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黑潮流系与暖池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12:09
【摘要】: 为了填补在菲律宾以东的黑潮源区古环境研究上的空白,加深对于晚更新世以来黑潮流系的变动记录及其驱动机制的了解,以及明确黑潮与低纬度太平洋(西太平洋暖池)古环境变动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于黑潮源区的Ph05孔、西太平洋暖池中心的WP3孔、冲绳海槽的CSH1孔的浮游有孔虫动物群落,岩心的粒度矿物组成、碳酸盐含量变化以及有机碳含量等地化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前人所做的黑潮主流区的WP3孔和DGKS9603孔的数据资料,对于黑潮流系以及西太平洋暖池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记录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黑潮源区与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的长时间尺度的ENSO式的上层水体结构变动对于浮游有孔虫种群组合与生产力变动的控制作用十分显著,生产力的变动领先于全球冰量的变动数千年,而与南极Vostok冰芯中的CO2浓度变化几乎同步,意味着低纬度地区的“生物泵”作用对于调节大气CO2浓度变动很可能起到了主导作用,并且以此为媒介引起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动,这一结果与近年来提出的热带驱动气候系统变动模式相符。 黑潮源区和暖池区冬季SST仍主要受控于冰期-间冰期旋回的变动,而夏季SST主要受控于低纬度太阳辐射变动的影响;太阳辐射引起的海陆温度梯度导致的冬季风强度变化是引起Ph05孔粉砂粒级组分变动的主要因素,黑潮源区的矿物成分受到东亚冬季风所带来的陆源物质、低纬过程控制的风化作用强度以及火山作用的影响;碳酸盐旋回受控于水深因素,水深最大的Ph05孔受到底层水溶解作用最为强烈,而WP7孔碳酸盐旋回的主要控制因素是钙质生物生产力的变动,另外黑潮源区的碳酸盐含量受到频繁的火山活动的影响。 低纬与高纬气候驱动因子在黑潮源区附近相互耦合,产生30ka的特征周期,当超大型ENSO发生时,暖池收缩,北赤道流减弱,黑潮流速流量随即减小;末次冰期中黑潮仍然存在于冲绳海槽内部,16kaBP之前对马暖流不存在,冲绳海槽北部存在明显的水体上涌和河流的注入,16-8.5kaBP之间是对马暖流的发育期,而稳定的对马暖流形成是在8.5kaBP左右,对马暖流水体主要来源于黑潮主干。
【图文】:

赤道逆流,南赤道流,北赤道流,岩心


黑潮流系与暖池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研究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1 研究材料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材料为 3 个柱状样:Ph05、WP7 和 CSH1(图 2.1),其中h05 和 WP7 孔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考察船分别于 2004 年 1和 1994 年 12 月取自西菲律宾海本哈姆高原和西太平洋翁通-爪哇海台,而SH1 孔则是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1998 年 10 月利用向阳红 09 号考察船取冲绳海槽北部,3 个柱状样均为重力柱状岩心,各柱状样岩性特征描述如下:

西菲律宾海,形图,盆地


律宾海区域地质和海洋环境律宾海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宾海位于西太平洋边缘,介于东海,南海和西太平洋之间,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盆。从区域上讲,菲律宾海海个重要特征:第一,海底的整个边界实际上都是由深海沟性岛弧所确定的;第二,海区内比较宽阔的海盆地与分割地间隔出现,,而且海盆深度和海岭高度从西向东逐渐减小壳均属于大洋型。海盆沉积盖层基底由玄武岩组成; 第平均厚度非常小,只有 100-200m,而且其中丝毫没有强近南北向海岭的西坡沉积层的厚度有所增加,这种增加关,而在陡峭的东坡山麓沉积了厚度不大的深海和半深海海沟沟底,沉积物主要是厚度不大的透镜体。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P736.2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孟庆勇;李安春;李铁刚;蒋富清;周晓静;;西菲律宾海沉积物200ka以来的地球磁场相对强度记录及其年代学意义[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路波;25万年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古海洋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2 孙晗杰;西菲律宾海2.36Ma以来古海洋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本文编号:2593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593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7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