建军;拉巴;;拉萨近半个世纪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10期

8 刘海文;丁一汇;;华北汛期大尺度降水条件的年代际变化[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9 杨柳妮;武炳义;;东亚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可能成因分析[J];科学通报;2013年26期

10 刘青春;秦宁生;许维俊;时兴合;汪青春;冯蜀青;;长江源流量对长江源流域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响应[J];气象科技;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薇;李崇银;杨辉;;中国东部夏季主要降水型的年代际变化及趋势分析[A];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5年

2 纪忠萍;熊亚丽;谷德军;谢炯光;;广东开汛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与500hPa环流和海温场的相关[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3 周连童;黄荣辉;;我国春季气候年代际变化与夏季气候变化的差异[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刘海涛;;北京近160年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霞;梁建茵;;南海夏季风强度年代际变化的基本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建波;刘秦玉;张苏平;姚圣贤;;华北5月降水年代际变化[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何金海;朱志伟;TimLi;;中国南方降水春夏季节反相年代际变化及成因分析[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8副热带气象发展及生态环境影响[C];2013年

8 苏明峰;;半个多世纪来中国气候冷暖与干湿配置的年代际变化[A];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9 江志红;李建平;屠其璞;;20世纪全球温度年代和年代际变化的区域特征[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赵东;王国荣;;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垂直运动年代际变化的初步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司长 翟盘茂;在区域尺度上认识年代际变化[N];中国气象报;2009年

2 黄荣辉 周连童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中国水资源的影响[N];中国气象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辛晓歌;近四十年中国东部春末气候年代际变化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2 杨若文;全球低频遥相关年代际变化规律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曾刚;海表温度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4 简茂球;大气热源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D];中山大学;2004年

5 王宏;北半球夏季大气环流主模态的年际年代际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鸣婧;西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与江淮夏季降水关系的年代际变化[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顾伯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海温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及模式预测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赵思遥;21世纪以来东亚盛夏气候年代际变化的整体结构特征及其数值模拟[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6年

4 周晓霞;中国冬温夏雨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全球浅层海洋热异常的相关联系[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5 于群;全球加热场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6 徐珍;夏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同期中国降水和气温年代际变化的可能联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7 王妍;夏季欧亚地区阻塞活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可能联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8 朱娜;印度洋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9 孙秀博;中国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10 邱金晶;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垂直结构的气候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21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521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4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