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南黄海NHH01孔周边地震地层学

发布时间:2018-06-06 00:37

  本文选题:NHH孔 + 地震地层学 ; 参考:《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6年05期


【摘要】: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采集的高分辨率的反射地震剖面为资料,结合NHH01钻孔的数据,对南黄海中部NHH01钻孔周边地层进行了沉积与构造分析。在剖面可识别的深度范围内划分出10套地震层序,对地层进行了地质年代标定,发现地层旋回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相比在中更新世以来缺少了十余个旋回,反映了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在陆架区应用的局限性;在剖面上识别了大量的断层,其中大部分断层的构造活动一直持续到中更新世,揭示南黄海最新一期构造活动一直持续到晚更新世之前;通过分析NHH01钻孔周边的构造,对胶黄铁矿的形成环境在构造方面进行了探讨。
[Abstract]:The high resolution reflection seismic profiles collected in the muddy area of the central part of Huang Hai south of China are used as data. Combined with the data from the NHH01 borehole, the sedimentary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peripheral strata of the NHH01 borehole in the central part of South Huang Hai is carried out. Ten sets of seismic sequences were divided into 10 sets of seismic sequences within the range of depth identifiable in the section. Geological dating of the strata was carried out. It was found that the stratigraphic cycles are less than ten cycles since the Middle Pleistocene compared with the deep sea oxygen isotope curves. It reflects the limit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deep-sea oxygen isotopic curves in continental shelf regions, and identifies a large number of faults on the profile, most of which continue their tectonic activity until the Middle Pleistocene.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latest tectonic activity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lasted until the late Pleistocene, and the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Jiaopyrite formation was discussed by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around the NHH01 borehole.
【作者单位】: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2142)
【分类号】:P73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基福;我国南黄海沿岸雾区的客观划分[J];海洋湖沼通报;1979年02期

2 王佳,冯明,袁业立;冬季南黄海热输送的初步探讨[J];海洋与湖沼;1989年03期

3 赵一阳,李凤业,秦朝阳,陈毓蔚;试论南黄海中部泥的物源及成因[J];地球化学;1991年02期

4 赵一阳,李凤业,陈毓蔚,D.J.DeMaster,C.A.Nittrouer,J.D.Milliman;论沉积强度——以南黄海为例[J];海洋科学;1991年04期

5 李凡,于建军,姜秀珩,杜全胜,宋怀龙;南黄海埋藏古河系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1年06期

6 韦钦胜;魏修华;战闰;刘璐;臧家业;;夏季南黄海西部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0年06期

7 李凡,姜秀珩,宋怀龙;晚更新世以来黄河、长江入海泥沙对南黄海沉积作用的影响[J];海洋科学集刊;1993年00期

8 乐肯堂,王岳;冬季南黄海热盐通量的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4年06期

9 魏建伟;石学法;辛春英;张海平;;南黄海黏上矿物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科学通报;2001年S1期

10 徐刚;刘健;孔祥淮;周良勇;胡刚;;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成因和物源研究综述[J];海洋地质动态;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鸿;岳保静;栾锡武;;南黄海重磁场特征及断裂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八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韦钦胜;王保栋;于志刚;;南黄海溶解氧分布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喻普之;王谦身;郝天珧;;南黄海几个构造问题的讨论[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孙霞;王保栋;韦钦胜;谢琳萍;;南黄海水体无机氮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姚永坚;夏斌;冯志强;姜玉坤;;南黄海古生界以来构造演化[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昆山;石学法;;南黄海轻矿物分布及组合分区[A];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魏建伟;石学法;;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热释光特征及其指示意义[A];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殷勇;张宁;;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西洋潮道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环境[A];第十一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冯卫兵;彭向丽;张少兰;;南黄海近岸海域风浪统计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田雪莲 滕艳;南黄海经历了6个构造演化阶段[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记者 金小平;油气地质专家“会诊”南黄海[N];中国矿业报;2006年

3 记者 金小平;南黄海前第三系地质研究获好评[N];中国矿业报;2006年

4 记者 金小平;南黄海油气寻找又添新依据[N];中国矿业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田雪莲 李伟锋;纵横四海[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贺志鹏;南黄海重金属的演变特征及控制因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2 刘学海;南黄海及养殖功能海域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王红霞;南黄海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矿物—地球化学记录[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邓伟;南黄海、东海表层沉积物中脂肪烃与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卢健;南黄海西部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沉积特征及其物源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6 王琳淼;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全新世以来古环境沉积记录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7 梅西;南黄海DLC70-3孔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记录与环境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筱林;南黄海泥质区西北缘B01孔沉积地球化学记录及源—汇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谢琳萍;南黄海有机碳的分布、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江春波;南黄海春季CO_2海—气交换通量及其与夏季的比较[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4 刘莉;南黄海和东海海水中溶解氨基酸的分布、组成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张宪军;南黄海中西部全新世沉积特征及物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王教凯;生物标志物指示南黄海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来源的可行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7 侯雪景;南黄海海岸带和内陆架地质碳汇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8 张生银;南黄海中部海底沉积物烃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D];吉林大学;2010年

9 贾培蒙;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岩芯粒度精细化分析及其古环境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张贺;南黄海前陆盆地动力过程与盆山耦合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84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984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5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