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极地海冰侧向融化远程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21 09:31
【摘要】:随着人类对南北极的不断探索,人们对南北极展开了各种领域的研究,而海冰在南北极的研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海冰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被称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剂。最近十几年,北冰洋海冰范围和厚度都呈现快速减小的趋势,监测南北极海冰的变化,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气—冰—海相互作用机理的认识,对世界气候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作为海冰融化基本参数之一的冰厚度的现场资料因监测过程不连续,精度低于毫米量级,从而掩盖了冰层厚度变化的细微过程,成为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而我国的水文测量、冰川物质平衡和极地海冰研究更缺少连续的高精度观测数据,这迫切要求加强冰生消过程监测和提高数据的精度。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海冰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海冰的侧向融化监测问题,研究设计了基于水下超声波测距和铱星无线数据传输的海冰侧向融化远程监测系统。论文根据冰的侧向融化监测需求详细研究设计了监测方案,包括水下超声波传感器,铱星无线传输模块,GPS模块,SD卡存储模块,信号处理与数据采集模块等,成功研制了海冰侧向融化远程监测系统,实现了在无人值守的恶劣环境下对海冰侧向融化数据的长期连续远程监测。本文所设计的监测系统利用水下超声波传感器阵列来监测海冰的侧向融化过程,并采用限幅平均滤波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采用标杆测量法来进一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然后将对应编号的传感器数据与时间等信息打包后存储于大容量的SD卡中,并同时通过铱卫星网络通信将数据实时传回远程终端,具有经济性好、实时性强、精度较高、无人值守等优点。本文所设计的监测系统分别进行了常温水下实验、低温实验室测试,以及野外结冰湖面环境下的低温实验,实验结果初步表明该海冰侧向融化监测系统具有较可靠的稳定性,精确性,数据存储容量大,实时传输丢包率低等优点,为研究海冰的侧向融化过程提供了自动化监测方案和数据支持,为进一步推动北极科考活动中的海冰侧向融化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实现手段。
【图文】:

论文,总体结构,改进方法,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组成及各部分功能距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精度改进方法。的硬件电路分别进行设计实能的软件进行设计实现并测试实现。境的侧向融化监测中测试应-1 所示:

安装环境,湖面,乌梁素海,超声波测距


13图 2-1 结冰湖面测试及安装环境超声波测距是海冰侧向融化监测的重要部分,,在水下超声波后,作者于 2016 年 2 月 28 日至 3 月 5 日在内蒙古乌梁素海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715;P731.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玮;;有这样一位环保局长——速写大连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海冰[J];中国生态文明;2017年05期

2 ;海冰萎缩影响 全球感受得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年22期

3 罗成喜;张大勇;王国军;于哲敏;娄春娟;岳前进;;渤海湾海冰压缩强度测试研究[J];中国海洋平台;2016年05期

4 季青;庞小平;许苏清;赵羲;刘清全;石中玉;;极地海冰厚度探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极地研究;2016年04期

5 任政委;查恩来;龙慧;刘文增;;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探地雷达海冰探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2期

6 张文奇;张胜茂;樊伟;胡勇;巩彩兰;;南极磷虾探捕区独立海冰提取[J];遥感信息;2017年03期

7 刘煜;吴辉碇;;第1讲 渤、黄海的海冰[J];海洋预报;2017年03期

8 刘煜;吴辉碇;;第2讲 海冰动力学[J];海洋预报;2017年05期

9 leithian;;海冰,来年再见啦![J];海洋世界;2016年04期

10 石中玉;庞小平;赵羲;程子桉;季青;;不同月海冰边界提取算法对南极海冰变化的影响分析[J];极地研究;201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璇;任妙春;周须文;常志坤;;河北省沿海海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气象要素指标分析[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5 谢义炳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2 石立坚;王其茂;邹斌;曾韬;施英妮;;基于辐射计海冰密集度数据的北极区域海冰变化规律分析[A];“一带一路”战略与海洋科技创新——中国海洋学会2015年学术论文集[C];2015年

3 康钊菁;叶松;王晓蕾;李军;刘凤;;海冰厚度测量技术进展[A];“一带一路”战略与海洋科技创新——中国海洋学会2015年学术论文集[C];2015年

4 药蕾;苏洁;;渤海海冰的大气影响因子[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6年

5 吴辉碇;;海冰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郭井学;李鑫;席颖;李丙瑞;;雷达技术在极地海冰厚度探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彦青;苏洁;汪洋;郭晓葭;翟梦茜;;渤海海冰距离侯平均时间序列构建与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8 孙波;何茂兵;康建成;温家洪;李院生;;探地雷达对北冰洋海冰的探测与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周琳琳;康建成;益建芳;张小伟;;被动微波遥感与南极海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周凯;;基于机载多传感器系统的海冰航空遥测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路 译;海冰融化企鹅挨饿[N];科学时报;2011年

2 记者 方正飞;冷空气来袭 渤黄海海冰初现[N];中国海洋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方正飞;厄尔尼诺影响我国北方海冰发展[N];中国海洋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陈瑜;海冰精准预测 一道国际性难题[N];科技日报;2018年

5 钟科文;南极海冰消长机制有新说[N];中国海洋报;2019年

6 记者 陆琦;科学家首次利用无人机揭示海冰表面精细结构[N];中国科学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崔鲸涛 胡丽茹;拉响海冰蓝色警报[N];中国海洋报;2018年

8 记者 张梦然;海冰已成塑料微粒临时“储存库”[N];科技日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周超;北极最古老海冰发生崩裂[N];中国海洋报;2018年

10 本报首席记者 许琦敏;有它开拓航路,不惧海冰围困[N];文汇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欣;北极及周边地区海冰变异对亚洲冬春季气候异常的影响机理[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2 赵海培;导管架海洋平台与海冰相互作用及结构优化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3 韩正兵;东南极普里兹湾“生物泵”及其对海冰变化的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4 王安良;基于强度试验和立体监测的海冰离散元模型及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5 纪永刚;基于微波图像的辽东湾海冰典型要素信息提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6 王刚;中小尺度海冰动力学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及SPH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卢鹏;基于图像分析的海冰几何参数和拖曳系数参数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郭井学;基于电磁感应理论的极地海冰厚度探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树刚;海冰密集度反演以及北极中央区海冰和融池变化物理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王瑞学;海冰动力学数值模拟及波浪与海冰相互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路遥;极地海冰侧向融化远程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张毅;冰区海上风机支撑结构疲劳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3 于淼;利用RadarSat-2 SAR影像反演北极夏季海冰厚度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4 赵q红

本文编号:2593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593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6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