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夏季海洋性大陆区域气候与EP型ENSO:直接与间接联系
本文选题:海洋性大陆 切入点:降水异常 出处:《大气科学学报》2016年03期
【摘要】:利用1979—2009年的NECP资料、Hadley海温月平均资料和CMAP降水资料,采用Kao and Yu(2009)的方法定义了夏季EP型ENSO指数EPI,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东部型ENSO与海洋性大陆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EPI与MC(Maritime Continent,海洋性大陆)区域降水变化间存在非常弱的负相关。造成这一弱相关的原因是EPI与MC区域降水在某些年份存在同号变化。在剔除Ni錺o4信号后,海洋性大陆区域降水序列与EPI与存在着同号和反号两种关系。反号关系是通常所认为的,当经典的El Ni錺o(La Ni錺a)发生时MC区域降水出现显著地减少(增多)。此时,沿赤道的异常Walker环流建立了EP型ENSO与MC区域气候间的直接联系。而在同号关系时,菲律宾以东异常加热和SPCZ区域异常冷却引起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垂直环流圈削弱了MC区域与赤道东太平洋之间的异常Walker环流所建立的直接联系,或者说,赤道东太平洋区域SSTA与MC区域降水异常的形成是通过SPCZ区域SST的反号异常而产生间接联系的。这种机制的揭示为深刻认识ENSO影响海洋性大陆区域甚至东亚地区气候变动的联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Abstract]:Using the NECP data from 1979 to 2009, the monthly mean data of Hadley SST and the CMAP precipitation data are used. The EP-type ENSO index in summer is defined by the method of Kao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stern type ENSO and the oceanic continental precipitation is analyzed by the method of composit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non-existence between the regional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of the ENSO and MC(Maritime Continent (oceanic continent). The reason for this weak correlation is that the precipitation in EPI and MC region has the same change in some years. There are two kinds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precipitation sequence of oceanic continental region and EPI.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 MC region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when the classical El Ni o(La Ni La) occurs. The anomalous Walker circulation along the equator establishes a 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EP type ENSO and MC regional climate. The anomalous heating to the east of the Philippines and anomalous cooling in the SPCZ region result in a vertical circulation circle in the north-southeast strike which weakens the 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C region and the anomalous Walker circulation in the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Ocean, or, in other words, the anomalous Walker circulation in the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The formation of SSTA and MC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in the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region is in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verse sign anomaly of SST in the SPCZ region. This mechanism is revealed as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 of ENSO on the atmosphere in the oceanic continental region and even in the East Asian region. The ever-changing link provides new clues.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杭州市气象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30425)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40624)
【分类号】:P732;P46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尚锋;陈文;魏科;;Recent Trends in Winter Temperature Extremes in Eastern China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Arctic Oscillation and ENSO[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3年06期
2 孙丹;薛峰;周天军;;Impacts of Two Types of El Ni泺o 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3年06期
3 徐康;祝从文;何金海;;Two Types of El Ni泺o-related Southern Oscillation and Their Diferent Impacts on Global Land Precipitation[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3年06期
4 RAO Jian;REN Rong-Cai;;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NSO Events in CMIP5 Models[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4年06期
5 黎鑫;李崇银;;两类El Ni泺o的发生与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J];科学通报;2014年21期
6 Xin Li;Chongyin Li;;Occurrence of two types of El Nin?o events and the subsurface ocean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4年27期
7 袁媛;李崇银;凌健;;不同分布型El Ni?o期间MJO活动的差异[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年03期
8 王磊;张文君;祁莉;何金海;;两类La Ni泺a季节演变过程的海气耦合特征对比[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4年01期
9 周群;陈文;;太阳活动11年周期对东亚冬季风与随后东亚夏季风关系的影响及其过程[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4年04期
10 陈丽娟;袁媛;杨明珠;左金清;李维京;;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丽娟;袁媛;杨明珠;左金清;李维京;;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 短期气候预测理论、方法与技术[C];2014年
2 张伟;;不同分布型El Ni?o的比较研究[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 副热带气象及环境影响[C];2015年
3 李智玉;徐海明;张文君;;两类ENSO事件的非对称性特征、机制及其影响[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 副热带气象及环境影响[C];2015年
4 葛敬文;贾晓静;王素;;四类ENSO事件对海洋性大陆冬季降水的影响[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 东亚气候变异成因和预测[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康;东部和中部型ENSO模态及其对中国降水影响的差异[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2 陈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风速(能)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3 郑建;印—太暖池区降水异常对东亚冬季大气环流年际变化的影响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秦坚肇;两类厄尔尼诺对次年夏季中国东部降水的可能影响[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4年
2 王磊;两类La Ni泺a的海气耦合特征及气候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萍,尹辅朝;ENSO对云南气候的影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吴自库;姜德民;曹红妍;;一类海-气振子ENSO模型的同伦分析解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年16期
3 薛峰;何卷雄;;外热带大气扰动对ENSO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5期
4 徐同;郭品文;;中国冬季气温对ENSO的非线性响应特征[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年04期
5 费宏伟;费松;郑扬;杨庆萍;;洪泽湖地区冬季温度与ENSO事件关系[J];气象科学;2008年S1期
6 何溪澄;丁一汇;何金海;;东亚冬季风对ENSO事件的响应特征[J];大气科学;2008年02期
7 ;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IOD-ENSO relationship[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8年11期
8 沈桂凤;吴洪宝;韦莹莹;刘学华;;热带对流活动及其与ENSO关系的非线性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徐辉;段晚锁;;What Kind of Initial Errors Cause the Severest Prediction Uncertainty of El Nin泺o in Zebiak-Cane Model[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8年04期
10 薄燕青;吴洪宝;;ENSO年份的确定及其典型事件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璐;孙丞虎;任福民;袁媛;江静;;一种综合监测两类不同分布类型ENSO事件指标的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2 曹璐;孙丞虎;任福民;袁媛;江静;;两类ENSO事件监测指标的研究[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熠;杨修群;;年际尺度北太平洋副高对ENSO事件的触发作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预测与公共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杨庆萍;王苏;高中卫;郑扬;;ENSO事件与洪泽湖月进湖水量关系[A];第二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何凤翩;陈红梅;郑选军;;绍兴市夏季温度与ENSO的年际及年代际相关分析[A];平安浙江气象保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董兆俊;;ENSO事件非平稳性和复杂性定量表征研究[A];第八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3年
7 董兆俊;王彦磊;薛彦广;李杰;;ENSO事件非平稳特性检测与定量表征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 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C];2014年
8 ;The ENSO effect on eastern China rainfall in the following early summer[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9 林爱兰;;大气季节内振荡与ENSO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英文)[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10 陈锦年;王宏娜;吕心艳;;西太平洋暖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翟盘茂 赵宗慈;ENSO监测和预测系统[N];中国气象报;2001年
2 通讯员 张培群;冷静看待持续的厄尔尼诺“热”[N];中国气象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璐;两类ENSO事件的监测及大气的响应[D];南京大学;2011年
2 韩文韬;近50年中国冬夏气温对ENSO响应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3 张键;ENSO事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赵亚锋;基于延时相关性的我国降水对ENSO事件响应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5 夏冬冬;1920—2000年全球陆地降水与ENSO关系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6 肖莺;印度洋偶极子与ENSO的关系以及对中国降水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7 王慧;1956-2011年环渤海地区气候的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的相关性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徐小玉;ENSO与青藏高原地表热力关系及所引起的下游效应[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9 王素;四类ENSO事件对东南亚降水异常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年
10 张灿;ENSO与COWL对全球气温影响分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82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682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