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海底管道在不平整海床上的高温屈曲及液化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24 00:52
【摘要】:随着海洋油气资源的不断开采,海底管道的铺设力度也不断加强,其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输送系统的连续性与安全性。由于海管所处的环境非常复杂,在受到波浪、流、地震、高温、高压等荷载作用下很容易出现失稳现象,海床的不平整性也是造成海底管道失稳的原因之一。当海床液化时,海底管道会发生很大的上浮位移,严重影响海底管道的安全性。对于埋设于海床中的海底管道,其失稳方式主要为竖向屈曲。本论文以Ansys程序为平台,提出海底管道在不平整海床上的竖向屈曲模拟方法。模型中以非线性弹簧模拟管土相互作用,弹簧刚度采用ASCE规范中的定义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土壤粘聚力、内摩擦角、上覆土压力、管线直径等因素。因此本论文主要讨论海底管道搁置在不平整海床上时,海床不平整度、轴向摩擦系数、内压、土壤类别和以上几种因素对其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处于液化海床中的海管,在液化土壤中会受到浮力作用而发生较大的上浮位移,因此本论文从减小海管上浮位移和应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三种方法使海管保持稳定。三种方法分别为间隔回填不易液化材料、间隔锚固、间隔设置简单门式框架。有限元模型中考虑了海管的几何与材料非线性。计算结果表明,海床不平整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海管的竖向屈曲过程影响较大。内压大小不会改变屈曲发生的突然性。而轴向摩擦系数对海底管道屈曲前的位移和屈曲安全温度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对海管屈曲后的竖向位移影响较大,对于保持海底管道屈曲后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对于液化海床下三种保持海管稳定的措施中,三种方法均能有效的减小海管的上浮位移,但间隔锚固措施不能有效的减小海管应力。因此建议采用间隔回填和间隔设置简单门式框架来保持海底管道的稳定性。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exploitation of offshore oil and gas resources, the laying strength of submarine pipeline is also strengthened, and the stability of its oper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ontinuity and safety of the whole transportation system. Because the environment of sea pipe is very complex, it is easy to appear instability under the action of wave, current, earthquake, 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and so on. The unevenness of sea bed is also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instability of submarine pipeline. When the sea bed is liquefied, there will be a great floating displacement of the submarine pipeline, which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safety of the submarine pipeline. For the submarine pipeline buried in the seabed, the instability mode is mainly vertical buckling.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nsys program, the vertical buckling simulation method of submarine pipeline on uneven sea bed is proposed. In the model, the nonlinear spring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ipe and soil, and the spring stiffness is defined by ASCE code. This metho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factors of soil cohesion,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overlying earth pressure, pipeline diameter and so on.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ffects of seafloor roughness, axial friction coefficient, internal pressure, soil type and the above factors on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seafloor pipelines when they are shelved on uneven seafloor. For the sea pipe in the liquefied sea bed, the floating displacement will occur due to the buoyancy in the liquefied soil. Therefo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ducing the floating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of the sea pipe, three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keep the sea pipe stable. The three methods are interval backfilling not easy liquefaction material, interval anchoring, interval setting simple door frame. The geometry and material nonlinear of sea tube are considered i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evenness of the sea bed, cohesion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vertical buckling process of the sea tube. The magnitude of internal pressure does not change the sudden occurrence of flexion.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axial friction coefficient on the displacement and safety temperature of submarine pipeline before buckling is minimal, but i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after buckling of submarine pipeline, and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submarine pipeline after buckling. Among the three measures to keep the sea pipe stable under the liquefied sea bed, the three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loating displacement of the sea pipe, but the interval anchoring measure can not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tress of the sea pipe.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interval backfilling and interval setting simple door frame should be used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submarine pipeline.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75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开忍;肖熙;;基于缺陷评估的海底管道设计研究[J];中国海洋平台;2006年04期

2 来向华;叶银灿;韦雁机;苟诤慷;傅晓明;;杭州湾海底管道冲刷自埋演化过程初步研究[J];海洋学研究;2011年02期

3 高峰;李娟;;海底管道水下湿式维修法在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造船;2012年S1期

4 张国光;海底管道开沟技术的发展及其综合评价[J];海洋通报;1989年02期

5 ;浅谈降低海底管道工程造价[J];中国海洋平台;1997年01期

6 侯百川;吴春松;李军安;金博文;;海底管道维修方法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32期

7 刘英宝,王德禹,冯春健;海底管道设计壁厚和计算壁厚的选取[J];中国海洋平台;2003年04期

8 金伟良,张恩勇,邵剑文,刘德华;海底管道失效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科技通报;2004年06期

9 肖文功;海底管道悬空隐患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J];中国海洋平台;2004年06期

10 李中玲;李景武;;海底管道工程管材拉运技术[J];科技资讯;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建平;王学超;;杭州湾海底管道临界管跨分析模型研究[A];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雷;;计算机技术在海底管道施工中的应用[A];2005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高峰;李娟;;海底管道水下湿式维修法在工程中的应用[A];2012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4 李毅;王聚锋;高书鹏;;海底管道内检测技术在渤海湾的应用[A];油气管道腐蚀检测与防护预警[C];2012年

5 高峰;李娟;;海底管道水下湿式维修法在工程中的应用[A];2012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13年

6 郭斌;王军;毛荣;王彬;李耕野;房长帅;;在役海底管道内检测方法分析及应用[A];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第三届海洋工程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春;沙秋;秦延龙;刘振纹;;海底管道悬空风险及消减措施分析[A];2013年中国海洋工程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龚顺风;陈源;金伟良;李志刚;赵冬岩;何宁;;深水海底管道S型铺设形态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曹先凡;秦延龙;聂冬;孙建伟;孙昭晨;;海底管道冲刷的数值模拟[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高峰;潘东民;裴红英;魏彦;;浅水区海底管道应急抢修预案建立的思考[A];2010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汪亚萍 通讯员 徐江;大港海底管道项目亮点纷呈[N];中国石油报;2009年

2 通讯员 邓廷辉;“863”新技术为海底管道装上“眼睛”[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赵士振 通讯员 李江辉;胜利自制机器人 首次海底查管道[N];中国石化报;2010年

4 邓廷辉;新技术为海底管道装上“眼睛”[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5 记者 王国文 通讯员 黄敏东;两湾口海底管道附近不得乱抛锚[N];石狮日报;2010年

6 通讯员 田奕丰;西二线海底管道项目有序展开[N];石油管道报;2011年

7 李倩 方新伟 刘洋;科技成就从陆地到海洋的完美跨越[N];科技日报;2011年

8 记者 刘涛;集团公司调研组到深港海底管道现场指导工作[N];石油管道报;2012年

9 王占春 王园;天津设计院中缅管道(缅甸段)海底管道开始铺管[N];石油管道报;2012年

10 贾天添;新型海底管道连接器问世[N];中国船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锦昆;浅海海底管道悬空段防护技术研究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王雷;海底管道悬空检测及治理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张宗峰;海底管道在位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4 邵剑文;海底管道的健康监测系统与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原文娟;基于屏障的在役海底管道量化风险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6 吴钰骅;海底管道—流体—海床相互作用机理和监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张恩勇;海底管道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胡军;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解决方案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赵天奉;高温海底管道温度应力计算与屈曲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丁鹏;海底管线安全可靠性及风险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兰千钰;波、流作用下的海底管道自埋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高爽;海底管道维修机具的力学分析及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3 何璇;含凹陷海底管道屈曲机理的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5年

4 赵晓宇;单层保温管外腐蚀失效模式及改进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韩文海;腐蚀海底管道可靠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臻;海底管道声学探测方法中的问题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方娜;海底管道泄漏事故风险分析与应急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纪泽慧;水下直线目标处理算法在海底管道检测机器人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9 胡丽川;基于多波束与海底管道建模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10 杨咏妍;海底管道溢油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84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484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0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