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流影响下珊瑚岛礁附近波浪传播变形和增水试验
【图文】:
第4期姚宇,等:潮汐流影响下珊瑚岛礁附近波浪传播变形和增水试验615和增水特征进行研究,,重点探讨潮汐流大小和方向变化时波浪的破碎、反射、透射、能量耗散、高次谐波的生成以及波浪增水的变化规律。1试验设置物理模型试验在长沙理工大学长45m、宽0.5m、高0.8m的波流水槽中进行,试验设置如图1所示,水槽左端为一台活塞式造波机,距造波机约41m的另一端设有坡度为1∶8的斜坡模拟礁后岸滩,斜坡上覆盖有多孔吸波材料,以减小波浪反射。珊瑚礁概化模型根据弗洛伊德相似定律,根据Hench等[14]在法属波利尼西亚莫雷阿岛的现场观测,按1∶20的几何比尺由聚氯乙烯板建造,具体设置为:在距造波机27.3m处设置坡度为1∶6的斜坡模拟礁前斜坡,其后连接长度为7m的水平平台模拟礁坪,礁坪距水槽底部0.35m,礁坪末端通过另一个斜坡与水槽底部相连接,从而使礁坪与礁后岸滩之间的区域形成了一个“泻湖”。为了保证模型的稳定性,整个模型由悬挂在水槽壁上的不锈钢杆固定,并使用玻璃胶密封模型与水槽壁以及与水槽底的间隙。运用直径为240mm的圆形管道将泻湖底部和造波机附近的槽底相连来模拟裂口,以实现由礁体、泻湖、裂口构成的2DH环流系统。管道中部设有变频造流泵和流量计,可通过在管道中生成设计流量的正向或反向的强迫流来实现对潮汐流的模拟。本试验拟测试2个礁坪水深(代表潮位)(hr=0.05m,0.10m)、3个波浪周期(T=1s,1.5s,2s)和4个入射波高(HI=0.04m,0.06m,0.08m,0.10m)的组合规则波工况。为了测试潮汐流的影响,首先在恒定流量为Q=+20m3/h的正向流(潮汐流流向与波浪传播方向一致)和Q=-20m3/h反向流(潮汐流流向与波浪传播方向相反)作用下,并分别测试上述所有波况;随后在典型波况(HI=0.08m,T=1.5s,hr=0.05m)下,测试了?
喽晕榷ㄗ刺嗑囗虼耍嗵Vち酥?少可以取最后100个波周期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在水槽侧面布置2个分辨率为1280pixel×720pixel、采样率为30Hz的USB摄像仪来记录礁缘附近波浪的破碎特征。2结果及分析2.1波浪破碎特征试验中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工况下波浪在礁缘附近呈卷破波的形式破碎。本文选取了代表性波浪(HI=0.08m,T=1.5s,hr=0.05m)作用下正向流(Q=+20m3/h)、反向流(Q=-20m3/h)以及无流(Q=0)时礁缘处波浪的破碎特征进行比较。当波浪场达到稳定状态后,摄像仪记录的破碎波在不同相位(t/T)时的演化情况如图2所示,t为破碎波的传播时间。图2礁缘处不同相位(t/T)时的破碎波(HI=0.08m,T=1.5s,hr=0.05m)Fig.2Breakingwavesaroundthereefedgeunderdifferentwavephasest/T(HI=0.08m,T=1.5s,hr=0.05m)对于正向流、反向流以及无流情况均可观察到:当t/T=0时,卷破波发生在近礁缘处的礁前斜坡上,其波峰向下翻卷,水舌投向礁缘附近;当t/T=1/4时,由于卷破波水舌的冲击,从冲击点到溅波点(卷破波水舌撞击水体造成水花飞溅的最远点)之间的水体剧烈翻滚,通过掺气作用产生大量的泡沫状气水混合物。当t/T=1/2时,礁缘附近的水体紊动明显减小,只剩表层水体的少量掺气作用;当t/T=3/4时,水体紊动基本消失,在礁坪上重新生成规则的行进波,而礁缘处出现明显的向海侧的回流。同时由图2中对比可知,相比于无流情况,正向流影响下t/T=0时破碎点(以翻卷的水舌波峰开始脱离的位置确定)更靠近向岸侧,而反向流影响下则更靠近离岸侧;在t/T=1/4时可以明显观察到反向流情况下水体紊动较正向流情况下更加强烈。但通过G9位置的测量发现3种情况下的透射波高却相似,约为0.025m。2.2高次谐波的生成类似于台阶式地形(如潜堤、沙坝等),波浪作?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79014)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Yn216002)~~
【分类号】:P73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姚宇;杜睿超;袁万成;蒋昌波;;珊瑚岸礁破碎带附近波浪演化实验研究[J];海洋学报;2015年12期
2 姚宇;袁万成;杜睿超;蒋昌波;;岸礁礁冠对波浪传播变形及增水影响的实验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5年06期
3 丁军;田超;王志东;凌宏杰;李志伟;;近岛礁波浪传播变形模型试验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5年02期
4 梅_";高峰;;波浪在珊瑚礁坪上传播的水槽试验研究[J];水道港口;2013年01期
5 黎满球,朱良生,隋世峰;珊瑚礁坪波浪的衰减特性分析[J];海洋工程;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屿;李训强;朱首贤;张文静;汪鸿;;岛礁地形上拍岸浪的数值模拟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17年03期
2 姚宇;唐政江;杜睿超;蒋昌波;;潮汐流影响下珊瑚岛礁附近波浪传播变形和增水试验[J];水科学进展;2017年04期
3 柳玉良;倪琦;夏运强;李玉龙;;陡变地形边坡变化对波浪传递影响试验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17年06期
4 姚宇;杜睿超;蒋昌波;袁万成;唐政江;;礁冠宽度对珊瑚礁坪波浪增水影响的实验研究[J];海洋通报;2017年03期
5 柳淑学;魏建宇;李金宣;贾伟;胡书义;;三维波浪在岛礁地形上破碎特性试验研究[J];海洋工程;2017年03期
6 夏运强;王海峰;杨锦凌;王绿卿;;远海岛礁近岸波浪观测技术比选[J];水运工程;2017年05期
7 刘诚睿;琚烈红;周雅;;长周期波浪在礁盘陡变地形上的变形研究[J];水运工程;2017年05期
8 姚宇;唐政江;杜睿超;蒋昌波;;珊瑚礁破碎带附近波浪演化和波生流实验研究[J];海洋科学;2017年02期
9 罗莹莹;胡文清;詹杰民;苏炜;陈志涯;赵陶;;不规则海浪谱造波及波浪由深至浅传播的演化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7年01期
10 岳昊;沈正;郑瑞芸;;某浅水区预制式模块化海洋平台极限波浪载荷计算[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房克照;张哲;邹志利;刘忠波;孙家文;;Modelling of 2-D extended Boussinesq equations using a hybrid numerical scheme[J];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4年02期
2 袁冰;孙健;袁德奎;陶建华;;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hallow-water flooding using a two-dimensional finite volume model[J];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3年04期
3 梅_";高峰;;波浪在珊瑚礁坪上传播的水槽试验研究[J];水道港口;2013年01期
4 阳志文;柳淑学;李金宣;孙忠滨;;波浪传播的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耦合模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1年03期
5 ;WATER WAVE SIMULATION IN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USING A TIME-DEPENDENT MILD SLOPE EQUATION[J];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0年06期
6 荀涛;胡鹏;梅_";高峰;;西沙群岛珊瑚砂运动特性试验研究[J];水道港口;2009年04期
7 黎满球,朱良生,隋世峰;珊瑚礁坪波浪的衰减特性分析[J];海洋工程;2003年02期
8 邹志利,张晓莉;高阶Boussinesq水波方程数值模型及其与实验结果的对比[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2年05期
9 潘军宁,洪广文,左其华;一种推广的缓坡方程[J];海洋工程;2001年01期
10 张庆河,刘海青,赵子丹;波浪在台阶地形上的破碎[J];天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爱娜,高永寿,曾德美;龙口港增水极值预报方法的初步探讨[J];海洋预报;1987年S1期
2 卢如秀,叶锦昭;珠江河口台风最大增水规律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2期
3 刘百桥,张■;近岸波浪增水与近岸流的计算方法研究 Ⅱ.数值模式与模拟计算[J];海洋通报;1998年01期
4 高焕臣;;台风长波增水机制的初步探讨[J];海洋科技资料;1981年02期
5 卢美;王晶;朱业;;浙江海门站风暴潮增水特征及其预报[J];海洋预报;2011年05期
6 何洪钜;汕头市妈屿站台风潮预报方法[J];海洋预报服务;1984年02期
7 薛彦广,沙文钰,徐海斌,李少斐;人工神经网络在风暴潮增水预报中的应用[J];海洋预报;2005年02期
8 许金电;郭小钢;黄奖;;2006年夏季福建近海台风风暴潮特征分析[J];台湾海峡;2011年04期
9 陈子q
本文编号:2527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527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