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末次冰期以来北太平洋中层水演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8-06-29 18:41

  本文选题:通风及演化 + 北太平洋中层水 ; 参考:《地学前缘》2017年04期


【摘要】:北太平洋中层水(NPIW)作为全球海洋经向翻转环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海洋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对NPIW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认为NPIW形成及通风演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十分敏感。而且高纬气候信号通过这一"海洋通道"传递到北太平洋低纬海域。另一方面,东亚夏季风通过影响黑龙江进入鄂霍次克海的径流量,从而对NPIW的形成和水团组成产生影响。在千年尺度,NPIW通风过程与大西洋经向翻转流(AMOC)呈反相位变化,这与AMOC千年尺度震荡所引发的北太洋海表温、盐变化相关。与NPIW相关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可能是触发冰期大气CO_2浓度变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meridional reversal circulation, the North Pacific Intermediate Water (NPIW)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ional marine environment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recent progress of NPIW evolution and its impact on climate change is review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NPIW formation and ventilation evolution are sensitiv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And high-latitude weather signals pass through this ocean channel to the lower latitudes of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On the other hand,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ffects the runoff from Heilongjiang to the Sea of Okhotsk, thu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NPIW and the composition of water masses. The ventilation process of NPIW is inversely phase varying with the Atlantic meridional reversal current (AMOC) at the millennium scal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variation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alt in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caused by the millennium scale oscillation of AMOC. Th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NPIW may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triggering the change of atmospheric COS2 concentration in the glacial age.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基金】: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GASI-GEOGE-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6056,41611130042,U1606401) 极地办国际合作项目(201613) “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
【分类号】:P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邹建军;石学法;白亚之;朱爱美;陈志华;黄元辉;;末次冰消期以来白令海古环境及古生产力演化[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年S1期

2 石学法;邹建军;王昆山;;鄂霍次克海晚第四纪以来古环境演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6期

3 孙烨忱;王汝建;陈建芳;高爱国;李秀珠;韩贻兵;;鄂霍次克海南部晚第四纪的古海洋学记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建军;石学法;;末次冰期以来北太平洋中层水演化: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学前缘;2017年04期

2 林武辉;陈立奇;余雯;马豪;曾志;曾实;;白令海和楚科奇海陆架区的生源物质埋藏通量研究[J];极地研究;2016年02期

3 胡利民;石学法;刘焱光;白亚之;董林森;黄元辉;;白令海西部柱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埋藏记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5年03期

4 梅静;王汝建;章陶亮;肖文申;陈志华;陈建芳;程振波;孙烨忱;;西北冰洋楚科奇海台08P31孔晚第四纪的古海洋学记录[J];海洋学报;2015年05期

5 Yonghua Wu;Xuefa Shi;Jianjun Zou;Zhenbo Cheng;Kunshan Wang;Shulan Ge;Fengdeng Shi;;Benthic foraminiferal δ~(13)C minimum events in the southeastern Okhotsk Sea over the last 180 ka[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4年24期

6 吴永华;石学法;邹建军;程振波;王昆山;葛淑兰;石丰登;;鄂霍次克海东南部180ka BP以来底栖有孔虫δ~(13)C轻值事件[J];科学通报;2014年15期

7 王昆山;石学法;吴永华;邹建军;姜晓黎;;鄂霍次克海东南部OS03-1岩心重矿物分布特征及物质来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4年05期

8 黄元辉;石学法;葛淑兰;刘焱光;陈志华;王旭晨;吕华华;;白令海深海异常沉积特征及成因分析[J];极地研究;2014年01期

9 陈志华;陈毅;王汝建;黄元辉;刘欣德;王磊;邹建军;;末次冰消期以来白令海盆的冰筏碎屑事件与古海洋学演变记录[J];极地研究;2014年01期

10 石学法;邹建军;王昆山;;鄂霍次克海晚第四纪以来古环境演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建军;石学法;刘焱光;刘季花;;48ka以来日本海古生产力和古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0年04期

2 邹建军;石学法;刘焱光;刘季花;;末次冰期以来日本海陆源沉积的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对海平面和气候变化的响应[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年02期

3 孙烨忱;王汝建;陈建芳;高爱国;李秀珠;韩贻兵;;鄂霍次克海南部晚第四纪的古海洋学记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年02期

4 BERGER André;;Monsoon and general circulation system[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9年07期

5 邢磊;赵美训;张海龙;刘焱光;石学法;;冲绳海槽中部过去15ka来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种群结构变化的生物标志物重建[J];科学通报;2008年12期

6 谢昕;郑洪波;陈国成;梅西;;古环境研究中深海沉积物粒度测试的预处理方法[J];沉积学报;2007年05期

7 李铁刚;孙荣涛;张德玉;刘振夏;李青;江波;;晚第四纪对马暖流的演化和变动:浮游有孔虫和氧碳同位素证据[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05期

8 何沅澎;王汝建;郑洪波;向霏;杨颖;;白令海DSDP188站氧同位素3期以来的古海洋与古气候记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02期

9 肖文申;王汝建;叶瑛;;热带东太平洋晚第四纪的古海洋及古气候记录[J];地球科学;2006年02期

10 王汝建,李霞,肖文申,陈荣华;白令海北部陆坡100ka来的古海洋学记录及海冰的扩张历史[J];地球科学;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培,欧阳天宝,俞慕耕;北太平洋风场特点[J];海洋预报;2002年02期

2 徐永福;赵亮;李阳春;;北太平洋对人为二氧化碳吸收的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3 祁丽燕;孙照渤;李忠贤;;北太平洋冬季次表层热状况及其与中国东部夏季气候的关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金仲华;远东风云中的北太平洋[J];世界知识;1934年01期

5 杨良华;北太平洋航线选择[J];海洋预报;1986年04期

6 束家鑫;;什么是危险天气?[J];科学大众;1954年07期

7 丁叶风;任雪娟;韩博;;北太平洋风暴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的初步研究[J];气象科学;2006年03期

8 周波涛;赵平;崔绚;;亚洲-太平洋涛动变化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联系[J];科学通报;2010年01期

9 张立凤;吕庆平;张永垂;;北太平洋涡旋振荡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11期

10 黄勇;李崇银;王颖;;东亚-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气耦合模态及其对降水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亮;徐永福;;开边界对北太平洋被动示踪物模拟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韩博;任雪娟;;北太平洋风暴轴的气候态及异常分析[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任雪娟;杨修群;韩博;徐桂玉;;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变异特征及其与中纬度海气耦合关系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向洋;任雪娟;;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异常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二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李春;吴立新;;海洋-大气对北太平洋动力强迫的响应:一个耦合观点[A];“海洋动力过程与天气、气候变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徐永福;;二氧化碳在北太平洋封存的有效性[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曲维政;黄菲;赵进平;李春;;太阳活动与北太平洋年代际涛动[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刘凯;祝从文;;冬季北太平洋海温主模态在1990年前后调整及其成因初探[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5 副热带气象及生态环境影响[C];2014年

9 卢Y,

本文编号:2083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083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6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