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中部现代黄河沉积物影响范围的稀土元素证据
本文选题:表层沉积物 切入点:稀土元素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黄河每年输入大量的沉积物进入渤海,入海沉积物的扩散和影响范围对该区的现代沉积作用、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工程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本研究使用ICP-MS分析方法对渤海中部典型断面的4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的测试,阐明渤海中部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发育特征,结合渤海周边主要河流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黄河现代沉积物扩散和影响范围。结果表明:渤海湾北部沿岸地区沉积物与滦河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相似,主要受到滦河物质输入影响;研究区南部稀土元素含量特征与黄河相近,主要接收黄河沉积物沉积;中间部分沉积物应为黄河、海河与滦河沉积物混合,使其稀土元素显示出与各河流不同的特征。现代黄河沉积物影响范围主要局限于渤海南部海域。
[Abstract]:The Yellow River enters a large number of sediments into the Bohai Sea every year. The diffusion and influence of the sediment into the Bohai Sea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modern sedimentation and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is area. The marine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study,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in 40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typical sections of the central Bohai Sea were tested by using ICP-MS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E development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central Bohai Sea were elucidated. Combined with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the main rivers around the Bohai Sea, the diffusion and influence range of the modern sediments of the Yellow River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diments in the northern coastal area of Bohai Bay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Luanhe River. The REE content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it mainly receives the sediment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ediment is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sediment of the Haihe River and the Luanhe River is mixed. The REE of the Yellow River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rivers, and the influence range of the modern Yellow River sediment is mainly confined to the southern Bohai Sea.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605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0904)资助~~
【分类号】:P73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桂海,Jame M.Brooks;三维全扫描荧光法探讨长江口邻近陆架有机沉积物来源[J];沉积学报;1989年01期
2 周开胜;孟翊;刘苍字;洪雪晴;;长江口北支潮流沙体沉积物来源分析[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3 谢东风;高抒;潘存鸿;唐子文;;杭州湾沉积物宏观输运的数值模拟[J];泥沙研究;2012年03期
4 张毅;江苏省海岸沉积物来源及其矿物特征[J];海洋科学;1990年04期
5 俞立中,张卫国;沉积物来源组成定量分析的磁诊断模型[J];科学通报;1998年19期
6 杨树珍 ,李青滨;东海调查沉积物柱状取样获得重大突破[J];海洋信息;1998年06期
7 郑国兴,史君贤,陈忠元,胡锡钢;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海区细菌与沉积物相互关系的初步探讨[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2年06期
8 杨作升;王海成;乔淑卿;;黄河与长江入海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和矿物颗粒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J];海洋与湖沼;2009年06期
9 胡邦琦;李军;李国刚;赵京涛;宋维宇;;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的物源识别研究进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6期
10 卢博;海底浅层沉积物声速与物理性质[J];科学通报;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惠艳;史长义;马生明;胡树起;;珠江口海域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6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2 颜彬;陈亮;李团结;;雷州半岛近海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及物源指示意义[A];热带海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吕华华;赤道北太平洋粘土沉积物的标型特征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2 冯旭文;长江口百年来底层水体季节性缺氧在沉积物中的记录[D];浙江大学;2009年
3 易文利;有机质对磷素在沉积物—水—沉水植物间迁移转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宋国栋;黄东海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5 黄德坤;基于核素示踪的长江口、东海和海南东部近海泥沙的沉降过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婧;毛乌素沙地灌丛沙丘沉积物理化特征及环境意义[D];山西大学;2015年
2 路敏;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磷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刘萌;黄东海泥质区短柱沉积物的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禚彬;全新世以来河姆渡遗址沉积物特征及其环境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5 朱炳德;黄海及胶州湾沉积物中氮的形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周晓霞;黄河与长江入海沉积物常见矿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识别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徐林梅;乳山湾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李万超;东海泥质区沉积物部分化学成分的组成特征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吴丹丹;长江口沉积物碳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来源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10 李超;四国海盆岩芯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11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611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