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海洋社会学研究述评——兼与中国的比较
本文选题:国外海洋社会学 + 研究述评 ; 参考:《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摘要】:作为独立创建和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中国海洋社会学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在理论建构、经验研究与政策应用等领域已获得长足的发展。但国外海洋社会学的学术发展历史及其研究成果却未引起国内学者重视,中外海洋社会学界之间的学术交流也相对较少。通过对EBSCO、ResearchGate、Academia等外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国外学者对海洋社会学已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所涉及的国家包括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与中国相比,国外海洋社会学在学科英文译名、主要研究对象、所涉研究主题、研究关注重点和学术话语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海洋社会学应积极吸收国外的优秀成果、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该学科的深入发展。
[Abstract]:As a branch of sociology with distinc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marine soci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It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fields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empirical research and policy application. However,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marine sociology abroad have not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domestic scholars, and the academic exchang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marine social circles are relatively small. By searching foreign databases such as EBSCO Research Research Institute, it is found that foreign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decades of research on marine sociology, including Poland, Canada, Australia, Germany and so on, and accumulated some research results. Compared with China,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ame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s, the subjects involved, the focus of research and the right of academic discourse in foreign marine sociology. The stone of other mountains can attack jade. China's marine sociology should actively absorb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foreign countries,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分类号】:C91;P7-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国建;;建构与脱嵌——中国海洋社会学10年发展评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张先清;王利兵;;海洋人类学:概念、范畴与意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崔凤;宋宁而;;海洋社会学英文译名辨析——以人类海洋开发活动变迁为视角的考察[J];社会学评论;2013年03期
4 刘勤;;海洋社会学:回顾、比较与前瞻[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5 陈涛;;海洋社会学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突破[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崔凤;;再论海洋社会学的学科属性[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崔凤;;海洋社会学与主流社会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宁波;;关于海洋社会与海洋社会学概念的讨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张开城;;应重视海洋社会学学科体系的建构[J];探索与争鸣;2007年01期
10 崔凤;;海洋社会学:社会学应用研究的一项新探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凤;王伟君;;国外海洋社会学研究述评——兼与中国的比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2 余昕;;燕窝贸易与“海洋中国”——物的社会生命视野下对“乡土中国”的反思[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01期
3 陈伟;;试析建构海洋社会学南方学派[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4 董震;;海员关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人化因素[J];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5年00期
5 刘勤;;海洋社会学:回顾、比较与前瞻[J];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5年00期
6 唐国建;;建构与脱嵌——中国海洋社会学10年发展评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7 朱坚真;岳鑫;;对维护我国海洋社会安全的若干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年05期
8 郑伟斌;;龙信仰的具象化:闽南小滃人的渔船与龙崇拜[J];闽台文化研究;2015年01期
9 苟朝霞;刘小明;;海洋交叉类学科对高校学科建设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33期
10 林光纪;;福建昙石山文化遗址的海洋社会学考察[J];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4年0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国建;吴娜;;蓬莱19-3溢油事件中渔民环境抗争的路径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陈涛;李素霞;;“维稳压力”与“去污名化”——基层政府走向渔民环境抗争对立面的双重机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宁波;陈艳红;;海洋文化战略及其二级结构略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年12期
4 王书明;兰晓婷;;海洋人类学的前沿动态——评《海洋渔村的“终结”》[J];社会学评论;2013年05期
5 同春芬;房可倩;;海洋渔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与演变[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6 唐国建;崔凤;;海洋开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初探[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7 同春芬;韩栋;;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海洋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8 陈涛;;渤海溢油事件的社会影响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9 刘泉;韩兴勇;;奚家港渔业村渔民收入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23期
10 同春芬;安招;;我国海洋渔业政策价值取向的几点思考[J];中国渔业经济;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范英;;新著《海洋社会学》摄像[J];岭南学刊;2012年01期
2 巩建华;;国内第一部海洋社会学专著面世[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3 崔凤;;发刊词[J];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3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范英;黎明泽;;海洋社会学研究对象[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二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范英;;关于逐步完善海洋社会学的若干思考[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3 崔凤;王启顺;;海洋管理的社会学阐释[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二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宋宁而;李云洁;;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文明区建设:社会学的视角[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5 范英;;《呼唤海洋之回声》一书前言[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崔凤;海洋世纪与海洋社会学[N];中国海洋报;2006年
,本文编号:2008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008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