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2015年珠江口海域岸线和围填海变化分析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基金】:国家海洋生态红线公益性项目(201505008、201405007、201205040) 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2012140) 南海分局海洋科学技术局长基金(1256)资助
【分类号】:P756.8;P7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初敏;王辰良子;;谈规制围填海项目的政策路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刘洋;丰爱平;;区域围填海面积需求预测分析方法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11年06期
3 刘大海;陈小英;陈勇;林河山;;海湾围填海适宜性评估与示范研究[J];海岸工程;2011年03期
4 蔡丽萍;金敬林;胡益峰;陈琼;;舟山围填海现状调查与保护措施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5 朱高儒;许学工;;关于有序填海的思路与方法[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12期
6 戴纪元;海上填海人工岛的设计[J];海岸工程;1994年Z1期
7 杨朗;;填海造田的妙招[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4年03期
8 李文君;于青松;;我国围填海历史、现状与管理政策概述[J];今日国土;2013年01期
9 付元宾;曹可;王飞;张丰收;;围填海强度与潜力定量评价方法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1期
10 尹延鸿;尹聪;;“上升效益极限填海面积”概念的提出与讨论[J];海洋地质前沿;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炳坤;;关于围填海活动及其管理现状的几点探讨[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2 张志良;;用振冲加密技术加固填海砂土[A];2002年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简梓红;杨木壮;唐玲;吴涛;黄顺婷;;围填海效益评价研究现状及其展望[A];热带海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3年
4 王辰良子;王树文;;捍卫蓝色国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规制围填海项目的政策路径[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明 通讯员 刘树军;山东加强对填海项目的监管[N];中国海洋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王秋蓉;围填海应实行总量控制[N];中国海洋报;2007年
3 邢建芬 陈尚;韩国围填海的历史、现状与政策演变[N];中国海洋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一玲;破解围填海冲动下的管理难题[N];中国海洋报;2010年
5 一泓;对查出两起填海案件的思考[N];中国海洋报;2010年
6 隋明梅;科学合理的围填海对我国发展意义重大[N];中国海洋报;2010年
7 记者 朱筱杰 通讯员 蔡德泉;我市出台“严控围填海”新规[N];威海日报;2011年
8 记者 张艳;国家海洋局下达2011年地方围填海计划[N];中国海洋报;2011年
9 记者 徐洁;我市继续重拳打击非法围填海行为[N];闽东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崔鲸涛;九三学社中央为围填海管理献良策[N];中国海洋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永海;基于规模控制的围填海管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雪双;海湾围填海规划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李静;河北省围填海演进过程分析与综合效益评价[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于洋;基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围填海方案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楼颖霞;围填海生态资源损害补偿价格评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张小雪;营口望海珍珠湾会展中心填海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刘琴琴;基于3S技术的广东省围填海调查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葛s,
本文编号:2542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542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