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大连湾局部海域石油污染对潮间带海洋线虫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7 01: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连湾局部海域石油污染对潮间带自由生活的海洋线虫的种类、群落结构等及其与环境变量关系做深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石油污染对海洋线虫影响和海洋环境监测提供科学数据。研究结果显示:CS(未受石油污染)区共鉴定出自由生活的海洋线虫85属,隶属于27科,3目。优势属是Metoncholaimus,Mesacanthion,Metadesmolaimus,Aconthonchus,Paramesacanthion,Nannolaimus,Neotonchoides,Leptolaimus,Halalaimus,Terschellingia,Chromadorina,Biarmifer,Neotonchus,Gammanema, Dorylaimopsis, Paracomesoma, Choniolaimus, Metacomesoma,Oncholaimium,Polygastrophora,Gomphionchus等。PS(受石油污染)区共鉴定出自由生活的海洋线虫67属,隶属于23科,3目。优势属是Metoncholaimus,Metadesmolaimus,Marylynnia,Aconthonchus,Gammanema,Choniolaimus,Leptolaimus,Pheronus, Chromadorina, Dorylaimopsis, Chromadorina, Mononcholaimus,Neotonchoides等。CS和PS区具有7个相同优势属,同时也具有不同偶见种和稀有种,海洋线虫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属数上,两个样地中刮食者(2A)都是最优势摄食类型,海洋线虫Marylynnia属与TPH(石油烃)显著正相关。CS和PS区环境变量和海洋线虫群落结构均差异性显著,造成两区环境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TPH。TPH与含水量、有机碳、盐度和pH呈正相关;TPH与总氮、生物量、EH、沙和总磷呈负相关。CS和PS区环境变量与海洋线虫群落结构相关性显著,因此,TPH可通过有机碳、盐度、pH、EH和沙间接地影响海洋线虫群落结构。
【图文】:

地点,海滨浴场,石油污染,自位


2.1 研究区域如图 2.1 所示:研究样品于 2011 年(9 月)至 2012 年(5 月,7 月,9 月和 11 月采自位于黄海受石油污染的星海海滨浴场(PS)和坐落于渤海未受石油污染的夏家河子海滨浴场(CS),采集样点如图 1。CS 和 PS 区分高潮带,中潮带和低潮带进行样品采集。样品选取 10cm×10cm 样方内混合沉积质,用采泥器取样每个站位沉积物样品中按0-2cm 和 2-5cm 取样芯。2 材料与方法

口腔,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类型,结构示意图


洋线虫用 OLYMPUS 数码成像显微镜对线虫进行观测和拍照,根据k[88],Warwick[89]和 Edwin J.Keppner & Armen C.Tarjan[90]等,将自由生到属的水平。 海洋线虫摄食类型的划分ser(1953)根据海洋线虫的口腔类型和取食方式,把线虫分为四种功口腔结构的不同代表了不同的摄食机制[37-39]。 型:选择性沉积食性者。不具口腔或口腔很小,依靠食道的吸力,以细粒为食。 型: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具有不具齿的杯状口腔,依靠食道的吸力和的运动获得食物。主要以腐烂的有机质碎屑为食。 型:刮食者或硅藻捕食者。具有带小齿的口腔,将食物挂起,刺破其细的细胞液。以底栖硅藻为食。 型:捕食者或杂食者。具有带大颚的发达口腔,将被捕食者整体吞食,,吸取其中的胞液。以底栖硅藻为食或其他小型线虫、多毛类幼体等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55;X1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志南,谷峰,于子山;黄河口水下三角洲海洋线虫空间分布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0年01期

2 张志南,周红,郭玉清,慕芳红;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其邻近水域线虫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1年04期

3 赵云英,杨庆霄;溢油在海洋环境中的风化过程[J];海洋环境科学;1997年01期

4 王静芳,韩庚辰,韩建波;近岸海洋沾污沉积物中石油烃类化合物释放过程的实验室研究 Ⅰ.实验室动态模拟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1998年02期

5 林凤翱,冯志权,李洪,于占国,张映,贺杰;海洋丝状真菌降解原油研究Ⅱ.砂砾中油污去除室内模拟试验[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9年06期

6 郭玉清,张志南,慕芳红;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多样性的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3年02期

7 张珞平,曾继业,吴瑜端;河口港湾水体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式──厦门港石油烃有限水体迁移和风化混合模型[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4年01期

8 林凤翱,于占国,李洪,贺杰,张映,冯志权;海洋丝状真菌降解原油研究Ⅰ.石油烃降解的实验室模拟[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7年06期

9 陈碧娥,刘祖同;湄洲湾海洋细菌降解石油烃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2573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573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a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