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格局的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图文】:
物气候带,水热条件优越,地势平坦,水网密布。作为淤涨型的淤泥质潮滩,盐城目前淤涨的滩涂面积为4553km2,其中潮上带1677km2,潮间带1610km2,约占江苏省滩涂资源的70%,全国滩涂资源的14%左右,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面积约1300km2,是江苏省最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22,23]。本文的研究区域范围基本与盐城沿海5县市的乡镇行政界限一致,具体为北起连云港市与盐城市交界的灌河,南至南通市与盐城市交界的北凌河附近,西至海堤公路向陆1km附近,东至盐城海岸线沿海大坝附近,总面积约10480km2(图1)。1.2研究数据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_blankhttp://www.geodata.cn),主要有盐城海岸带5县市地区2000,2005年和2010年3期1∶10万土地利用数据。该数据以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ETM+数据为主要信息源解译完成,综合精度达95%以上[29]。在以上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参考江苏沿海县市1∶10万行政区划矢量图、盐城市2005 2010年统计年鉴、《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5 2015》等基础数据资料,根据中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参照国家分类标准和盐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将研究区景观类型划分为6大类,分别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包括滩涂、坑塘水面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建设用地(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盐场及交通用地等)以及未利用地等(图2)。2研究方法2.1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法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定量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不仅可以对区图1研究区位置图Fig.1SituationofStudyArea1192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25卷
LAND)等8个景观指标,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指数软件FragStats对研究区3个时相的土地利用景观进行类型和景观水平上的分析。同时选用破碎度(FI),分离度(SPLIT)、优势度(SHDI)、干扰度、脆弱度、损失度等6个指标对景观土地利用类型生态风险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见表3、表4。各种指标的计算公式及其意义详见参阅文献[31,32]及FragStats用户指南[33]。3结果分析3.1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利用2000、2005年和2010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盐城海岸带近10a来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表1、图2)。2000~2010年,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其中耕地景观面积百分比最大,均占总面积的78%以上,远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成为盐城海岸带的优势类型,,虽然近年来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仍是区域景观基质类型,说明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仍以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为主。近10a来,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面积增加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耕地、草地和林地。土地利用年均变化总的增减趋势与面积变化相同。从盐城海岸带2000、2005和2010年3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来看:(1)200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草地、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幅度相对较校这个阶段的特点图2盐城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分类图(2000~2010年)Fig.2LandUseClassificationMapinCoastalZoneofYancheng(2000 2010)表12000~2010年盐城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Tab.1ChangesofLandUseTypesinCoastalZoneofYancheng(2000 2010)类型2000年2005年2010年2000~2010年面积变化/hm2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耕地850195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永侯;渤海海岸带变迁及其环境地质效应[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03期
2 周良勇,刘健;加拿大海岸带调查工作[J];海洋地质动态;2003年01期
3 张明书;我国海岸带的十大特征[J];海洋地质动态;1995年10期
4 刘卫国;海岸带与海、陆系统间的关系[J];地球信息;1997年02期
5 肖乐斌;海岸带的人类活动作用[J];地球信息;1997年02期
6 张明书;浅谈我国海岸带的基本特征[J];中国地质;1998年04期
7 王文介;意大利海岸考察印象[J];热带地理;1998年01期
8 余凡;;台湾岛海岸的类型及成因[J];地理教学;2009年11期
9 黄易畅;;河北省海岸带浅滩水文和滦河口调查已完成[J];黄渤海海洋;1986年01期
10 吴宇华;海岸带研究的深远意义[J];地球信息;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晓祥;郑峰;姚静;;江苏海岸带信息网络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夏东兴;;海岸带与海岸线[A];中国海洋学会海岸带开发与管理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戴泽蘅;韩曾萃;;海域与陆域分界的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围涂开发专委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戴志军;李春初;;华南弧形海岸的动力地貌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杨艳飞;周凯;朱萍萍;;江苏海岸带信息系统元数据库设计与开发[A];江苏省测绘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燕明;陈本清;文洪涛;罗凯;阮海林;;四旋翼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海岛海岸带中的应用实践[A];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海洋装备与海洋开发保障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李军;滕惠忠;李海滨;叶秋果;辛宪会;;海岸带卫星影像的特点及处理方法[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小玲;华南弧形海岸近期稳定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祥国;海州湾临洪河口淤进与弧形海岸形态发育的相关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建勇;珠江口荷包岛南湾弧形海岸的平衡与稳定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单国慧;海岸带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5 张俊华;海岸带图数据管理与编辑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68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56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