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东端毗邻海域冬季海雾的季节内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苏平;鲍献文;;近十年中国海雾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江敦双;张苏平;陆惟松;;青岛海雾的气候特征和预测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08年03期
3 左迎芝;梁军;;大连及其近海海雾预报系统[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0年03期
4 李晓丽;唐跃;王雷;;舟山海雾发生问题探讨[J];海洋预报;2011年01期
5 王绪翔;邵利民;曹祥村;;黄海西部2005—2007年海雾演变的气候特征研究[J];海洋预报;2012年03期
6 王东;;大连海域一次弱系统影响的海雾分析[J];科技信息;2012年25期
7 汤鹏宇;何宏让;阳向荣;;大连海雾特征及形成机理初步分析[J];干旱气象;2013年01期
8 李奉公;曹宗元;刘飞;;2008年冬季一次东海海雾过程研究[J];青海气象;2013年03期
9 井传才;青岛近海海雾的初步探讨[J];气象;1980年05期
10 王福志;青岛海雾的气候特点[J];山东气象;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平;刘晓波;王亚男;;冷空气影响下的黄东海海雾特征分析[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熊勇;蒋辉明;;霞浦水门地区春季海雾的分析及预报[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3 张守宝;高山红;齐伊玲;;一次黄海海雾逆温层成因的观测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张苏平;任兆鹏;;下垫面热力作用对黄海春季海雾的影响——观测与数值试验[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裘杭培;叶玲萍;;台州市2009年沿海海雾天气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杨万裕;邓方俊;高领花;应迪;;浙江中部沿海海雾特征及预报着眼点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袁夏玉;高山红;王永明;张守宝;;一次伴随海雾的大气波导数值模拟及其成因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8 任兆鹏;张苏平;;下垫面热力作用对黄海春季海雾影响的数值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二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徐杰;黄宁立;过霁冰;;一次冬季黄东海海雾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程相坤;徐杰;傅刚;蔡冬梅;;一次黄海海雾数值模拟研究[A];辽宁省气象局、丹东市气象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11年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张苏平;我国海雾研究面临机遇与挑战[N];中国气象报;2009年
2 张建江;海雾[N];中国渔业报;2010年
3 课题负责人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傅刚;揭示海雾的秘密[N];中国气象报;2011年
4 周宽宏;开展航线海雾预报刻不容缓[N];中国气象报;2002年
5 ;航海人急盼拨雾见青天[N];中国气象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郝增周;黄、渤海海雾遥感辐射特性及卫星监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2 衣立;黄海海雾/层云的空间分布及云底高度遥感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郭敬天;海雾形成与发展机制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黄辉军;华南沿海海雾及其边界层结构的观测分析[D];南京大学;2013年
5 岳岩裕;春季南海海雾微观特征和雾水化学组分的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6 吕晶晶;南海北部海雾宏微观结构及雾水沉降特征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7 李鹏远;黄海海雾的观测和基于WRF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兆鹏;黄海春季和夏季海雾过程的观测分析与数值试验[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屈凤秋;一次华南沿海海雾过程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3 张曦;厦门春季海雾宏微观结构观测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卢博;CALIOP海雾检测及其在MODIS日间海雾遥感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田永杰;基于风云2号静止卫星数据的白天海雾监测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夏天竹;华南沿海海雾及南海海气温差气候特征分析与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6年
7 张守宝;高压系统影响下黄海海雾的形成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齐伊玲;典型黄海平流海雾形成机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王燕滨;黄、渤海3个海岛海雾的气候特征及统计预报[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王冠岚;北大西洋海雾发生频率的气候学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69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569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