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渤海海峡悬浮体分布、通量及其季节变化

发布时间:2018-03-31 22:37

  本文选题:悬浮体 切入点:通量 出处:《海洋与湖沼》2016年02期


【摘要】:渤海海峡是渤黄海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黄河入海泥沙向黄海搬运的必经路径。本文以2006—2009年渤海海峡8个站位四个季节的悬浮体、CTD数据为基础,将标准层悬浮体浓度数据与浊度数据对比获得高垂直分辨率的悬浮体浓度数据,分析其季节变化特征,并结合日均风场驱动的高精度数值模型模拟的渤海海峡流场,计算了四个季节渤海海峡悬浮体通量。结果表明,北黄海冷水团的入侵和退缩是渤海海峡温盐及其季节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四季节流场特征均为"北进南出";渤海海峡中上层悬浮体浓度分布为海峡南部浓度高、北部浓度低,夏季海峡北部下层北黄海冷水团控制海域悬浮体浓度高于周围水体。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悬浮体浓度依次增高。观测期间渤海海峡悬浮体的年净通量约为251.63万吨,其中输往黄海方向的悬浮体通量约占黄河年平均输沙量的4.27%。
[Abstract]:The Bohai Strait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material exchange between Bohai and Huang Hai, and it is also the necessary path for the Yellow River sediment to be transported to Huang Hai.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TD data of suspended bodies from eight stations and four seasons in the Bohai Strait from 2006 to 2009. By comparing the standard layer suspension concentration data with the turbidity data, the high vertical resolution suspension concentration data are obtain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the Bohai Strait current field is simulated with the high-precision numerical model driven by the daily mean wind field. The fluxes of suspended matter in the Bohai Strait in four seasons have been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vasion and retreat of the North Huang Hai cold water mas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mperature and salt and its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Bohai Strai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 seasons throttle field are "northward entering and leaving south", the upper suspension concentration in the Bohai Strait is high in the south of the strait, and the concentratio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trait is low,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uspended body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trait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urrounding waters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north Huang Hai cold water mass in summer. The annual net flux of the suspension in the Bohai Strait is about 2.5163 million tons in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The annual net flux of the suspended body in the direction of Huang Hai accounts for 4.27% of the annual average sediment transport of the Yellow River.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
【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BS2012HZ022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6030号,40906025号,41576004号,41276013号 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专项项目,GZH201100203号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5CB422304号
【分类号】:P73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修全;马倩;马伟伟;;冬季高频大风过程对渤海冬季环流和水交换影响的数值模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2 韩雅琼;沈永明;;基于EFDC的渤海冬夏季环流及其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3年06期

3 周凯;汪睿;;山东半岛近海波浪能资源状况初步分析[J];水力发电;2013年11期

4 吴伦宇;王兴;熊学军;;渤海海峡潮流能高分辨率数值估算[J];海洋科学进展;2013年01期

5 王勇智;乔璐璐;杨作升;鲍献文;;夏、冬季山东半岛东北部沿岸悬浮物输送机制的初步研究[J];泥沙研究;2012年05期

6 李真;鲍献文;王勇智;李娜;乔璐璐;;Seasonal distribution and relationship of water mass and suspended load in North Yellow Sea[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09年04期

7 王海龙;李国胜;;黄河入海泥沙在渤海中悬移输送季节变化的数值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9年02期

8 王勇智;江文胜;;渤、黄、东海悬浮物质量浓度冬、夏季变化的数值模拟[J];海洋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9 李国胜;董超;王海龙;;Numerical Si mulation of Transportation of SPMfrom the Yellow River to the Bohai Sea[J];China Ocean Engineering;2006年01期

10 鲍献文,苏洁,郭心顺,吴德星;黄、渤海热结构及环流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倩;大风作用下渤海环流和水交换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震;乔璐璐;王云飞;;东中国海表层悬浮体浓度卫星遥感反演研究进展[J];沉积学报;2016年02期

2 马伟伟;万修全;万凯;;渤海冬季风生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及机制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6年02期

3 李爱超;乔璐璐;万修全;马伟伟;;渤海海峡悬浮体分布、通量及其季节变化[J];海洋与湖沼;2016年02期

4 陈法兴;;基于EFDC模型的明湖水库水质数值模拟及预测[J];人民黄河;2016年01期

5 刘秋林;张永良;梁森栋;;斋堂岛海域波浪能资源的数值模拟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5年11期

6 谢倩雯;李一平;孔文;;沉积物再悬浮测量方法综述[J];水资源保护;2015年06期

7 张国朋;张亭禄;陈树果;王建国;;秋季和春季黄渤海黄色物质空间分布特征[J];海洋与湖沼;2015年03期

8 杨阳;李锐祥;刘愉强;朱鹏利;陆茸;;巴达棱湾悬沙分布特征及动力机制[J];热带海洋学报;2014年06期

9 庞重光;李坤;于炜;;渤海表层悬沙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动力成因[J];海洋科学进展;2014年04期

10 QIU Jiandong;LIU Jian;SAITO Yoshiki;YANG Zigeng;YUE Baojing;WANG Hong;KONG Xianghuai;;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the Holocene Subaqueous Clinoform off the Southern Shandong Peninsula in the Western South Yellow Sea[J];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14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凯;鲍献文;王毅;万修全;李昊倩;刘珂;;Barotropic current fluctuations coupled with sea level drawdown in Yellow and Bohai Seas[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5年01期

2 郑崇伟;李训强;潘静;;近45年南海-北印度洋波浪能资源评估[J];海洋科学;2012年06期

3 郑崇伟;李训强;;基于WAVEWATCH-Ⅲ模式的近22年中国海波浪能资源评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4 郑崇伟;郑宇艳;陈洪春;;基于SWAN模式的近10年南海北部波浪能资源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5 武贺;赵世明;张松;王鑫;马治忠;;老铁山水道潮流能初步估算[J];海洋通报;2011年03期

6 曹振东;娄安刚;;基于FVCOM的渤海冬季三维风生环流数值模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7 王金华;沈永明;石峰;陈晓亮;;基于拉格朗日粒子追踪的渤海冬季与夏季环流及影响因素[J];水利学报;2011年05期

8 吕忻;郭佩芳;;我国潮流能资源开发评述[J];海洋湖沼通报;2011年01期

9 鲍献文;李真;王勇智;李娜;;冬、夏季北黄海悬浮物分布特征[J];泥沙研究;2010年02期

10 吕新刚;乔方利;赵昌;夏长水;;海洋潮流能资源的数值估算——以胶州湾口为例[J];太阳能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鹏;渤海三维温盐流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宋文鹏;渤海冬、夏季温盐场结构及其海流特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陈新平;渤、黄海海温结构及相应环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4 王悦;M_2分潮潮流作用下渤海湾物理自净能力与环境容量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全基;;渤海海峡海底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及沉积时代[J];海洋科技资料;1981年06期

2 谭忠盛;吴永胜;万飞;;渤海海峡跨海工程自然条件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3年12期

3 张云伟;韩增林;;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环渤海区域的经济社会影响[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09期

4 蔡克明;;在渤海海峡南岸发现古地震遗迹[J];国际地震动态;1990年07期

5 ;渤海海峡[J];水路运输文摘;2005年12期

6 洪开荣;;渤海海峡通道建设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几个问题[J];中国工程科学;2013年12期

7 李建立;;蛇岛探源[J];大自然;1993年02期

8 尹文昱;张永宁;;渤海海峡风浪特征统计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张乃星;任荣珠;吴凤丛;王尽文;林森;张亮;;渤海海峡冬季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海洋通报;2011年06期

10 张存智,窦振兴,李龙章;渤海海峡M_2分潮的数值模拟[J];海洋通报;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课题组;魏礼群;戴桂英;柳新华;宋长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2 张永宁;李志华;;渤海海峡风浪特征统计分析[A];2004防止船舶行事故新经验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梁书秀;张怡辉;孙昭晨;;夏季渤海海峡垂向混合的数值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G海岸环境与地球物理流体力学[C];2014年

4 张菲菲;赵铁虎;齐君;李攀峰;;渤海海峡及邻近海域重磁综合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八专题论文集[C];2013年

5 孙峰华;陆大道;柳新华;顾九春;李世泰;王振波;;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我国物流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晓琳邋本报记者 杨丽娟;大连舰院学子驾舢板横渡渤海海峡[N];辽宁日报;2008年

2 郑勇军 实习记者  初琦 通讯员  季文豪;跨越渤海海峡[N];烟台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马佳 谭娜;中国地图之变:打通渤海海峡[N];北京科技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吕福明;渤海海峡有望“天堑变通途”[N];经济参考报;2010年

5 朱婧;两外轮在渤海海峡发生碰撞[N];中国水运报;2007年

6 记者 李攻;渤海海峡大通道:尚在讨论“值不值”[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郝光亮 张国栋;两渔民渤海海峡遇险获救[N];中国水运报;2006年

8 徐扬 刘宝森;烟大铁路轮渡渡船首次穿越渤海海峡[N];国际商报;2006年

9 李梅;海底隧道贯通渤海湾[N];中国水运报;2003年

10 记者 赵蕴颖;渤海海峡 发生4.1级地震[N];大连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常红伟;渤海海峡跨海运输通道系统优化及其区域效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白波;渤海海峡北部海洋混合实测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冯京;基于高分辨率声学探测的渤海海峡地貌及灾害地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92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692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5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