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工程人工岛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本文选题:人工岛 + 海洋成层土 ; 参考:《世界地震工程》2016年01期
【摘要】:以港珠澳大桥工程人工岛为研究对象,采用动力有限元法模拟了地基-人工岛-海水系统三维地震反应。为计算土体的沉降变形,分析模型中回填土部分采用可以反映土体剪胀和应变软化特性的统一硬化模型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了在水平单向、水平双向和三向输入地震荷载时,人工岛-地基系统加速度反应规律,以及人工岛地表峰值位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土与岛壁桩墙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土体加速度放大系数以及地表沉降规律,均与地震动作用方向和人工岛长轴方向的夹角相关,多向地震作用时人工岛地表纵向地震反应大于横向地震反应,且在三向地震作用下地表差异沉降最显著,将引起桥梁与隧道连接处的非一致变形。
[Abstract]:Taking the artificial island of HongKong-Zhuhai-Macao Brid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ground-artificial island-seawater system. In order to calculate the settl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soil, the backfill part of the analytical model is simulated by the unified hardening model, which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ear expansion and strain softening of the soil, and the horizontal unidirectional, horizontal bidirectional and triaxial seismic load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law of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artificial island-foundation system and the law of peak displacement of artificial island surfa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cause of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soil and pile wall structure, the acceleration magnification factor of soil and the law of surface settlement are all related to the angle between the direction of ground motion and the direction of long axis of artificial island. The longitudinal seismic response of artificial island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ransverse earthquake under the action of multi-direction earthquake, and the surfac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is most significant under the action of three-direction earthquake, which will cause the non-uniform deformation at the junction of bridge and tunnel.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973计划项目(2011CB0136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51421005) “土木工程抗震减震”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资助
【分类号】:P756.8;TU4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港珠澳大桥海中人工岛主体结构形成[J];珠江水运;2011年20期
2 吴旗韬;张虹鸥;苏泳娴;陈静;;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两岸经济发展的影响[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年06期
3 刘平;;香港老太太逼停港珠澳大桥[J];世界博览;2011年10期
4 吴旗韬;张虹鸥;叶玉瑶;苏泳娴;;基于交通可达性的港珠澳大桥时空压缩效应[J];地理学报;2012年06期
5 赵大英;港珠澳大桥的客流车流量预测与功能定位[J];热带地理;2004年04期
6 王晨阳;李孟国;李文丹;;港珠澳大桥工程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研究[J];水道港口;2010年03期
7 冯希;;浅析港珠澳大桥对珠海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J];科技资讯;2012年01期
8 呙中校;面临被边缘化的深圳[J];深圳特区科技;2003年07期
9 宋晖;覃远军;;钟世坚:建设幸福珠海[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年04期
10 呙中校;;面临被边缘化的深圳[J];深圳特区科技;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港珠澳大桥终于通过论证确定[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2 柴建峰;陈晓东;孟凡超;程新生;孙连合;羊小云;李友龙;李学文;万仁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勘工作介绍[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董润润;刘武君;彭为;;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开发资金平衡分析[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东斌;;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钢筋自动化加工技术[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施工机械化分会2012年会暨机械化施工新技术经验交流会会刊[C];2012年
5 郑定宁;;港珠澳大桥规模及规划概况[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王驰;徐群;王学兰;;港珠澳大桥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管理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7 刘晓东;;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与技术挑战[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1年
8 陈洋洋;谭平;周福霖;陈树辉;;港珠澳大桥隔震方案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9 李步恩;邱辉元;;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西人工岛隧道防水施工技术[A];防水堵漏材料及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孟凡超;刘晓东;徐国平;;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体设计[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任春;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成立[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杨兴云;深中大桥立项在即港珠澳大桥恐添变数[N];经济观察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杨兴云;三地政府两套方案 港珠澳大桥融资难题待解[N];经济观察报;2007年
4 杨兴云;深中大桥立项在即 港珠澳大桥添变数[N];经理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鲁宓;港珠澳大桥缘何迟迟未动工[N];亚太经济时报;2006年
6 记者 赵民望;“三地三检”破港珠澳大桥难题[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7 发文;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N];中华建筑报;2007年
8 郑晓波;港珠澳大桥建设加速启动[N];证券时报;2007年
9 刘和平;港珠澳大桥融资要有新思路[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杜娟邋饶贞 骆建基 刘海健;港珠澳大桥最迟后年开工[N];广州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温忠宝;港珠澳大桥CB04标段钢箱梁吊具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阳;港珠澳大桥珠海落脚点交通一体化—道路规划的初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冼超文;港珠澳大桥对珠海市产业政策发展的影响及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刘洹宇;港珠澳大桥对区域发展及交通运输的影响分析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庆喜;港珠澳大桥CB04标段131号墩台吊装结构设计及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4年
6 王艳珍;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干坞坞址方案比选与环境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7 汤召志;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运营通风节能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孙伟;港珠澳大桥主塔塔身结构模块化吊装有限元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07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00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