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春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年际与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6-17 21:10

  本文选题:风暴轴 + 海温 ; 参考:《气象学报》2016年06期


【摘要】:利用20世纪大气再分析资料和欧洲中心海温资料研究了春季西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在不同年代际背景下风暴轴与太平洋海温关系的转变。结果表明,春季西北太平洋风暴轴主要存在两种空间变化模态,即反映其强度变化的第1模态和反映其南北位置变化的第2模态。年代际及以上时间尺度上,风暴轴强度、位置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作用。在不同年代际背景下,风暴轴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则存在明显的年代际转变:1977年以后,风暴轴强度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作用,而在1977年之前则主要表现为海洋对大气的强迫作用,特别是同期冬季日本以东黑潮和黑潮延伸区海温异常的强迫作用;风暴轴南北位置与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在1977年以后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北太平洋中部海温的影响,但在1977年以前表现为海洋和大气的共同作用,风暴轴南北位置的变化还与同期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有关,表明ENSO可能对风暴轴的位置变化存在影响。
[Abstract]:Based on the atmospheric reanalysis data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 SST data of the European Center, the annual (intergenerational) variation of the spring northwest Pacific storm track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orm track and the Pacific SST in different Interdecadal background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mainly two modes of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storm track in spring, that is, the first mode, which reflects the intensity change, and the second mode, which reflects the variation of its north and south position. On Interdecadal and above sca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nsity and position of storm track and Pacific SST is mainly manifested by atmospheric forcing on the ocean. In different Interdecadal backgr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rm track and Pacific SST has obvious interdecadal transition. After 197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rm track intensity and Pacific SST was mainly manifested by the forcing effect of atmosphere on the ocean. Before 1977, the oceanic forcing on the atmosphere, especially the forcing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the east of the Kuroshio and the Kuroshio in the same winter in Japa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rth-south position of the storm track and the Pacific SST anomaly, After 1977, it was manifested as atmospheric forcing on the oceans, mainly in the central North Pacific Ocean, but before 1977 as a combination of the oceans and the atmosphere, The variation of the north and south position of the storm track is also related to the equatorial Middle East Pacific SST anomaly in the same period, indicating that ENSO may have an effect on the location change of the storm track.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和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90643、41575077、41275094)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5560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
【分类号】:P7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立生;陆维松;;热带海温异常影响华北夏季降水的机制研究[J];干旱气象;2006年02期

2 林爱兰;郑彬;谷德军;李春晖;梁建茵;;与广东持续性干旱事件有关的两类海温异常型[J];高原气象;2009年05期

3 李刚;李崇银;谭言科;白涛;;南太平洋海温异常及其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3年04期

4 葛孝贞;余志豪;葛明;;中纬度海温异常与环流变化的数值模拟[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5 陈佩燕,倪允琪,殷永红;近50年来全球海温异常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影响的诊断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1年04期

6 郭裕福 ,赵 彦 ,王 嘉;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与海温异常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2年03期

7 梁建茵,吴尚森;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的影响——数值模拟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3年01期

8 冯瑞权,吴池胜,王安宇,古志明,侯尔滨,唐天毅;南海海温异常对华南气候影响的数值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4年01期

9 刘少锋;陈红;林朝晖;;海温异常对2008年1月中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数值模拟[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年04期

10 段美成;海温异常对季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进退的数值模拟[J];海洋预报;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爱兰;郑彬;谷德军;李春晖;梁建茵;;与广东持续性干旱事件有关的两类海温异常型[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梁建茵;杨菘;;南海西沙观测资料揭示的海温异常及海气相互作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曾鼎文;;北大西洋风暴轴对“三核型”海温异常响应的数值模拟[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 短期气候预测理论、方法与技术[C];2014年

4 况雪源;张耀存;黄丹青;黄樱;;南海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诊断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5 钱永甫;梁姗姗;黄丹青;;江淮梅雨期降水与尼诺区海温异常的多尺度联系[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李超;韩桂荣;孙燕;;副热带气象发展及生态环境影响副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8副热带气象发展及生态环境影响[C];2013年

7 杨辉;李崇银;;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综合模及其影响[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杨静;钱永甫;;江淮流域入梅与全球海温异常关系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张震宇;王志刚;李万里;程哲;;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及对东亚环流的影响[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蕾;张人禾;;不同区域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旱涝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璇;海洋与干旱[N];中国海洋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贤云;两湖流域雨季气候特征及旱涝机理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霍利微;热带大西洋海温异常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范磊;热带不同海域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与降水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谭桂容;夏季亚洲中纬度大陆高压活动特征及其异常的机理[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5 杨明珠;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亚洲主要降水区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迪;两类厄尔尼诺对东亚大气环流年际变化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刘思源;长江中下游春季降水的异常特征:水汽和温度的作用比较[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3 冯娟;热带太平洋三极型和偶极型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气候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4 徐同;中国气温的非线性特征及气温异常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5 李琰;前期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对6月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的影响[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7年

6 魏东;日本东部附近海域海温异常对初夏鄂霍次克海高压的影响[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7 周建玮;高原积雪和海温异常影响西北夏季气候的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8 李慧;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6-7月降水异常的成因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9 李秀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时间变率与东亚夏季风潜在可预报性关系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10 王钦;热带海温异常影响2010和1998年夏季降水的对比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032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032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5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