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用镭-226示踪胶州湾的海底地下水排泄

发布时间:2018-07-23 17:31
【摘要】:海底地下水排泄(SGD)是全球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输送的溶解物质不仅参与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且影响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为了评估胶州湾海底地下水排泄状况,通过建立胶州湾内海水中226Ra的质量平衡模型来计算海底地下水排泄通量。胶州湾海水中226Ra的源主要有河流的输入、沉积物扩散输入和地下水的输入,海水系统在稳定状态下,这几种源应该与湾内海水和湾外海水的混合损失达到平衡。除了将地下水输入作为未知项外,对其他源和汇逐个进行量化,计算得知:2011年9—10月胶州湾的海底地下水排泄通量为7.85×10~6m~3·d~(-1);2012年4—5月胶州湾的海底地下水排泄通量为4.72×106m~3·d~(-1)。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输入胶州湾的营养盐进行了评价。
[Abstract]:Subsea groundwater discharge (SGD)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global water cycle. Its transport of dissolved matter not only participates in the biogeochemical cycle of the ocean, but also affect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oastal water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discharge of groundwater in Jiaozhou Bay, the mass balance model of 226Ra in Jiaozhou Bay was established to calculate the discharge flux of groundwater in Jiaozhou Bay. The main sources of 226Ra in Jiaozhou Bay are river input, sediment diffusion input and groundwater input. Under the steady state of seawater system, these sources should be balanced with the mixed loss of inside and outside the bay seawater. In addition to taking the groundwater input as an unknown term, the other sources and sinks were quantified one by o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charge flux of groundwater in Jiaozhou Bay was 7.85 脳 10~6m~3 d-1 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 2011 and 4.72 脳 106m~3 d-1 from May to May 2012 in Jiaozhou Bay. On this basis, the nutrient input of groundwater into Jiaozhou Bay was evaluated.
【作者单位】: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174)~~
【分类号】:P731;P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瑾;;浅议胶州湾的污染现状与环湾保护[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9期

2 郑全安,孙元福,吴永森,于衍桂;胶州湾污染状况的航空遥感监测结果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1980年04期

3 张洪芹;;胶州湾砷的存在及分布[J];海洋湖沼通报;1982年03期

4 水化学研究组;;胶州湾海水中氮的地球化学(续)[J];海洋湖沼通报;1982年04期

5 王文海;王润玉;张书欣;;胶州湾的泥沙来源及其自然沉积速率[J];海岸工程;1982年01期

6 李善为;王永吉;张耆年;徐孝诗;;胶州湾的地貌发育[J];海洋通报;1986年01期

7 王文海;;胶州湾自然环境概述[J];海岸工程;1986年03期

8 刘学先;李秀亭;;胶州湾寿命初探[J];海岸工程;1986年03期

9 平仲良;用陆地卫星图象观测胶州湾的副振动[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孙丽;刘洪滨;;胶州湾围垦行为的博弈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J];中国海洋经济评论;2008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东方;高振会;孙培艳;秦洁;郭军辉;;胶州湾西南水域重金属砷的分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林晓红;王伟;林森;;水环境容量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以胶州湾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C];2012年

3 杨东方;朱四喜;王凤友;杨秀琴;吴云杰;;汞对胶州湾水域的影响——水域迁移过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4 陈聚法;陈碧鹃;李秋芬;过锋;崔毅;马绍赛;;胶州湾北部海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颜天;谭志军;李钧;张永山;于仁诚;王云峰;周名江;;赤潮的生物毒性评价的初步研究——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一次胶州湾赤潮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王凌;黎先春;殷月芬;徐晓琴;周文辉;王小如;;胶州湾水体中有机磷农药的污染现状与风险影响评价[A];有毒化学污染物监测与风险管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艳东;魏潇;;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溢油应急及生态系统保护对策[A];辽宁省气象局、丹东市气象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11年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丁海兵;刘宗丽;杨桂朋;;胶州湾表层水低分子量有机酸的时空变化特征[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学庆;伊希刚;傅营;;基于NPZD生态动力学模型的胶州湾水质数值模拟实验[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10 高振会;杨东方;孙培艳;秦洁;曹海荣;;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残留及分布特征[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洪滨 山东省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胶州湾发展需要新思维[N];中国水利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陆波;“胶州湾的生态会大有改观”[N];青岛日报;2013年

3 姜言明;青岛投资千万元“克隆”胶州湾[N];中国海洋报;2006年

4 鲁文;山东青岛:胶州湾禁建制革等工业项目[N];消费日报;2010年

5 记者 代桂云 通讯员 邹立明;胶州湾,祝你健康![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杨晓星;认真清理环胶州湾用海项目 未经政府批准一律视为违规[N];青岛日报;2012年

7 陈之焕;胶州湾年内划定生态红线保护生态环境[N];中国海洋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杨晓星;胶州湾实行最严格保护[N];青岛日报;2013年

9 记者 孙英利 特约记者 马桂山 通讯员 贾国富;胶州湾海域溢油得到有效控制[N];中国交通报;2013年

10 赵祥兵;飞越胶州湾[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史经昊;胶州湾演变对人类活动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哲;胶州湾水体交换与营养盐收支过程数值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赵淑江;胶州湾生态系统主要生态因子的长期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4 邹涛;夏季胶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张燕;海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薛明;胶州湾海—气CO_2通量及其控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7 李玉;胶州湾主要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及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8 李宁;长江口与胶州湾海水有机碳的分布、来源及与氮、磷的耦合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9 汪亚平;胶州湾及邻近海区沉积动力学[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慧敏;春季胶州湾海水甲烷氧化速率时空变化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董文华;镭同位素对胶州湾水体混合及海底地下水排放的示踪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王雪;胶州湾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赵瑾;环胶州湾河流对胶州湾水沙输送的数值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徐晓达;胶州湾东部和青岛前海地质环境及污染状况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牟森;胶州湾岸线变化对动力环境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纪朝彬;胶州湾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董兆选;胶州湾海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刘宗丽;胶州湾水体低分子量有机酸的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吕志峰;胶州湾排污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40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140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8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