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微生物制剂对海湾沉积物营养盐削减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4 17:12

  本文选题:海湾 切入点:微生物制剂 出处:《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氮、磷是海水水体中主要的营养元素。在实际操作中氮磷营养盐的保存问题一直是影响水质的关键因素,为研究高盐度海水氮磷营养盐保存技术,设定12种不同方法保存盐度为32的高盐度海水水样中,对4种营养盐(NO--2-N、NO3-N、NH+3-4-N和PO4-P)在9d保存期内参数值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保存方法间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海水水样不同营养盐的最佳保存条件不同。9d实验期内,,水样中NH+4-N的变化较大,NH+4-N和PO3-4-P的浓度呈减小趋势,NO-2-N、NO-3-N的浓度有略微上升。水样中加氯仿对氮营养盐(NH+4-N、NO-2-N、NO-3-N)的保存效果较好,加甲醛对磷营养盐(PO3-4-P)的保存效果较好。综合考虑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得出了4种营养盐9d内最适保存条件:用于测定NH+4-N浓度的水样保存在常温下添加5‰氯仿,9d内保存效果能控制浓度稳定在80%以上;测定NO-3-浓度N的水样在-20℃添加1‰氯仿保存效果最好,9d内稳定都在95%以上;在-20℃添加5‰或1‰氯仿、4℃下添加5‰或1‰氯仿测定NO-2-N在9d内浓度都能稳定在95%以上;水样中PO3-4-P的测定在4℃下加5‰甲醛的保存效果最好。 为研究沉积物与间隙水间营养盐的内部迁移规律,以大亚湾大鹏澳海湾为研究区域,采集海湾沉积物和原上覆水,在实验室模拟自然状态下,定时采集上覆水和分4层采集间隙水测定分析NH+-4-N、PO34-P、NO-3-N3种营养盐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上覆水中3种营养盐浓度都远超过劣IV类海水水质标准,间隙水中各营养盐浓度显著高于上覆水中,且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上覆水中3种营养盐浓度均随时间呈不断增加趋势。沉积物2cm以上NH+4-N浓度随时间减小,2cm以下NH+4-N浓度随时间增加;沉积物间隙水中NO-3-3-N和PO4-P浓度都持续增加。a层、b层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的NH+-4-N、NO3-N浓度均呈极显著相关,c层、d层间隙水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的NH+4-N、NO-3-3-N浓度均相关性不显著,上覆水中PO4-P浓度与a、b、d层间隙水中PO3-4-P浓度的相关性都不显著,只有c层间隙水与上覆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2=0.4822,P<0.01),c层和d层间隙水中NH+-4-N与PO34-P浓度都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85(P<0.01)和0.836(P<0.01)。说明影响沉积物-上覆水营养盐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高浓度梯度状态下,沉积物是上覆水中NH+4-N、PO3-4-P、NO-3-N的源。 为研究微生物制剂对海湾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营养盐的变化,在实验室模拟自然海域条件下,分别向实验组的海湾泥质沉积物和海湾沙质沉积物的上覆水中投放微生物制剂,通过定期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沉积物中分层间隙水和上覆水体中NO-2-N、NO-+3-N、NH4-N和PO3-4-P4种营养盐的时间序列变化,研究微生物制剂对表层沉积物-水营养盐变动的影响。9d的实验测定表明,实验组上覆水中NH+4-N和NO-2-N浓度总体降低,其中泥、沙实验组的上覆水NH+4-N浓度分别降低了1.686mg.L-1和1.099mg.L-1;泥质、沙质沉积物上覆水中NO-3-N分别升高0.586mg.L-1和0.605mg.L-1,PO3--P的升高量分别为0.070mg.L-14和0.085mg.L-1。表明微生物制剂促进了表层沉积物有机物的降解,且沙质沉积物中各项指标的平均降解效果优于泥质沉积物。实验结束时沉积物表层形成一层0.5cm厚的灰黄色氧化层。研究表明,微生物制剂能有效降解水中和沉积物中的氨态氮和有机磷。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雷;刘梅;王宝杰;蒋克勇;彭虹旎;万奎吉;万乃宝;;用于养殖环境调控的微生物制剂评价方法的研究[J];海洋科学;2009年05期

2 殷士学,汤炎;纠正水稻旱秧死苗的微生物制剂效果初报[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3 任凤兰,崔凤珍;微生物制剂的开发及应用[J];河南科技;1999年07期

4 向建国;黄兴国;何福林;李治章;李常健;钟蕾;;施用微生物制剂对育蚌水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6期

5 毛景英;土壤益菌对植物抗病与营养的影响评价[J];环境化学;1998年04期

6 沈德中;;土壤生态制剂[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2年01期

7 孙海;张亚玉;孙长伟;谭云峰;;多功能微生物制剂对农田栽参土壤有机氯降解的影响[J];特产研究;2010年02期

8 尤升波;游银伟;王翠萍;岳寿松;;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辣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科学;2006年06期

9 解洪业;;应用微生物制剂处理(发酵)玉米秸秆的试验研究[J];青海科技;2007年03期

10 关桂兰,陈理,孟颂东,孔爱琴;PG_6微生物制剂提高作物产量机理研究[J];干旱区研究;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方明;;以微生物制剂全面改善猪场环境污染及猪只健康[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沁光;;微生物制剂在畜牧兽医上的应用[A];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胡菊香;郑金秀;周连凤;彭建华;吴生桂;胡传林;徐维烈;周俊;;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及水质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叶楚华;陈登松;李德臣;计成秀;裴凤英;;三种有益微生物制剂应用效果探讨(初报)[A];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章双杰;郭军;汤青萍;邹剑敏;朱春红;陆火林;苏建东;;微生物制剂处理秸秆对鹅消化利用的影响[A];安全优质的家禽生产——第十五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郑元平;梁勇;;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海南论文集[C];2004年

7 杨军芳;冯伟;周晓芬;窦菲;;微生物制剂对设施菜田土壤积累态磷、钾养分生物有效性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世荣;岳寿松;;微生物制剂与瘤胃原虫[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三届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尤升波;游银伟;王翠萍;岳寿松;;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辣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A];山东农业微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许宇薇;瞿明仁;游金明;欧阳克蕙;宋小珍;易中华;;不同微生物制剂处理对稻草瘤胃体外发酵指标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金凤;微生物制剂美好前景不可阻挡[N];中国花卉报;2007年

2 宋晶 江桂英 翟彩霞;怎样合理应用微生物制剂[N];中国渔业报;2009年

3 韩泽祥;沧州研制成功新型微生物制剂[N];农民日报;2009年

4 林祥聪 谢开飞;我国农业微生物制剂亟待产业化[N];科技日报;2011年

5 记者 李白蕾;正大欧瑞信落户闽侯[N];福州日报;2012年

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新型渔用降氮微生物制剂的中试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渔业报;2013年

7 京水;“微”生物里的“大”道理[N];中国渔业报;2014年

8 淑玲 静波;用微生物制剂促动物生长[N];广东科技报;2004年

9 张文革;水产养殖中如何应用微生物制剂[N];山东科技报;2009年

10 ;用微生物制剂防治土传病害[N];农资导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珍;除藻微生物制剂细菌多样性及活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段中华;应用微生物制剂处理猪粪肥水养鱼[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张钰;醋糟基质及微生物制剂在蔬菜栽培中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4 周东群;污水治理专用微生物制剂的开发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年

5 乔培培;微生物制剂对海湾沉积物营养盐削减试验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6 黄黎明;微生物制剂IBC强化SBR处理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12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612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a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