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2013年莱州湾海域营养盐的平面分布及季节变化规律

发布时间:2018-06-10 15:43

  本文选题:莱州湾 + DIN ; 参考:《海洋环境科学》2016年01期


【摘要】:依据2013年6、8、10、11月对莱州湾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不同季节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_4-P)平面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3年莱州湾DIN和PO_4-P均呈现出较明显的季节差异。其中,夏季受陆源输入显著影响,DIN和PO_4-P浓度最高,50%的站位DIN含量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其次为秋季,45%的站位DIN含量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而春季最低,31.25%的站位DIN含量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4个月份PO_4-P含量均满足一类海水水质标准。N/P比值总体处于较高水平,表明整个莱州湾海域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Ⅵ_P)水平。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4 voyages in Laizhou Bay in 6,8,10,11 month of 2013, the plane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 and active phosphate (PO_4-P)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this sea area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DIN and PO_4-P in Laizhou Bay showed significant seasonal differences in 2013. In the summer, the land source input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DIN and PO_ in the summer. The concentration of 4-P is the highest, and the DIN content of the station is 50% over four types of water quality standard, followed by autumn, 45% of the station DIN content exceeds four types of water quality standard, and the lowest in spring, 31.25% station DIN content super four sea water quality standard.4 month PO_4-P content is all at a higher level, indicating the whole level of the water quality standard of a class of sea water, indicating the whole level, indicating the whole The Laizhou Bay is located in a phosphorus limited potential eutrophic (VI _P) level.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青岛市环境保护局高新区分局;
【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2014GSF117030)
【分类号】:X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修林;崔正国;李克强;韩秀荣;李雁宾;祝陈坚;;环渤海三省一市溶解态无机氮容量总量控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康燕玉;梁君荣;高亚辉;林荣澄;高华;邢小丽;马捷;骆巧琦;;氮、磷比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特性的影响及藻间竞争作用[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英;刘春强;田传远;孙明辉;;不同营养盐浓度对6种海洋微藻群落演替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3年11期

2 任晶莹;郝彦菊;张倩;刘峰;;烟台海域海水水质现状初步调查与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年08期

3 胡绵好;袁菊红;向律成;杨肖娥;;不同氮磷比对多年生水生植物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11期

4 唐松;;东太平洋表层海水中添加氮、磷的现场培养实验[J];海洋通报;2010年04期

5 赵喜喜;王修林;石晓勇;李克强;丁东生;;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in the Bohai Sea: modeling and calcul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1年01期

6 张青田;胡桂坤;;Effect of nitrogen to phosphorus ratios on cell proliferation in marine micro algae[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1年04期

7 贺鸿志;黎华寿;向文洲;;影响赤潮的化学因素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8年11期

8 刘义豪;杨秀兰;靳洋;汤宪春;白艳艳;孙珊;陶慧敏;谷伟丽;王国华;;莱州湾海域营养盐现状及年际变化规律[J];渔业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9 左华;朱磊;康广凤;;胶州湾入海污染物目标总量控制研究[J];环境科技;2009年06期

10 陈烨;冯婧;严小军;;3种常见赤潮藻间相互作用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曹春晖;两种赤潮藻对锰的生理生态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曲春波;小球藻对培养基中磷的利用与啤酒废水资源化处理[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于德淼;景观用再生水水体富营养化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虞兰兰;基于三维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式的莱州湾氮、磷营养盐环境容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丁东生;渤海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及陆源排污管理区分配容量计算[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付梅;磷化氢对海洋微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7 路学堂;东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驱动因子及蓝藻水华可能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孔祥鹏;辽东湾顶自净能力季节变化与排污调控策略[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君;环境因素对浮游生物脂肪酸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潘静;海洋酸化及UV辐射对硅藻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3 宁丹源;渤海环境保护中非滨海省区的法制建设任务[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刘苓;不同营养条件对赤潮藻碳和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文世勇;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沈子伟;长江天鹅洲、黑瓦屋故道水域初级生产力及其与若干生态因子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李天深;氮、磷营养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东海株)生长和产毒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8 刘佳佳;河口边滩湖泊营养盐及藻类生长动力学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马龙;利用经济微藻的竞争作用防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赤潮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孙凯峰;光照和株间混合比例对布朗葡萄藻群体生长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如忠;区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J];环境工程;2002年06期

2 于志刚,张经,陈宁,张金良;黄海西部大气湿沉降(降水)中各元素沉降通量的初步研究[J];环境化学;2000年04期

3 叶常明,丁梅;水污染总量控制应用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环境科学;1992年03期

4 杨积武;近岸海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理论与实践[J];海洋信息;2001年02期

5 刘东艳,孙军,陈宗涛,魏天迪;不同氮磷比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特性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2002年02期

6 黄晓航,史冬梅,张京浦,刘海航,吴超元;赤潮发生机理研究──海洋原甲藻的氮营养生理特征[J];海洋与湖沼;1997年01期

7 周慈由,陈慈美,黄晓丹;环境因子对中肋骨条藻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海洋技术;1998年03期

8 刘亚林;刘洁生;俞志明;韩笑天;白洁;王璐;邹景忠;;陆源输入营养盐对赤潮形成的影响[J];海洋科学;2006年06期

9 郭良波;江文胜;李凤岐;王修林;;渤海COD与石油烃环境容量计算[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胡明辉,杨逸萍,徐春林,J.P.哈里森;长江口浮游植物生长的磷酸盐限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正环;莱州湾污染死蚶事件得到处理 胜利油田赔偿损失治理污染[J];中国水产;1989年09期

2 蔡克明;莱州湾南岸贝壳堤[J];海洋科学;1993年02期

3 郑培迎;于庆东;;莱州湾地区盐业发展目标预测分析[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93年04期

4 童钧安;莱州湾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分布特征[J];黄渤海海洋;1994年04期

5 纪灵;莱州湾污染严重[J];海洋信息;1994年03期

6 蔡克明;莱州湾西汉时期海岸线的变迁[J];海洋科学;1995年05期

7 郎晓辉;李悦;孔范龙;郗敏;;莱州湾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3期

8 张雪;张龙军;侯中里;廖巍;;1980—2008年莱州湾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变化[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1期

9 姜太良 ,徐洪达 ,潘会周 ,尹相淳 ,严乐漪 ,费尊乐 ,毛兴华 ,陈峰;莱州湾西南部水环境的现状与评价[J];海洋通报;1991年02期

10 万修全,吴德星,鲍献文,姜华;2000年夏季莱州湾主要观测要素的分布特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宋振福;鞠成明;;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侵染综合治理的初步探讨[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2 吴在兴;俞志明;宋秀贤;袁涌铨;曹西华;;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渤海湾和莱州湾赤潮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对危害评价[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传集;史立本;;渤海莱州湾沿岸海水内侵灾害综合治理减灾对策研究[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4 许博超;康兴伦;刘东升;江雪艳;于志刚;;莱州湾南岸地层同位素年龄标尺的建立及古环境还原[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赵宁;为了莱州湾重现活力[N];中国海洋报;2013年

2 露源;莱州湾春季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完成[N];中国渔业报;2010年

3 凌云鹏邋通讯员 曲华明;莱州湾湿地列入国家重点保护[N];烟台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袁名富;冰破莱州湾[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玉海;化工厂云集 围猎莱州湾[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6 云鹏邋通讯员 华明;320万蟹苗莱州湾下水[N];烟台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鸣;莱州湾南岸海岸带环境退化及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刘潇;港口工程影响下莱州湾南岸海洋沉积环境演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江雪艳;黄河干流、河口及莱州湾南岸铀的分布及成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刘金虎;莱州湾多相介质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在食物链(网)的传递与生物放大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莱州湾南岸海(咸)水入侵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崔钰磊;基于遥感的近4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海岸线演变研究[D];鲁东大学;2015年

3 刘文涛;莱州湾西岸工程地质环境及桩基础的适宜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徐振飞;莱州湾表层海水水化学要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李蒙蒙;基于3S的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动力地貌演变[D];鲁东大学;2013年

6 徐芳;近年来莱州湾湿地面积变化及其演变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董卫卫;莱州湾东岸冲淤演变分析与防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许博超;莱州湾南岸含卤地层年代学及卤水中铀的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刘鹏;基于定量遥感粒度反演的莱州湾西—南岸潮滩表层沉积演变[D];鲁东大学;2015年

10 蒋文婷;莱州湾南岸地质环境脆弱性分析与评价[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8年



本文编号:2003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003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f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