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基于多源数据的福建东山岛海岸侵蚀及其不同时空尺度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11 09:26

  本文选题:海岸侵蚀 + 东山岛 ; 参考:《海洋学报》2016年03期


【摘要】:海岸侵蚀对海岛紧缺的陆地资源及旅游价值较大的沙滩危害巨大。基于卫星遥感、有人航空摄影、无人机航测、GPS和现场调查等多源数据,利用GIS分析了东山岛海岸线类型、位置与长度变化及滩面冲蚀演变。研究表明,东山岛多处曲折自然岸线转化为较为平直的人工岸线致使整体岸线长度减少,无人机高程反演满足滩面排水冲蚀监测精度要求,乌礁湾和山南湾不同养殖排水方式形成不同特征的滩面冲沟,改变了沙滩微地貌形态。海平面上升和台风风暴潮是长期趋势性和短期突发性侵蚀因素的代表,当前短时间尺度的人类活动已成为滩面冲蚀的最主要因素,且有可能转变为长期趋势性因素。
[Abstract]:Coastal erosion does great harm to the land resources and the sandy beaches which are of great tourism value. Based o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erial photography, UAV aerial survey and field survey, the type, location and length of Dongshan Island shoreline and the erosion evolution of beach surface were analyzed by GIS. The study shows that many tortuous natural shorelines in Dongshan Island are converted into more straight artificial shoreline, which reduces the length of the whole shoreline, and the UAV elevation inversion can meet the monitoring accuracy requirements of beach surface drainage erosion monitoring. Different aquiculture and drainage methods in Wujiao Bay and Shannan Bay formed different beach surface gullies, which changed the beach microgeomorphology. Sea level rise and typhoon storm surge are the representative of long-term trend and short-term sudden erosion. Human activities in short time scale have become the main factor of beach erosion and may be changed into long-term trend factors.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岛海岸带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工程与测绘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GY0214G17)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5010) 青岛博士后人员项目启动资金(QDBSH2014006)
【分类号】:P737.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麻德明;彭文;李平;赵国磊;;海岸侵蚀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J];北京测绘;2011年03期

2 罗时龙;蔡锋;王厚杰;;海岸侵蚀及其管理研究的若干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3年11期

3 王文海;李福林;;试论我国海岸侵蚀信息系统的建立[J];海岸工程;1991年04期

4 张裕华;中国海岸侵蚀危害及其防治[J];灾害学;1996年03期

5 薛春汀;富纳富提环礁阿马图库岛的海岸侵蚀[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1年02期

6 温倩;方凤满;高健;;山东半岛海岸侵蚀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1期

7 张立海;刘凤民;刘海青;张业成;于道永;;秦皇岛地区海岸侵蚀及主要原因[J];地质力学学报;2006年02期

8 左书华;李九发;陈沈良;时连强;;河口三角洲海岸侵蚀及防护措施浅析——以黄河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年04期

9 梁若皓;樊彦国;;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侵蚀和可持续发展问题[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S1期

10 李喜海;梁海燕;;三亚湾海岸侵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季荣耀;罗章仁;陆永军;罗宪林;;广东省海岸侵蚀特征及主因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许民阳;;台湾海岸的侵蚀后退问题与对策[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张帆;姚衍桃;詹文欢;孙宗勋;詹美珍;张佳政;;粤西沿海全新世中期以来的海岸侵蚀[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程义吉;;黄河三角洲孤东海岸冲淤演变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单瑞;于得水;周良勇;印萍;;GPS-RTK技术在海岸侵蚀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多苍;拾兵;;近岸人工沙坝养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杨文婷 李斌;监测表明我国部分海岸受侵蚀“后退”[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杨文婷 李斌;我国部分海岸受侵蚀“后退”数米[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杨文婷 李斌;侵蚀速率增加,我国部分海岸“后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海洋时事评论员 冬木;筑牢防范海岸侵蚀的“堤坝”[N];中国海洋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行;长江三角洲海岸侵蚀决策支持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时龙;海岸侵蚀风险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李志龙;华南岬间海湾沙质海岸平衡形态与侵蚀机制[D];中山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衣伟虹;我国典型地区海岸侵蚀过程及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满晓;威海九龙湾海岸侵蚀与防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董坤;秦皇岛海岸带变迁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苟大荀;海岸沙坝的产生及海岸剖面恢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73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873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a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