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卫星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海底地形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11-02 10:19
【摘要】:利用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信息探测海底地形是海洋遥感物理学和海洋动力学研究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是因为根据电磁波传播原理,雷达脉冲没有能力穿透海水,因而不可能直接探测到海底地形特征,可是,许多卫星SAR图像上确实显示出海底地形特征。这些海底地形不仅分布在水深小于100m的浅海,而且在600~800m甚至2 000~3 000m的深海区也有发现。本文概略介绍该领域的发展前沿和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海面过程雷达成像基本理论,我国辽东浅滩、台湾滩以及美国东部湾流海域等3个海区海底地形特征SAR成像理论:分别为速度切变流纵向流经平行海底地形、层化流体横向流流经平行(周期性)海底地形和强海流流经孤立海底地形。据此建立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可做为研究更复杂情况和探索新应用领域的基础和出发点。
[Abstract]:Using satellit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s to detect seabed topography is a challenging problem in marine remote sensing physics and marine dynamics, because radar pulses are not capable of penetrating seawater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propagation. Therefore, it is impossible to detect submarine topographic features directly, but many satellite SAR images do show submarine topographic features. These seafloor topography are not only distributed in shallow sea with water depth less than 100 m, but also in the deep sea area of 600m 800 m or even 2 000 m 3 000 m.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frontier and research progress in this field.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basic theory of sea surface process radar imaging, the shallow shoals in Liaodong, China. SAR imaging theory of submarine topography in Taiwan beach and the eastern Gulf Stream of the United States: velocity shear flow longitudinal flow through parallel seabed topography, Horizontal flow of stratified fluid flows through parallel (periodic) seafloor topography and strong current flows through isolated seabed topography. The theory and analytical method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and starting point for studying more complex situations and exploring new application fields.
【作者单位】: 美国马里兰大学大气海洋科学系;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重点实验室;
【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表面波对降雨的时空响应及其对雷达波特征的影响(092107)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热带气旋对琼东上升流动力过程和物质输送的影响机制研究(41476009) 广东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粤西陆架海区湍流混合特征及其季节变化分析(2013KJCX0099)
【分类号】:P71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琦;桂静;罗婷婷;毕文璐;;美国海底地形命名工作浅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年08期

2 周定国;;漫谈海底地形名称[J];海洋世界;1997年01期

3 方剑,张赤军;中国海及邻近海域2′×2′海底地形[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年S1期

4 陈义兰;吴永亭;刘晓瑜;周兴华;雷宁;;渤海海底地形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13年01期

5 Asbury H.Sallenger;Jr;丁禾;;测量近岸高能环境中海底地形剖面、波浪和海流的装置[J];海洋地质译丛;1984年01期

6 张君元;台湾海峡南部海底地形的新发现[J];海洋科学;1988年04期

7 林美华,李常珍;东海海底地形趋势分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1年01期

8 张宁川,梁开龙;星载SAR图像在海底地形探测中的应用[J];海洋测绘;2002年06期

9 周冠华;温珍河;姜效典;赵永超;柳钦火;田国良;;南海海底地形可视化分析及其地质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02期

10 陈超;王文珂;王怀晖;李思昆;;一种海底地形与底质的三维融合可视化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能友;吴新林;李绍荣;鲍才旺;陈泓君;蔡秋蓉;;海底地形地貌资料人机交互解释系统[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工宣邋记者 初霞;海底丘壑几多?小仪器一探了然[N];哈尔滨日报;2008年

2 记者 董立万;“908专项”DX22区块海底地形地貌完成外业调查任务[N];中国海洋报;2006年

3 ;海底多波束勘测稳步推进[N];中国海洋报;2005年

4 周怀龙;我国6000米自主声学深拖设备下水作业[N];中国海洋报;2013年

5 ;海平面与海岸线的变化[N];大众科技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刚;南海西北部陆架潮频内波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伟;河口海域海底地形变迁对海洋结构的影响及对策[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欧建良;基于超图的海底地形分析和特征提取[D];同济大学;2006年

3 谢健健;海洋表面波越过非理想海底地形时的解析模拟[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4 陈超;海洋标量场数据三维可视化方法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05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305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f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