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全新世黄海水动力环境特征研究
本文选题:中全新世 切入点:黄海暖流 出处:《天津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对中全新世(距今6000年左右,记为6ka)海洋和气候的研究可加深人们对现阶段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的认识,为预测未来海洋与气候环境变化提供一个重要参照。论文基于海气耦合模式FGOALS-s2.0的6ka和Oka实验结果作为强迫数据,利用POM海洋区域模型对东中国海海洋动力进行模拟,主要研究黄海动力环境在中全新世的气候情景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大气强迫的古今对比结果如下,6ka时期夏季,黄、东海风速较0ka时期增大约0.8m/s;黄海风应力旋度值为正,东海为负,与0ka时期相比旋度绝对值均增大;同时,两海区接收的太阳短波辐射较0ka时期均增加。冬季,黄、东海北风加强,东海增加量在0.5~1.0m/s;两海区在冬季的净热释放也较0ka时期增大,东海释放更甚;冬季风应力旋度较0ka时期无太大差别。中全新世时期大气要素的模拟结果有待于地质记录观测证据的进一步佐证,但对于一系列大气强迫要素的变化,中全新世黄海动力环境对应产生响应:中全新世时期黄海暖流较现代更明显,势力更集中,北上途中分为明显两支,其西侧支流较现今北上更多,南黄海中部的暖流与朝鲜沿岸流够成一个非常明显的反气旋式顺时针环流。同时,北上的黄海暖流已涉及到表层。而现代黄海暖流较弱,流幅宽,仅存在于较深水层;南黄海北向暖舌所包络的暖水温度明显要高于现代结果,最大增温为3℃左右;此外,中全新世夏季黄海上层混合强,使其温跃层比现代结果加深5-10m,底层冷水团范围随之减小,冷水团明显向海槽深水区收缩且冷水核处水温低于现代结果;在强夏季风的作用下,黄海表层西侧的沿岸流的转向位置比现代偏北约2个纬度,这股沿岸北上的流动势力明显要强于现代。 论文从恢复黄海古水深,减小冬季风,增减开边界处黑潮流量角度作了四个敏感性实验。结果如下:恢复部分古水深后,冬季黄海暖流向西偏的分支增强,造成了黄海西岸成山头附近水温增加。东侧南下的冷水增强,使得济州海峡附近水温降低。黄海中部,最大北向流速向东偏移,同时也诱使黄海中部的暖水核心向东偏;冬季风减小后,黄海的环流整体减弱,沿岸流的减弱使得作为补偿性质的黄海暖流同样有所减弱。冬季风减小实验显示,海洋混合明显变弱,同时使得蒸发潜热减少,海表面失热减少,黄海整体的水温升高;夏季黄海冷水团为冬季海底的残留的冷水所形成,冬季底层水温的增加,导致了夏季黄海底部残留水的水温增加。增减台湾以东开边界处的黑潮流量,对于黄海暖流和夏季黄海冷水团环流的影响甚微。总之,随着深入黄海,底地形、局地风场和开边界强迫对于黄海环流造成不同的影响,开边界强迫的影响较小,局地风及底地形的作用较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73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应俊;东海四万年来海平面变化与最低海平面[J];东海海洋;1983年02期
2 张冉;刘晓东;;中全新世暖期与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东亚夏季降水变化相似型分析[J];地理科学;2009年05期
3 王会军;The Seasonal Climate and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in the Simulated Mid-Holocene Megathermal Climate[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0年03期
4 葛全胜;王绍武;闻新宇;郝志新;;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 China During the Holocene[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7年06期
5 李崇银,胡季;东亚大气环流与埃尔尼诺相互影响的一个分析研究[J];大气科学;1987年04期
6 陈隽,孙淑清;东亚冬季风异常与全球大气环流变化 Ⅱ.冬季风异常对全球热带海温变化的影响[J];大气科学;1999年03期
7 王会军,姜大膀;一个新的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强弱变化之大气环流场差异[J];第四纪研究;2004年01期
8 郑益群,于革,薛滨,王苏民;6kaB.P.东亚区域气候模拟及其变化机制探讨[J];第四纪研究;2004年01期
9 李铁刚;江波;孙荣涛;张德玉;刘振夏;李青;;末次冰消期以来东黄海暖流系统的演化[J];第四纪研究;2007年06期
10 包庆;林鹏飞;周天军;刘屹岷;俞永强;吴国雄;何编;何杰;李立娟;李剑东;李阳春;刘海龙;乔方利;宋振亚;王斌;王军;王鹏飞;王晓聪;王在志;吴波;吴统文;徐永福;于海洋;赵伟;郑伟鹏;周林炯;;The Flexible Global Ocean-Atmosphere-Land System Model, Spectral Version 2: FGOALS-s2[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娜;东中国海热通量及热收支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26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726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