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地理第一性”、“地理第二性”与海洋经济集聚

发布时间:2018-11-07 10:03
【摘要】:海洋经济被认为是突破资源约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海洋经济地理集聚驱动因素的识别尚未清晰。因此,基于"地理第一性"与"地理第二性"结合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又研究了海洋经济地理集聚形成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滨海旅游业、海洋运输业、海洋渔业构成我国海洋经济三大支柱,未来海洋经济增长潜力的挖掘重点需放在滨海旅游、海洋运输、海洋油气等产业;天津、上海在海洋经济集聚水平四层次排序中构成第一集团,山东、广东大而不强,浙江优势海洋集聚产业最多;海洋经济集聚的形成既受"地理第一性"正向影响,也受到自我强化机制等"地理第二性"积极影响,而科技、人力资本等"地理第二性"的作用亟待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对拥有海岸线城市带来持续的集聚效应。本文在经验分析之后进行了政策讨论,以期帮助沿海地区获得推进海洋经济地理积聚优势形成的持久动力。
[Abstract]:Marine economy is regarded as a new engine to break through resource constraints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of blue economic space in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ut the identification of 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 drivers of marine economy is not clear.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of "geography primary" and "geography seconda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ce-tim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oastal areas of China, and studies the driving factors of the formation of marine economic agglome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astal tourism, marine transportation and marine fisheries constitute the three pillars of marine economy in China. The emphasis of mining the potential of marine economy in the future should be put on coastal tourism, marine transportation, marine oil and gas industries. Tianjin and Shanghai constitute the first group in the ranking of the four levels of marine economic agglomeration. Shandong and Guangdong are big but not strong. Zhejiang has the most advantage marine agglomeration industry. The formation of marine economic agglomeration is not only positively influenced by "geographical primary", but also positively influenced by "geographical secondary", such as self-reinforcing mechanism, while the role of "geographical secondary" such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 capital needs to be developed. The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brings continuous agglomeration effect to the cities with coastline. After empirical analysis, policy discussion i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help coastal areas to obtain the lasting power to promote the geographical accumulation of marine economy.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课题(11JDZS02Z)“浙江海洋产业集聚与浙商涉海投资反哺对接研究”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7G030005)“要素市场扭曲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的产能过剩治理效应研究”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项目(15SMGK22YB)“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中国流通产业升级动力机制与区域发展潜力研究”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应用经济学)项目(JYTyyjj20160102)“国家风险与历史绩效对制造业OFDI的交互影响研究”联合资助
【分类号】:P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杏;海洋经济理论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年02期

2 夏阿国;探索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年06期

3 何翔舟;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几个问题[J];海洋科学;2002年01期

4 ;建设广东海洋经济强省[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年01期

5 刘永忠;建设海上连云港 实现海洋经济新跨越[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年02期

6 刘常标;关于福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年02期

7 张连秋;加强海洋信用档案工作 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发展[J];海洋信息;2003年04期

8 郑贵斌;海洋经济集成创新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年03期

9 林年冬;浅议广东省海洋经济与海洋高等教育的互动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年02期

10 李长如,杨娜,周洪军;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水利用业[J];海洋信息;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建纲;;依托高新技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蒋铁民;;21世纪我国海洋经济与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展望[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3 江奔东;;海洋世界与海洋经济科学的建设[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卢绪敏;;发展海洋经济 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A];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2002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张耀光;魏东岚;;中国海洋经济省际差异的空间分析[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金翔龙;;海洋、海洋经济与人类未来[A];“海洋经济研讨会”报告选编[C];2005年

7 徐质斌;;论海洋经济的概念及统计指标体系改革——以国标《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为参照系的研究[A];“海洋经济研讨会”报告选编[C];2005年

8 魏玉军;;南通市“十一五”重点发展的海洋经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重点[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徐质斌;;海洋经济的内涵与统计学外延新说[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李百齐;;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提升海洋经济 争创全省第一[N];连云港日报;2005年

2 ;创新思路 推进山东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海洋报;2007年

3 刘修德;紧扣“海西”灵魂服务海洋经济强省建设[N];福建日报;2006年

4 本报评论员;实现海洋经济新跨越[N];威海日报;2007年

5 史伟斑邋本报记者;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海洋经济强市[N];烟台日报;2007年

6 黄晓华;全力支持海南发展海洋经济[N];海南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戴路;国家海洋局力促海洋经济健康发展[N];中国海洋报;2008年

8 记者 杨连成 林英;我国海洋经济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N];光明日报;2009年

9 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与规划司副巡视员 魏国旗;优化海洋经济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N];中国海洋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莫非 尚启庄;浙江海洋经济拥抱民营资本[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向云波;区域海洋经济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玲玲;环境约束下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梁飞;海洋经济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方景清;天津滨海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徐同道;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谷佃军;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艳;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管理与协调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刘轶R

本文编号:2316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316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9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