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底层低氧区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制
本文选题:渤海 + 低氧 ; 参考:《科学通报》2016年14期
【摘要】:近海低氧区的发生是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海洋科学的研究热点.通过对2014年渤海夏季(8月末)航次观测数据的深入分析及与春(4月末)、秋(11月)两季观测的对比,研究了半封闭的渤海底层低氧区的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及其与温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渤海底部溶解氧(DO)8 mg/L,但在夏季出现大范围底部DO低值区,其中DO3 mg/L的低氧区总面积约为4.2×10~3km~2,具有南、北"双核"结构,空间特征与双中心冷水结构基本一致.渤海中部断面分析表明渤海浅滩南北两侧洼地在夏季出现明显垂向分层,导致底部冷水团DO含量下降与明显酸化(p H7.8).冷水区稳定的沉积环境使其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和总有机氮(TON)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海区.对数据综合分析表明,渤海中部海水季节性层化及其对溶氧的阻滞作用是低氧区产生的关键物理机制,沉积物中累积的有机质在夏季的矿化分解是产生底部低氧和酸化环境的重要原因.该低氧区的产生是渤海生态系统剧变的结果和集中体现,与赤潮等生态灾害频繁发生和渔业资源衰退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offshore hypoxia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health of marine ecosystem, and it is also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marine science. Based on the deep analysis of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the Bohai Sea in the summer of 2014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the observations in late April and autumn (November),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emi-closed low oxygen region in the bottom of the Bohai Sea are studied.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tructure of temperature and sal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 at the bottom of the Bohai Sea in spring and autumn is 8 mg / L, but in summer there is a wide range of low value regions of do in the bottom, in which the total area of the low oxygen region of do 3 mg / L is about 4.2 脳 10 3 km / L, which has a "binuclear" structure i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the Bohai Sea.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double center cold water structure. The analysis of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Bohai Sea shows that the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appears in the north and south sides of the shallow beach of the Bohai Sea in summer, which leads to the decrease of do content in the bottom chilled water mass and the obvious acidification of P / H 7.8%. The contents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d total organic nitrogen (TOC)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cold water zone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sea areas due to the stabl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data shows that seasonal stratification of seawater in the central Bohai Sea and its blocking effect on dissolved oxygen are the key physical mechanism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poxic zone. The mineraliz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ed in sediments in summer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low oxygen and acidizing environment at the bottom. The occurrence of this low oxygen area is the result of the dramatic changes of the Bohai Sea ecosystem, which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ecological disasters such as red tide and the decline of fishery resource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XDA11020305),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4) 青年“千人计划”项目资助
【分类号】:X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止戈,贺登焰;低氧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应用[J];自然杂志;2000年02期
2 吕国蔚;低氧适应的进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张翠萍,谢印芝,张延坤,张东祥,陈鹏;离体淋巴细胞经低氧及低氧预处理后免疫指标的变化[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4 雷雨;;低氧在健康促进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5 黄群华,,孙仁宇;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低氧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8年02期
6 赵惠卿,朱玲玲,赵彤,吴丽颖,李海生,丁爱石,范明;低氧对胚胎干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7 叶红,郝天玲,金咸tb;红细胞生成素3’端增强子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低氧性增殖调控中的作用[J];生理学报;2000年05期
8 韦钦胜;王守强;臧家业;王宗兴;;海洋低氧现象的研究及相关问题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06期
9 孙新甫;低氧呼吸生理[J];西藏医药杂志;1995年S1期
10 郝淑玲;于忠和;齐保申;周晓梅;;肾上腺髓质素对低氧时肺成纤维细胞内钙离子动态变化的影响[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子敏;范明;;低氧损伤与离子通道[A];2003’离子通道、受体与信号转导专题研讨会专辑[C];2003年
2 李海生;陈金武;朱玲玲;赵彤;赵惠卿;马兰;丁爱石;范明;;不同程度持续低氧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何云凌;吴丽颖;赵彤;黄欣;张宽;王飞;朱玲玲;范明;;不同氧浓度对细胞存活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4 慰晓娜;何金彩;;低氧联合高脂饮食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研究[A];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佟长青;赵娟;李海英;薄海;;低氧及跑台运动训练对大鼠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A];2008年神经内分泌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郝珂;陈学群;杜继曾;;低氧抑制大鼠胰岛素分泌机制的初步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消化内分泌生殖代谢生理专业委员会2011年消化内分泌生殖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7 黄丽英;陈福刁;;低氧运动干预对大鼠心肌细胞自噬作用的探讨[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8 甘祝军;朱玲玲;范明;;低氧对小鼠脑铁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9 慰晓娜;何金彩;;低氧联合高糖饮食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研究[A];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若华;曲璐;高亮;周维;;钱塘江河口低氧现象及形成机理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5河口治理与保护[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周仲全;窒息的海洋[N];辽宁日报;2008年
2 ;低氧健身好处多[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王雪飞;间歇性低氧对学习记忆有利[N];健康报;2004年
4 李庆;健身新概念:低氧运动[N];工人日报;2000年
5 记者 马芳;地下鼠低氧生存源自基因突变[N];南方日报;2014年
6 北京体育大学科研中心教授 胡扬;低氧运动也很棒[N];健康报;2010年
7 健康时报记者 叶依;睡几天“低氧屋”也能减肥?[N];健康时报;2008年
8 记者 严存义 周丹波;高原低氧关注健康[N];甘肃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生;低氧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2 黄群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低氧性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3 张家兴;模拟高原间歇性低氧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4 孙希武;不同程度减压低氧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5 郑澜;低氧运动促进肌组织血管生成的机制[D];上海体育学院;2004年
6 何艳;淋巴细胞膜K(v)通道在低氧免疫及适应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2年
7 马慧娟;活性氧在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适应性心脏保护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8 戴涛;低氧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浙江大学;2008年
9 余斌;低氧及运动对骨骼肌中低氧诱导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10 刘园园;高原健康理论框架下的渐进型间歇性低氧预习服训练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晓毅;甘肃鼢鼠骨骼肌低氧适应特征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钊;高原低氧低温复合作用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其防治作用的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3年
3 刘山;恶性肿瘤高—低氧放疗的Ⅰ期临床观察[D];青岛大学;2007年
4 邹志兵;低氧运动对大鼠心肌组织低氧诱导因子和血管新生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崔芳;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对麻醉大鼠肾神经放电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6 郭海涛;血管钠肽对低氧促心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7 林松;低氧拮抗细胞程序性坏死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8 高璐;间歇性低氧对麻醉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9 张蕾;缺氧对二价金属转运体(DMT1)表达的影响[D];南通大学;2006年
10 高媛;甘肃鼢鼠β珠蛋白基因测序及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15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015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