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帕里西维拉海盆区上层水体悬浮体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图文】: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概况理位置盆位于西太平洋,介于东海、南海和西太平洋之间,被本、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等环绕其中,是西太积约 500 万 km2,南北长达 2900km,,东西宽近 2400km,最大水深约 10497m。其南北跨越约 35 个纬度(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联系要道,还是亚洲国家经主要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军事地位(李常珍03)。
2003 年 12 月 12 日到 2004 年 1 月 27 日期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考察船在帕里西维拉海盆区北部海域设置 7 个断面、92 个观测站位进行现场观测调查,各相邻调查站位间距约为 30 公里(站位分布见图 3-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34.23;P73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仲,李克;从变换场理论研究大块运动下悬浮体的粘滞率[J];数学物理学报;2000年02期
2 雷坤,杨作升,郭志刚,白虹;东海不同底质类型海域春季悬浮体通量及影响因素[J];海洋与湖沼;2001年01期
3 庞重光,王凡;东海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J];海洋科学集刊;2004年00期
4 杨克红;初凤友;杨海丽;龙江平;雷吉江;;海南岛东西陆架秋季悬浮体分布特征对比[J];海洋地质动态;2006年08期
5 杨作升;李云海;;太平洋悬浮体特征及近底雾状层(雾浊层)探讨[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7年02期
6 张怀静;翟世奎;范德江;郭志刚;魏立青;种法运;;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长江口悬浮体形态及物质组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7年02期
7 杜廷芹;黄海军;严立文;刘桂卫;宋召军;;小清河河口海域冬季悬浮体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年06期
8 胡刚;刘健;苏大鹏;;现场测量与室内分析悬浮体粒度方法的比较[J];海洋地质动态;2009年11期
9 乔璐璐;李广雪;邓声贵;刘勇;牟林;;夏季渤海湾中北部悬浮体分布[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年03期
10 刘升发;石学法;刘焱光;杨刚;李朝新;方习生;;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夏季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茹荣忠;;舟山蛏子港深水网箱养殖环境分析[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陆慕寒;概念创新的微悬浮体染整[N];中国纺织报;2006年
2 记者 陆慕寒;纯棉产品微悬浮体染色新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纺织报;2010年
3 主持:本报首席记者 陆慕寒 嘉宾:西安工程大学教授 邢建伟;一种全新的理论和实践[N];中国纺织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温维健;棉织物印染“改良版”将推广[N];中国纺织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道季;长江河口悬浮体的有机特性及其动力沉积和生物地球化学行为[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云海;中太平洋及东海陆架海洋雾状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郭营;浓悬浮体表观流变特性与局部流动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萍;羊绒低温微悬浮体染色对其精纺性能的影响[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2 尹孟山;夏季东海陆架区悬浮体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3 高微;冬季帕里西维拉海盆区上层水体悬浮体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4 王文娟;东中国海表层悬浮体分布的遥感反演及输运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余佳;黄海悬浮体分布及季节性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邵和宾;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秋季悬浮体组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张彩云;东海陆架悬浮体输送三维数值模拟及模拟结果的可视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8 王保铎;夏、秋季黄海典型断面悬浮体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9 肖合辉;渤黄海海域悬浮体分布:季节性变化及扩散通量[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0 熊林芳;南黄海—东海北部悬浮体与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分布特征[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0年
本文编号:2543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543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