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麦哲伦海山和马尔库斯-威克海
发布时间:2021-06-05 20:49
本文对分别取自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和马尔库斯-威克海山的两块富钴结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运用XRD、ICP-AES(MS)等测试技术分析了结壳的矿物物相组成、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组成和赋存相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结壳的成因类型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结壳主要由锰、铁相矿物组成,其中锰相矿物主要为水羟锰矿,含少量钡镁锰矿及钠水锰矿,铁相矿物为针铁矿及隐晶质-非晶质相;两结壳样品的Mn、Fe、Co、Cu、Ni平均值与中太平洋及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相比基本相当,分别是20.08%和19.01%、16.28%和16.52、0.68%和0.64%、0.15%和0.09%、0.34%和0.39%,但Mn/Fe比值均偏低;∑REE平均值分别为2 182.89×10-6和1 367.29×10-6,其中,麦哲伦海山结壳的稀土元素平均值明显比中太平洋及西北太平洋结壳高,而马尔库斯-威克海山结壳则略低;LREE/HREE平均值分别为10.14和7.67,均富集轻稀土,同时具有不同程度的Ce,Gd,Ho正异常和Y的负异常。相态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Mn、Ni、Ba、Co、Cu、Zn、Sr、Ti、REE等元素主要赋存在锰相中,Fe、Al、Pb等元素则主要赋存在非晶质和结晶质铁相中;两结壳样品均属于水成成因,未受明显成岩作用和磷酸盐化作用的影响。
本文编号:2041168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46(02)北大核心CSCD
页码:105-116
文章目录
1 样品及分析方法
1.1 样品概况
1.2 分析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矿物学特征
2.2 地球化学特征
2.2.1 主、微量元素样品的元素组成见表5。
2.2.2稀土元素
2.2.3元素相态分析
3 讨论
3.1 成因讨论
3.2 成矿物质来源
4 结论
期刊论文
[1]西南印度洋中脊富钴结壳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J]. 余芝华,范德江,张爱滨,孙晓霞,杨作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3(06)
[2]麦哲伦海山群M海山富钴结壳成因与成矿时代:来自地球化学和Co地层学的证据[J]. 任向文,刘季花,石学法,崔迎春,林学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1(06)
[3]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比及其地质意义[J]. 何高文,孙晓明,杨胜雄,朱克超,宋成兵. 中国地质. 2011(02)
[4]基于连续沥取的富钴结壳成因机制的探讨[J]. 蔡毅华,黄奕普,邢娜. 台湾海峡. 2011(01)
[5]富钴结壳高分辨率定年:地球轨道周期印记法与230Thex/232Th测年法对比研究[J]. 韩喜球,邱中炎,马维林,钱江初.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04)
[6]中太平洋C海山富钴结壳铁锰矿物的组成、成分特征及其成因意义[J]. 赵建如,初凤友,杨克红,雷吉江,金路. 海洋学研究. 2009(01)
[7]太平洋富钴结壳高密度环境记录解读[J]. 王晓红,周力平,王毅民,张学华,柳小明,樊兴涛,刘克新,周剑雄.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09)
[8]磷酸盐化作用对富钴结壳元素相关性的影响[J]. 崔迎春,石学法,刘季花,任向文. 地质科技情报. 2008(03)
[9]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铁锰结壳生物地层、生长年代及沉积环境[J]. 程振波,石学法,苏新,陈志华,吴永华,李小艳,鞠小华,杨永亮,石丰登. 海洋科学进展. 2005(04)
[10]中太平洋富钴结壳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J]. 赵宏樵. 东海海洋. 2003(01)
博士论文
[1]中太平洋海区富钴结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D]. 崔迎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2]东菲律宾海铁锰结壳(核)成因与古海洋环境响应[D]. 徐兆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7
[3]太平洋富钴结壳生长速率的综合研究[D]. 邢娜.厦门大学 2006
[4]磷酸盐化对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物质组分的影响[D]. 王吉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硕士论文
[1]中太平洋CH海山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富钴结壳成因[D]. 李超.吉林大学 2013
[2]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生物地层及其生长对新生代海洋演化的响应[D]. 张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3]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及古海洋环境研究[D]. 张昕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本文编号:2041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04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