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胶州湾水环境重金属立体分布、污染及风险

发布时间:2018-06-05 03:53

  本文选题:重金属 + 胶州湾 ; 参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摘要】:为探讨胶州湾水环境中重金属的立体空间分布、污染及风险,分别采集深度为0~10m(表层),10~20m(中层)和20~30m(底层)的海水与海底表层(0~10cm)沉积物样本,测定8种重金属(As,Cd,Cr,Hg,Zn,Pb,Cu和Ni)在水体中的质量浓度(mg/L)和沉积物中的质量分数(mg/kg),基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和水质质量指数法、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立体分布、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胶州湾海水重金属质量浓度除Cu,Hg,Ni和Pb外,均未超出IV类标准;相对污染指数值由大到小依次为Cu,Pb,Hg,Ni,Cd,Cr,Zn,As,其中Cu,Pb,Hg,Ni和Cd达到严重污染水平,综合污染指数测算表明胶州湾海水重金属污染严重.就胶州湾海水重金属的平面分布而言,其高值区出现在湾东和西南区,其中Hg高值区沿胶州湾大桥分布.就胶州湾海水重金属的垂直方分布而言,0~10m的表层海水和20~30m的底层海水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均高于10~20m的中层海水.除Cr外,沉积物中其他重金属质量分数均高于海洋沉积物的I级质量标准,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Hg,As,Ni,Cd,Pb,Cr,Cu,Zn,并呈现出东高西低、沿污染源分布的特点.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ollution and risk of heavy metals in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Jiaozhou Bay, sediment samples with a depth of 0 ~ 10m (10 ~ 20m (middle layer) and 20 ~ 30m (bottom) of sea water and bottom water) were collected, respectively. The mass concentration (mg / L) and the mass fraction (mg 路kg ~ (-1) of eight heavy metals, aspergectadectadecrhium, zincinophosphate, and Ni) in water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national seawater water quality standard and the water quality index method, the mass fraction (mg / kg) of the eight heavy metals in the water was determined. The distribution, pollution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heavy metals in seawater and sediment were evaluated by marine sediment quality standard and Hakanson potential ecological hazard index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awater of Jiaozhou Bay did not exceed the class IV standard except for Cu HgN Ni and Pb, and the relative pollution index values were in the order of Cu PbPb HgCU NigCd-CrCrZnN AsS, in which the Cu PbGN HgN Ni and CD reached the level of serious pollution. The calculation of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shows that heavy metal pollution is serious in Jiaozhou Bay. As far as the plane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Jiaozhou Bay is concerned, the high value region appears in the east and southwest of Jiaozhou Bay, and the Hg high value region distributes along the Jiaozhou Bay Bridge. In terms o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Jiaozhou Bay,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urface water of 10 ~ 10 m and in the bottom seawater of 20 ~ 30 m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middle sea water of 10 ~ 20 m. With the exception of Cr, the mass fraction of other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marine sediments, and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is in order from large to small.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2013FY111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479)
【分类号】:X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哲;王江涛;;胶州湾营养盐研究概述[J];海洋科学;2009年11期

2 杨瑾;;浅议胶州湾的污染现状与环湾保护[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9期

3 沈启东;;介绍胶州湾几种海产动物标本的采集与固定方法[J];生物学通报;1954年06期

4 董金海,王广洁,丁正凰,宋光泽;在我国胶州湾内 首获成体抹香鲸[J];海洋科学;1977年01期

5 郑全安,孙元福,吴永森,于衍桂;胶州湾污染状况的航空遥感监测结果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1980年04期

6 张洪芹;;胶州湾砷的存在及分布[J];海洋湖沼通报;1982年03期

7 水化学研究组;;胶州湾海水中氮的地球化学(续)[J];海洋湖沼通报;1982年04期

8 王文海;王润玉;张书欣;;胶州湾的泥沙来源及其自然沉积速率[J];海岸工程;1982年01期

9 李善为;王永吉;张耆年;徐孝诗;;胶州湾的地貌发育[J];海洋通报;1986年01期

10 王文海;;胶州湾自然环境概述[J];海岸工程;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东方;高振会;孙培艳;秦洁;郭军辉;;胶州湾西南水域重金属砷的分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马彩华;游奎;彭斌;许志华;李康;赵焕利;袁伟;;胶州湾产业格局变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杨东方;石强;张爱君;白红妍;陈晨;;胶州湾水域的石油分布[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4 林晓红;王伟;林森;;水环境容量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以胶州湾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C];2012年

5 沈志良;;胶州湾营养盐结构的长期变化及其对浮游植物组成的影响[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周玉娟;杨桂朋;丁海兵;刘春颖;;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胶州湾海水酸化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东方;朱四喜;王凤友;杨秀琴;吴云杰;;汞对胶州湾水域的影响——水域迁移过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8 陈聚法;陈碧鹃;李秋芬;过锋;崔毅;马绍赛;;胶州湾北部海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广俊;;保护胶州湾生态环境[A];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2005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颜天;谭志军;李钧;张永山;于仁诚;王云峰;周名江;;赤潮的生物毒性评价的初步研究——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一次胶州湾赤潮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洪滨 山东省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胶州湾发展需要新思维[N];中国水利报;2007年

2 梁学勇 周兆顺;胶州湾工业聚集区 满目新景入画来[N];青岛日报;2006年

3 沈俊霖;胶州湾隧道建设驶入快车道[N];青岛日报;2007年

4 李攻;青岛要把胶州湾变城区“内湖”[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霍峰;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市区段)拓宽改造[N];青岛日报;2008年

6 记者 代桂云;让胶州湾承担起百年发展重任[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崔峰 商晨 王晓昆 孙倩;蛟龙跃上胶州湾[N];人民日报;2011年

8 记者 马之恒;胶州湾跨海大桥如何建成的[N];北京科技报;2011年

9 驻鲁记者 柏彦雯 通讯员 贾国富;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胶州湾大桥通过验收[N];中国水运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周建亮;胶州湾大桥免费通行[N];青岛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经昊;胶州湾演变对人类活动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哲;胶州湾水体交换与营养盐收支过程数值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赵淑江;胶州湾生态系统主要生态因子的长期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4 邹涛;夏季胶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李颖虹;胶州湾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6 张学庆;近岸海域环境数学模型研究及其在胶州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孙磊;胶州湾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预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余云军;胶州湾流域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张燕;海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闫菊;胶州湾海域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燕燕;新型溴代阻燃剂在胶州湾湿地污染状况及迁移转化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2 董成仁;胶州湾滨海湿地CO_2通量及源/汇功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3 赵慧敏;春季胶州湾海水甲烷氧化速率时空变化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董文华;镭同位素对胶州湾水体混合及海底地下水排放的示踪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赵瑾;环胶州湾河流对胶州湾水沙输送的数值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徐晓达;胶州湾东部和青岛前海地质环境及污染状况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白伟明;胶州湾工程地质环境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牟森;胶州湾岸线变化对动力环境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纪朝彬;胶州湾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董兆选;胶州湾海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80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980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e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