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解析
本文选题:胶州湾 切入点:沉积物-海水界面 出处:《海洋科学》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实验室培养法,在原位温度和溶氧条件下,研究了夏、冬季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溶解无机氮(DIN)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夏、冬季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DIN主要以NO_3-N和NH_4-N的形态进行交换,夏季胶州湾沉积物表现为水体DIN的源,其交换通量为1.64×10~9 mmol/d,可以提供维持初级生产力所需氮的39.3%;而冬季沉积物表现为DIN的汇,其交换通量为 2.12×10~8 mmol/d。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研究界面不同形态DIN交换速率和底层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DIN的交换主要受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矿化、底栖藻类的同化作用和扩散过程共同调控,而冬季则主要受内源有机质的矿化、底栖藻类的同化作用、吸附-解吸和扩散过程共同调控。
[Abstract]:The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s) at the interface of sediment and seawater in Jiaozhou Bay in summer and winter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laboratory culture under in situ temperature and dissolved oxygen conditions. In winter, the DIN of sediment / seawater interface in Jiaozhou Bay is mainly exchanged in the form of NO_3-N and NH_4-N, and in summer, the sediment of Jiaozhou Bay is the source of DIN in water body. The exchange flux is 1.64 脳 10 ~ (10) mg / d, which can provide 39.3% of nitrogen needed to maintain primary productivity, while the winter sediment is a sink of DIN, and its exchange flux is 2.12 脳 10 ~ (-8) mmol 路d ~ (-1). Us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change rate of DIN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bottom layer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change of DIN between sediment and seawater interface in Jiaozhou Bay in summer was mainly due to the 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ediments. The assimilation and diffusion of benthic algae are regulated by the mineralization of endogenous organic matter, the assimilation of benthic algae, and the process of adsorption-desorption and diffusion in winter.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课题(2015CB452902、2015CB452901) 国家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项目(U1606404) 青岛国家海洋实验室"鳌山人才"卓越科学家专项项目资助(2015ASTP-OS13)~~
【分类号】:P73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夏滨;郑晓玲;何鹰;;常规荧光法与同步荧光法用于浒苔叶绿素a测定的比较研究[J];现代科学仪器;2012年03期
2 王修林;辛宇;石峰;韩秀荣;祝陈坚;石晓勇;;溶解无机态营养盐在渤海沉积物-海水界面交换通量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3 胡佶;张传松;王修林;王江涛;;东海春季赤潮前后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速率的研究[J];环境科学;2007年07期
4 孙松,张永山,吴玉霖,张光涛,张芳,蒲新明;胶州湾初级生产力周年变化[J];海洋与湖沼;2005年06期
5 蔡立胜,方建光,董双林;桑沟湾养殖海区沉积物-海水界面氮、磷营养盐的通量[J];海洋水产研究;2004年04期
6 蒋凤华,王修林,石晓勇,祝陈坚,胡海燕,韩秀荣;溶解无机氮在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速率和通量研究[J];海洋科学;2004年04期
7 李肖娜,周伟华,刘素美,张经;东海赤潮高发区沉积物中叶绿素的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7期
8 沈志良;胶州湾营养盐结构的长期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02年03期
9 焦念志;一种新的叶绿素高效萃取剂及其应用方法[J];海洋科学;199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帆;胶州湾贝类增养殖潮滩沉积物—水界面氮、磷交换通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李玲玲;黄河口湿地沉积物中营养盐分布及交换通量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石峰;营养盐在东海沉积物—海水界面交换速率和交换通量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君;;2014年四十里湾一次海洋卡盾藻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15期
2 王希龙;杜金洲;张经;;基于~(223)Ra和~(224)Ra的桑沟湾海底地下水排放通量[J];海洋学报;2017年04期
3 汪雅露;袁华茂;宋金明;李学刚;李宁;曲宝晓;康绪明;王启栋;邢建伟;梁宪萌;;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解析[J];海洋科学;2017年03期
4 向速林;陶术平;吴代赦;;鄱阳湖沉积物和水界面磷的交换通量[J];湖泊科学;2017年02期
5 邢建伟;宋金明;袁华茂;李学刚;李宁;段丽琴;王启栋;左九龙;;胶州湾夏秋季大气湿沉降中的营养盐及其入海的生态效应[J];生态学报;2017年14期
6 王宁;刘光兴;刘晓彤;王为民;陈洪举;;2010年夏末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J];海洋环境科学;2017年01期
7 汪海欧;於t ;吕明辉;张晓美;康童茜;杨书运;;胶州湾地区居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研究[J];资源科学;2017年01期
8 陈悦;刘晶晶;高月鑫;寿鹿;廖一波;黄伟;江志兵;;三门湾网采浮游植物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J];海洋与湖沼;2017年01期
9 杨平;金宝石;谭立山;仝川;;九龙江河口区养虾塘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特征[J];生态学报;2017年01期
10 刘义豪;秦华伟;王国强;房燕;李凡;王月霞;靳洋;;烟台四十里湾海域初级生产力特征[J];海洋湖沼通报;201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雅露;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解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2 熊蕾;东江干流惠州段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首大学;2016年
3 王盼盼;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营养盐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陶诗;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4年
5 崔可夫;基于ROMS的渤海湾水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D];天津大学;2014年
6 白钰;哈尔滨信义沟沉积物中碳、氮、磷、硫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7 黄轩民;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碳氮磷分布及其交换通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杜俊涛;黄河下游及黄河口湿地磷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李玲玲;黄河口湿地沉积物中营养盐分布及交换通量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李成高;环境理化因子对集约化养殖海域沉积物中亚硝态氮积累和释放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军;仪茜茜;王钢;孙雪;杨锐;;中国沿海浒苔属rbcL和ITS序列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J];生态科学;2010年06期
2 张金荣;唐旭利;李国强;;浒苔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3 赵艳芳;宁劲松;尚德荣;翟毓秀;;2008年夏季青岛近海浒苔无机元素含量分析[J];生物学杂志;2010年01期
4 程红艳;陈军辉;张道来;赵恒强;郑立;臧家业;王小如;;超声波辅助提取RP-HPLC法测定浒苔中的叶绿素a、b[J];海洋科学;2010年02期
5 陈元;赵洋甬;潘双叶;徐运;蒋蕾蕾;;PHYTO-PAM对浮游植物中叶绿素的分类测定[J];现代科学仪器;2009年04期
6 林阿朋;王超;乔洪金;潘光华;王广策;宋厉芸;王志远;孙松;周百成;;青岛海域漂浮和沉降浒苔的光合作用研究[J];科学通报;2009年03期
7 杨彩根;宋学宏;孙丙耀;;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简易测定方法的比较[J];海洋科学;2007年01期
8 吴玉霖,孙松,张永山,张芳;胶州湾浮游植物数量长期动态变化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4年06期
9 石峰,王修林,石晓勇,张传松,蒋凤华,祝陈坚,李克强;东海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初步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4年01期
10 张启龙,王凡;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的气候学分析[J];海洋与湖沼;200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明亮;胶州湾贝类养殖容量研究与分析[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8年
2 李肖娜;河流输送和沉积物—水界面交换对东、黄海营养盐的贡献[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石峰;营养盐在东海沉积物—海水界面交换速率和交换通量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哲;王江涛;;胶州湾营养盐研究概述[J];海洋科学;2009年11期
2 杨瑾;;浅议胶州湾的污染现状与环湾保护[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9期
3 沈启东;;介绍胶州湾几种海产动物标本的采集与固定方法[J];生物学通报;1954年06期
4 董金海,王广洁,丁正凰,宋光泽;在我国胶州湾内 首获成体抹香鲸[J];海洋科学;1977年01期
5 郑全安,孙元福,吴永森,于衍桂;胶州湾污染状况的航空遥感监测结果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1980年04期
6 张洪芹;;胶州湾砷的存在及分布[J];海洋湖沼通报;1982年03期
7 水化学研究组;;胶州湾海水中氮的地球化学(续)[J];海洋湖沼通报;1982年04期
8 王文海;王润玉;张书欣;;胶州湾的泥沙来源及其自然沉积速率[J];海岸工程;1982年01期
9 李善为;王永吉;张耆年;徐孝诗;;胶州湾的地貌发育[J];海洋通报;1986年01期
10 王文海;;胶州湾自然环境概述[J];海岸工程;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东方;高振会;孙培艳;秦洁;郭军辉;;胶州湾西南水域重金属砷的分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马彩华;游奎;彭斌;许志华;李康;赵焕利;袁伟;;胶州湾产业格局变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杨东方;石强;张爱君;白红妍;陈晨;;胶州湾水域的石油分布[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4 林晓红;王伟;林森;;水环境容量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以胶州湾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C];2012年
5 沈志良;;胶州湾营养盐结构的长期变化及其对浮游植物组成的影响[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周玉娟;杨桂朋;丁海兵;刘春颖;;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胶州湾海水酸化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东方;朱四喜;王凤友;杨秀琴;吴云杰;;汞对胶州湾水域的影响——水域迁移过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8 陈聚法;陈碧鹃;李秋芬;过锋;崔毅;马绍赛;;胶州湾北部海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广俊;;保护胶州湾生态环境[A];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2005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颜天;谭志军;李钧;张永山;于仁诚;王云峰;周名江;;赤潮的生物毒性评价的初步研究——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一次胶州湾赤潮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洪滨 山东省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胶州湾发展需要新思维[N];中国水利报;2007年
2 梁学勇 周兆顺;胶州湾工业聚集区 满目新景入画来[N];青岛日报;2006年
3 沈俊霖;胶州湾隧道建设驶入快车道[N];青岛日报;2007年
4 李攻;青岛要把胶州湾变城区“内湖”[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霍峰;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市区段)拓宽改造[N];青岛日报;2008年
6 记者 代桂云;让胶州湾承担起百年发展重任[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崔峰 商晨 王晓昆 孙倩;蛟龙跃上胶州湾[N];人民日报;2011年
8 记者 马之恒;胶州湾跨海大桥如何建成的[N];北京科技报;2011年
9 驻鲁记者 柏彦雯 通讯员 贾国富;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胶州湾大桥通过验收[N];中国水运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周建亮;胶州湾大桥免费通行[N];青岛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经昊;胶州湾演变对人类活动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哲;胶州湾水体交换与营养盐收支过程数值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赵淑江;胶州湾生态系统主要生态因子的长期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4 邹涛;夏季胶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李颖虹;胶州湾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6 张学庆;近岸海域环境数学模型研究及其在胶州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孙磊;胶州湾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预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余云军;胶州湾流域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张燕;海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闫菊;胶州湾海域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燕燕;新型溴代阻燃剂在胶州湾湿地污染状况及迁移转化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2 董成仁;胶州湾滨海湿地CO_2通量及源/汇功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3 赵慧敏;春季胶州湾海水甲烷氧化速率时空变化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董文华;镭同位素对胶州湾水体混合及海底地下水排放的示踪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王雪;胶州湾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汪雅露;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解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7 李婷婷;黄海胶州湾多介质重金属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D];西南大学;2016年
8 冯翠;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胶州湾海岸带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9 张凯;胶州湾军事职能演变研究(1891-1945)[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威;胶州湾前湾围填海工程对周边水域泥沙分布及污染物输运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88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588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