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轴潮流能水轮机组排列规律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潮流能 + 竖轴水轮机阵列 ; 参考:《太阳能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针对竖轴潮流能水轮机阵列的水动力性能,在拖曳水池中开展模型试验研究。研究竖轴潮流能水轮机阵列整体水动力性能模型试验技术,讨论给定转速、流速的情况下双水轮机阵的能效指数。通过改变两个水轮机模型的相对位置,分析水轮机轴间距、轴心连线与来流的偏角对能效指数的影响规律。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vertical axis power flow turbine array, a model test was carried out in a towed tank.The model test technique for the whol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vertical axis power flow turbine array is studied. The energy efficiency index of the dual turbine array is discussed under the given speed and velocity.By chang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two turbine models, the influence of the shaft spacing, the deflection angle between the axis line and the inlet flow on the energy efficiency index is analyzed.
【作者单位】: 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浙江省近海海洋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9216;51279182;51379189)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5E090007)
【分类号】:P743.1;TK73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忻;郭佩芳;;我国潮流能资源开发评述[J];海洋湖沼通报;2011年01期
2 丁晓;李洪远;;潮流能发电的潜在环境影响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海洋经济;2011年04期
3 张瑞;吕忻;郭佩芳;;我国潮流能资源调查与评估标准问题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2年S1期
4 王项南;王静;李雪临;朱锐;路宽;吴迪;杨磊;苑苓苓;;潮流能发电系统性能评估方法研究[J];海洋技术;2013年03期
5 吕新刚;乔方利;;海洋潮流能资源估算方法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6 王刚;厉文超;王树杰;王建国;李坤;;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开发[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4期
7 吕新刚;乔方利;赵昌;夏长水;;海洋潮流能资源的数值估算——以胶州湾口为例[J];太阳能学报;2010年02期
8 巩冰;朱丽娟;游江;;海洋潮流能发电系统的控制技术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0年08期
9 李波;李龙;杨丽;杨雪林;肖玉平;;潮流能的利用及研究状况[J];太阳能;2010年09期
10 唐志波;韩志;丁广佳;姜云鹏;龚希武;王晋宝;;采用二维潮流数值模拟估算海洋潮流能资源储量[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树杰;尹克金;李淑一;李冬;;风浪流联合载荷作用下潮流能发电实验平台稳定性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傅涌廷;;杭州湾潮流能开发设想[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雪明;徐明奇;朱挽强;;自变距双向流潮流能电站专用水平轴透平设计[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鲍献文;王勇智;;加强潮流能发电的研究与开发[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5 侯放;于华明;鲍献文;;基于高分辨率数值模型的舟山群岛海域潮流能资源分析[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吕新刚;乔方利;夏长水;;潮流能资源的数值估算:以胶州湾口为例[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宏伟;李伟;林勇刚;马舜;;基于液压传动的潮流能发电装置及其变桨距机构研究[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宏伟;李伟;林勇刚;;海/潮流能发电装置叶片翼形优化及气蚀研究[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传];;国内外潮流能开发利用现状及中欧合作研究[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王骏;张继生;李慧;陶爱峰;;江苏近海潮流动力特性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舜;水平轴潮流能转换系统能量转换率及功率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萧;共水平轴潮流能自变距双透平技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徐明奇;潮流能直驱式海水淡化装置技术及仿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忻;潮流能资源调查与评估标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安佰娜;潮流能发电场尾流场数值模拟及其多机组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袁金雄;潮流能提取水动力响应数值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叶青;潮流能发电装置电力输出性能监测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夏海南;潮流能发电装置功率特性测试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6 朱斌;水平轴潮流能捕获桨叶的设计与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7 吴霞;低流速潮流能捕获机构导流装置性能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4年
8 阎源;潮流能发电装置海上测试平台设计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9 李丹;长江口杭州湾潮流能资源评估[D];浙江大学;2016年
10 廖微;小型潮流能发电关键技术研究[D];国家海洋技术中心;2016年
,本文编号:1743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743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