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其在减沙背景下的响应
本文选题:粒度 切入点:减砂 出处:《地质通报》2016年10期
【摘要】:近年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对入海泥沙减少的响应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分析长江水下三角洲百年沉积速率的分布特征及位于水下三角洲泥质沉积区不同位置4个浅孔的粒度、~(210)Pb和~(137)Cs数据,探讨其对流域入海水沙变化及水动力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1954年后长江口北支萎缩是导致CDZS10孔所在区域沉积物粒度较其他3孔明显粗的主要原因。而CDZS10孔沉积物上粗下细则是由20世纪80年代三峡蓄水后长江入海泥沙显著下降、海洋动力明显增强引起的。另外,北支萎缩及三峡水库调蓄作用导致泥质区南移,并向杭州湾和嵊泗列岛延伸发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response of underwater delta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to the reduction of sediment into the se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ntury-old deposition rate in the Yangtze River underwater delta and the data of granularity of four shallow pores located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muddy sedimentary area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data of Pb210Pb and 137Cs are analyzed, and their responses to the changes of sediment and hydrodynamics in the basin a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trophy of the northern branch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fter 1954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oarse grain size of the sediment in the area of the CDZS10 pore.However, the upper and lower depth of the sediment in the CDZS10 pore is caused by the obvious decrease of sedi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after the three Gorges impoundment in the 1980s, and the obvious enhancement of the marine dynamics.In addition, the atrophy of the northern branch and the regulation and storag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lead to the southward movement of the muddy area and its extension to the Hangzhou Bay and Shengsi Islands.
【作者单位】: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GZH201200506) 国土资源部项目(编号:201211009)
【分类号】:P73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敬安,万国江,徐经意;洱海沉积物粒度记录与气候干湿变迁[J];沉积学报;2000年03期
2 张晓东;翟世奎;许淑梅;;长江口外近海表层沉积物粒度的级配特性及其意义[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史兴民;韩艳;;渭河咸阳段近代洪水沉积物粒度分形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2期
4 黄广;陈沈良;胡静;;南汇东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与水动力的关系[J];海洋湖沼通报;2008年01期
5 张存勇;冯秀丽;;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9年04期
6 王永红;孙静;庄振业;;青岛旅游海滩沉积物粒度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和输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2期
7 董永发;丁文捚;;长江口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水动力的关系[J];上海地质;1982年02期
8 吴晓涛;沉积物粒度参数图解法的电算程序[J];海洋科学;1994年05期
9 彭晓彤,周怀阳,叶瑛,陈光谦;珠江河口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对底层水动力环境的指示[J];沉积学报;2004年03期
10 张存勇;;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粒度端元模型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毛志刚;王国祥;任丽娟;;江苏盐城海岸湿地不同植被带沉积物粒度特征[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爱军;叶翔;束芳芳;曾志;黄财宾;;福建古雷半岛东侧岸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冲淤动态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3 殷志强;秦小光;吴金水;宁波;;湖泊沉积物粒度多组分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4 陈弘;;琼东南海域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层序粒度特点及古环境分析[A];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梦;新疆柴窝堡湖岩芯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信息提取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2 郭峰;碎屑沉积物粒度组分分析方法[D];兰州大学;2013年
3 肖晓;南海北部湾底质沉积物粒度和泥沙运移趋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窦衍光;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7年
5 赵永芳;古龙咀周围海区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海底地形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6 王蒙光;九龙江河口湾沉积物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沉积动力环境的指示[D];厦门大学;2008年
7 颜世委;典型滩涂围垦区土壤和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与物质组成的关系[D];南京大学;2014年
8 高海燕;秦皇岛市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石学勇;南海北部深水区SO177航次沉积物粒度及微结构分析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徐华夏;长江口圆陀角附近泥沙输移趋势、岩芯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17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717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