镭、氡同位素示踪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水体运移及营养盐分布特征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于立霞;简慧敏;王兆锟;姚庆祯;陈洪涛;;夏季辽河口各形态营养盐的河口混合行为[J];海洋科学;2011年12期
2 毕乃双;杨作升;王厚杰;范德江;季有俊;;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入海水沙的扩散与通量[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年02期
3 姚庆祯;于志刚;王婷;陈洪涛;米铁柱;;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营养盐变化规律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9年12期
4 ;Rapid shifts of the river plume pathway off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mouth in response to water-sediment regulation scheme in 2005[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5年24期
5 石晓勇,史致丽;黄河口磷酸盐缓冲机制的探讨 Ⅲ.磷酸盐交叉缓冲图及“稳定pH范围”[J];海洋与湖沼;2000年04期
6 孙效功,杨作升,陈彰榕;现行黄河口海域泥沙冲淤的定量计算及其规律探讨[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向上;黄河口碳输运过程及其对莱州湾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玉成;黄河调水影响下河口区盐度分布的观测与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洁;许博超;夏冬;江雪艳;简慧敏;;镭、氡同位素示踪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水体运移及营养盐分布特征的影响[J];海洋学报;2016年08期
2 LIU Xiao;LIU Jie;FENG Xiuli;;Study on the Marin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Evolution of the Southern Laizhou Bay Under the Impact of Port Projects[J];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16年03期
3 张雷;曹伟;马迎群;韩超南;秦延文;赵艳民;刘志超;杨晨晨;;大辽河感潮河段及近岸河口氮、磷的分布及潜在性富营养化[J];环境科学;2016年05期
4 侯昱廷;高爱国;林建杰;朱旭旭;倪冠韬;;闽江河口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混合行为[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5 刘潇;薛莹;纪毓鹏;徐宾铎;任一平;;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水质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10期
6 王伟;衣华鹏;孙志高;王苗苗;卢晓宁;;调水调沙工程实施10年来黄河尾闾河道及近岸水下岸坡变化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10期
7 王岚;叶旺旺;宋达;侯静;郑文静;张桂玲;;黄河下游垦利站溶解N_2O浓度和通量的季节变化及其调控因子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6年06期
8 马小雪;王腊春;;引江调水对平原河网区水环境质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5年06期
9 陶舒琴;赵美训;Timothy I.Eglinton;Daniel B.Montlu?on;;黄河悬浮颗粒物中类脂生物标志物的组成和稳定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7期
10 于帅;毕乃双;王厚杰;赵博;;黄河调水调沙影响下河口入海泥沙扩散及沉积效应[J];海洋湖沼通报;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志媛;黄河口碳的输运特征及通量[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董爱国;黄、东海海域沉积物的源汇效应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许博超;天然镭同位素富集和测定方法及对河口混合过程的示踪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冬;天然镭氡同位素示踪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水体运移及海底地下水排放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龙军;姜波;张向上;刘建栋;;基于泥沙中碳含量的变化表征黄河调水调沙入海泥沙的扩散范围[J];水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2 雷坤;郑丙辉;孟伟;秦延文;苏一兵;;大辽河口N、P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海洋环境科学;2007年01期
3 叶红;潘蔚;;辽河口沿岸水质污染的光谱监测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6期
4 王开荣;黄河调水调沙对河口及其三角洲的影响和评价[J];泥沙研究;2005年06期
5 王厚杰;杨作升;毕乃双;李海东;;2005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河口入海主流的快速摆动[J];科学通报;2005年23期
6 尚俊生,单玉兰,周瑞清;黄河调水调沙试验对下游河道行洪规律的影响[J];中国水利;2005年09期
7 刘俊峰,和瑞莉,姚宝萍;黄河调水调沙试验对泥沙粒径变化影响分析[J];中国粉体技术;2005年02期
8 李国英;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J];人民黄河;2004年10期
9 王继龙,郑丙辉,秦延文,齐凤霞,雷坤,万峻,张雷;辽河口水域溶解氧与营养盐调查与分类[J];海洋技术;2004年03期
10 吴德星,万修全,鲍献文,牟林,兰健;渤海1958年和2000年夏季温盐场及环流结构的比较[J];科学通报;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学鲁;中国近海典型海域溶解无机碳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2 张龙军;东海海-气界面CO_2通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仲怀,徐丽君,刘兴俊;黄河口铀的化学行为[J];海洋科学;1989年02期
2 吴晓燕;刘汝海;秦洁;孙培艳;高振会;贾永刚;;黄河口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07年S1期
3 廖巍;张龙军;陈洪涛;肖纯超;张雪;;2001—2011年黄河口营养盐变化及入海通量估算[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4 王志豪;;黄河口海岸带调查实践[J];海岸工程;1984年02期
5 赵其渊,李家丰,丁红,王小隆,马文斋,李国都,何朝雄;黄河口沉积物微量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6 关庆利;我院与美、法高等院校签订联合调查黄河口等地区的协议[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7 赵其渊,李家丰,丁红,王小隆,马文斋,李国都,何朝雄;黄河口沉积物微量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5年S1期
8 关庆利;我院与美、法高等院校签订联合调查黄河口等地区的协议[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5年S1期
9 马锡年,李全生,沈万仁;黄河口及其近岸海域的溶解砷[J];海洋科学;1986年05期
10 曹文达,裘香荃,韩丽君;海洋腐植质的研究——Ⅳ.黄河口海水和沉积物中腐植质的分布[J];海洋与湖沼;198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义吉;;黄河口河海域界划定[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郭秀军;朱大伟;孟庆生;刘涛;;波致黄河口多层粉质土海床砂沸破坏机制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吴斌;宋金明;;基于证据权重法的黄河口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斌;张建中;刘立斌;尚彩霞;;新形势下黄河口治理方向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马安青;胡泓;袁道伟;孙英君;;基于遥感技术对黄河口水色季相变化与河海划界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世明;孙艳辉;王芹;;黄河口挖河固堤船挖施工工艺与措施研究[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7 李为华;李九发;时连强;应铭;陈沈良;张国安;;黄河口泥沙特性和输移研究综述[A];第八届全国海岸河口学术研讨会暨海岸河口理事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沈焕庭;;认识和治理黄河河口[A];黄河河口问题及治理对策研讨会专家论坛文集[C];2003年
9 陈友媛;郭秀军;贾永刚;孟祥梅;;生物扰动对黄河口沉积物渗流影响的电阻率测试试验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秀娟;贾永刚;单红仙;吴琼;侯伟;;黄河三角洲沉积物固结过程长期观测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燕永清 通讯员 王兴军;巧用海动力治理黄河口工程技术研究项目报告审定会在我市召开[N];东营日报;2006年
2 记者 蔡文龙;建设黄河口水城 打造城市品牌[N];东营日报;2007年
3 尹文盛 杜婷婷;黄河口大力实施特优农产品战略[N];东营日报;2007年
4 记者 刘标 通讯员 陈令军;推动黄河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东营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葛铸聪;叫响“黄河口”品牌[N];东营日报;2008年
6 记者 唐志美邋通讯员 毕研广;黄河口特优农产品亮相第九届中国(寿光)国际菜博会[N];东营日报;2008年
7 赵尊珍 燕书菊;黄河口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夯实防火基础[N];东营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世鹏 通讯员 黄帮献;垦利:黄河口蜜桃打上“地理标签”[N];联合日报;2008年
9 邵德安;黄河口:投资的热土 创业的天堂[N];消费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郑代玉 通讯员 付占记;黄河口甲鱼成功叩关西北[N];东营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志媛;黄河口碳的输运特征及通量[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张向上;黄河口碳输运过程及其对莱州湾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宗海波;黄河口海域风浪诱导的泥沙再悬浮数值模拟和全球海面气象参数遥感反演[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史文静;黄河口悬浮泥沙扩散规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郝艳玲;黄河口水体生物光学性质逐时变化的静止海洋水色卫星遥感探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常方强;波浪作用下黄河口海底滑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王楠;现代黄河口沉积动力过程与地形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陈友媛;生物活动对黄河口底土渗流特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杨晨;地形演变模型与湿地健康评价方法及其在黄河口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敏;黄河水沙对现行黄河口湿地生态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2 夏冬;天然镭氡同位素示踪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水体运移及海底地下水排放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宫钏彰;现代黄河口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赵倩;基于遥感定量反演的黄河口表层悬沙分布及动力机制分析[D];鲁东大学;2016年
5 殷鹏;黄河口及附近海域碳参数与营养盐调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邢云;基于磁性特征的长江口和黄河口表层沉积物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向上;黄河口有机碳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刘宗峰;黄河口及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姚前前;小浪底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来水来沙条件和海岸线演变规律的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10 廖巍;黄河口水质污染现状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57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557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