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交互胁迫关系验证及协调度测算——以辽宁省沿海六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14 17:08
【摘要】:基于交互胁迫理论,对辽宁省沿海六市2007~2012年海洋生态、社会、经济三个子系统间的交互胁迫关系进行验证,并运用耦合模型进行时空协调度测算。结果表明:三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交互胁迫关系,这种动态耦合关系在演化周期内呈现出双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且演化轨迹是一条双指数曲线;通过测算耦合协调度,得出大连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总体耦合协调度高于其他五市,基本处于中级协调发展阶段,其他五市耦合协调度不高,基本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且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处于波动下降态势,生态压力指数较大,可持续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eractive stress theory, this paper verifies the interactive stress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subsystems of marine ecology, society and economy from 2007 to 2012 in six coastal cities of Liaoning Province, and calculates the degree of space-time coordination by using the coupling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obvious interaction stress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subsystems, and the dynamic coupling relationship shows the law of double exponential function in the evolution cycle, and the evolution trajectory is a double exponential curv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verall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Dalian marine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five cities, which is basically in the intermediate stag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marine eco-economic system is in the trend of fluctuation and decreasing, the ecological pressure index is large, and the leve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eds to be improved urgently.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127)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WR2014005)
【分类号】:F127;P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黄瑞芬;李宁;;环渤海经济圈低碳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系统耦合的实证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3年02期

2 高乐华;高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交互胁迫关系验证及其协调度测算[J];资源科学;2012年01期

3 盖美;周荔;;基于可变模糊识别的辽宁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11年02期

4 狄乾斌;徐东升;;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特征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01期

5 马海虎;王奇;柯强;李光明;徐竟成;;温州城市生态系统演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J];生态经济;2008年10期

6 隋春花;陆宏芳;郑凤英;;基于能值分析的广东省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7 方创琳;河西走廊:绿洲支撑着城市化!——与仲伟志先生商榷[J];中国沙漠;2003年03期

8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乐华;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测度与优化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狄乾斌;郭亚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交互胁迫关系验证及协调度测算——以辽宁省沿海六市为例[J];海洋环境科学;2016年03期

2 薛华菊;唐仲霞;方成江;范钟庆;;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青海省旅游—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年04期

3 方创琳;周成虎;顾朝林;陈利顶;李双成;;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解析的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J];地理学报;2016年04期

4 徐君;李贵芳;王育红;;生态脆弱性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J];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04期

5 王岱;刘毅;;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经济社会因素解析(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6年02期

6 郑丽;孜比布拉·司马义;颉渊;帕孜丽娅木·木力提江;;新疆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时空变化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7 赵永峰;郑慧;;乌兰察布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关系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8 朱阳光;杨洁;曹艳乐;徐城林;王天琛;田雨;徐洪泽;;江苏省1999-2012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性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9 古丽美合日·阿巴斯;阿里木江·卡斯木;;新疆南疆地区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6年08期

10 张春颜;阎耀军;;论公共领域冲突控制与化解耦合的三大机制建设[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丽娟;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杨坚;山东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3 滕欣;海陆产业耦合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剑;纪俊;;中国西北五省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2年04期

2 王晓红;张宝生;;知识流动视角下的组织制度与组织环境耦合度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6期

3 黄瑞芬;王佩;;海洋产业集聚与环境资源系统耦合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1年02期

4 祝建梅;聂锐;;经济、能源和环境系统协调度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1期

5 王海霞;;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年03期

6 曹斌;林剑艺;崔胜辉;;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3期

7 陆添超;康凯;;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在权重确定中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年22期

8 王晓红;李适宇;彭人勇;;南海北部大陆架海洋生态系统演变的Ecopath模型比较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09年03期

9 狄乾斌;韩增林;;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演进特征及其系统耦合模式[J];经济地理;2009年05期

10 陈豫;黄冬梅;杨东方;;海洋生态模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海洋科学;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其翔;黄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王玉芳;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耀彬,宋学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度分析[J];科技导报;2005年02期

2 周娴;李文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评估:模型与案例[J];探索;2006年02期

3 乔良;梁俊;史亮;杨睿;;营区物资区域储备的系统协调度模型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9年10期

4 王辉;郭玲玲;宋丽;;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定量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5 王倩;李亚宁;翟伟康;;我国海洋功能开发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年09期

6 陈黎明;钱利英;沙士民;;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应用及其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21期

7 张晓东,朱德海;中国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预测分析[J];资源科学;2003年02期

8 李金颖;;经济-电力-环境系统协调度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06期

9 都沁军;于香梅;;河北省城市环境——经济协调度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6年13期

10 李会宁;;福建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水平协调度分析[J];科技广场;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辉;;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定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2 黄银兵;吴媚;田文林;;西北地区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以甘肃庆阳为例[A];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13年

3 黄雪芸;陈松林;;小城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德化县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运迎霞;田健;;可持续视角下的中观层面土地使用与交通发展协调评价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关丽娟;青岛市碳承载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金海;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王延梅;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亚滨;广西“四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黄哲明;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特征的时空分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邵玉婷;新型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6 杨婧;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析[D];山西大学;2014年

7 曹青青;石油—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戴婷;开福区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9 周瑞雪;中部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龙娟;广东省城市化与高速公路耦合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22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122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c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