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形状记忆成膜物复合微胶囊的协同自修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06:00
【摘要】:涂料因施工简单、成本较低、效果优异、易于维护等优点广泛用于海洋工程的防腐。海洋工程装备服役过程受外部环境和作业过程中机械作用影响,表面涂层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伤,若不及时修复则会使金属基材和部分非金属零部件发生腐蚀,影响结构强度和可靠性,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灾难性事故的发生。涂装有自修复功能的防腐涂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针对涂层自修复技术的研究有很多,但由于受修复机制和作用原理的限制,单一修复技术应用于涂层自修复时,通常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修复涂料的修复效果和实际修复效果。本论文综合采用微胶囊修复技术和形状记忆修复技术的优势,借助其响应触发机理不同的原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两种不同机制间的有效协同作用,实现对多种尺寸涂层裂纹的修复。主要开展以下研究:(1)研究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用于涂层自修复的微胶囊方法;通过调控囊芯/囊壁的选材及合成工艺参数,实现微胶囊尺寸的控制和工艺优化;在此基础上,借助化学接支和物理共混的方式探究改性技术,实现分别针对热场、磁场、电场、H~+等不同因素的动力驱动剂,使微胶囊具备靶向作用特性。综合考虑芯壁质量比、乳化剂种类、乳化剂质量分数及酸化时间等因素对形成的微胶囊的包覆率、平均粒径等性能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最优配方进行合成。研究结果表明,当芯壁质量比(2:1)、乳化剂种类及质量分数分别是0.8%的阿拉伯胶、搅拌速率为1500 r/min时,制备的微胶囊分散性较好,粒径较小,囊壁较薄,且微胶囊表面粗糙,利于在基体中分散。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能较好。(2)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聚氨酯成膜物;根据实际服役环境,分别选择不同的软段/硬段和交联剂等单体,通过调控软硬段含量及制备工艺参数实现适合不同环境的形状记忆成膜物;借助红外光谱、失重分析、形状记忆性能、核磁共振谱等,研究了硬段含量对形状记忆聚氨酯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线型形状记忆聚氨酯以软段的“结晶-熔融”相转变为形状记忆机理的。所以,软段在室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结晶性是其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必要条件之一,硬段含量为30~40%时形成的硬段微区,能够有效起到物理交联点的作用。通过红外光谱、固含量测定、形状记忆性能等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合成的形状记忆聚氨酯进行性能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当硬段含量为30~40%时,形状记忆性能及各项性能最佳。深层次揭示了形状记忆成膜物的设计思路和合成方法。(3)通过物理共混的方式将靶向修复微胶囊与形状记忆成膜物进行负载,以此为主体搭配其他颜填料制备自修复智能涂料,利用不同修复技术的触发因素差异特点,实现不同修复技术的有序表达、协同修复和优势互补,分别提出“先钝化-后回复”和“钝化同时回复”两种协同自修复机制;同时从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两种角度实现对大尺寸划痕的修复,使得整体修复率可达85%以上,并解决修复后涂层与基体结合力不强的问题;引入感应自加热和特定因素响应机制,拓展了自修复涂层适用环境范围。,在实验室测试和外场暴露试验中均性能较为优异,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为后续高性能智能自修复涂层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图文】:

示意图,自修复,中空纤维,液芯


图1.1液芯/中空纤维自修复示意图[12] 1.1 Schematic diagram of liquid core/hollow fiber self

微胶囊,结构示意图


微胶囊结构示意图Figure3.1Microcapsulestructurediagram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75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鸿;;微胶囊技术在高不饱和脂肪酸油脂中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导刊;2017年33期

2 王毓明;微胶囊技术[J];化学教育;1999年04期

3 刘晓伟;王利强;廖祝胜;卢立新;张新昌;;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研究进展[J];包装工程;2017年01期

4 甘晓露;孟丹丹;;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16年05期

5 刘爱琴;;微胶囊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年07期

6 忻裕静;;应用于纺织的微胶囊技术[J];纺织装饰科技;2014年03期

7 张笑含;刘琳;张紫茜;邵兰;翟笑雨;李晓岩;;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4年05期

8 费国琴;李晓晖;宁喜斌;王允绍;陈婵娟;张祁;;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2年02期

9 陈梅香;;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J];湖南农机;2012年05期

10 张意锋;李保国;李甜甜;刘莎莎;;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洪祚;王颖;;微胶囊技术在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自修复中的应用[A];第十四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暨学会长三角地区分会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凌峰;;微胶囊技术[A];第25届[2005]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吕世静;李宗锋;;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功能整理中的应用[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邓海燕;;微胶囊技术及其在复合调味料中的应用[A];“科技创新与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石华治;官伟;何昕;刘玉平;;食品工业中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十届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崔盼;刘秀生;汪洋;刘兰轩;;微胶囊技术及其在功能性涂料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五)[C];2010年

7 周晓宏;李艳;田崇华;;脂质化油脂微胶囊技术研究及其应用[A];第七届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史笑雨;史作森;崔占臣;;半充满的微胶囊结构的制备及其在阻尼领域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9 魏文政;刘孝会;;微胶囊技术在涂料中的应用进展[A];第四届中国重庆涂料涂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伟;张兴祥;;聚乳酸纳/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A];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然;微胶囊技术在非织造领域应用潜力待挖掘[N];中国纺织报;2017年

2 刘国信;微胶囊技术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下)[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3 山东鸿兴源食品有限公司 张佳 高金健;微胶囊技术在鸡精产品的应用[N];中国食品报;2013年

4 刘国信;微胶囊技术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上)[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5 陆慕寒;新技术为浪漫生活添彩[N];中国纺织报;2007年

6 记者 王旭东;企业应对挑战的“红色故事”[N];绍兴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樊伟杰;形状记忆成膜物复合微胶囊的协同自修复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年

2 封志强;基于新驱动力模板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朱月风;自愈型微胶囊在沥青路面中的力学行为及性能需求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孟莹;自修复涂料用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2 王亚;基于微胶囊技术的抗菌医用防护服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8年

3 陈彬彬;热膨胀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D];贵州大学;2018年

4 李德斌;双岐杆菌微胶囊技术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5 胡大艳;微胶囊技术在织物涂层上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6 苏美琼;大蒜提取物微胶囊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杨原;胺类固化剂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自修复材料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7年

8 许建明;微胶囊技术对无机盐的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9 闫丹丹;基于微胶囊技术的淀粉基抗菌膜制备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10 田薇;基于微胶囊技术的自修复材料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94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594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4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