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南海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指示

发布时间:2020-03-24 09:06
【摘要】: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作为大陆与大洋的接合部和相互作用带,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构造环境,特殊的洋流作用,决定了其沉积环境的复杂性和沉积物质来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对南海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物粒度分析的研究,,对南海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物质来源作了重点探讨,并结合南海现代沉积环境进行了地球化学分区,结论如下: (1)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元素丰度受沉积物粒度控制明显。除Sr以外,细粒级沉积物中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粗粒级,变化幅度大。微量元素含量因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不同而差异较大,并随地球化学性质的类似程度形成明显的元素组合区域分布,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物源(陆源、生物源、火山源等)。绝大部分微量元素含量介于大陆物质与大洋物质之间,并靠近大陆物质,沉积物类型虽有向大洋沉积过渡的趋势,但仍表现出明显的“亲陆性”;特征元素对比值关系分析表明,南海沉积物的样品点投影与陆源端元物质接近,表明其物质来源以周缘大陆输入为主。 (2)稀土元素的平均丰度接近于中国黄土和福建花岗岩的丰度,而与太平洋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丰度相差较大,具有明显的“亲陆性”。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显示,陆架区稀土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明显铕负异常,表现为典型陆源沉积。南、北陆架区的稀土配分曲线有明显差异,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物源输入。深部海盆区中稀土和重稀土比其他海区明显富集,稀土配分模式负铕异常相对平坦,反映生物沉积和幔源火山沉积物质对陆源物质有明显影响和改造。南部岛礁区稀土总量远低于其他海域,富集中稀土,且铈负异常非常明显,显示出生源沉积的特征。总体上,南海沉积物稀土特征参数和配分模式与长江、黄河、珠江等陆源河流以及东海、冲绳海槽等陆源海非常接近,明显偏向于陆源沉积类型。 (3)铅同位素组成及三维拓扑投影矢量V_1、V_2值示踪结果显示:东北部海域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与珠江、华南地体的铅同位素组成及V_1、V_2值范围一致,反映其物源主要是珠江以及经台湾海峡输入的华南陆源物质。西部海域铅同位素
【图文】:

南海,陆坡,岛架


指示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岛架宋岛间的岛坡上,有三条南北走向的海底山脊,夹其水深分别达4800m和260Om。在北边有水深达沙群岛东南侧的南沙海槽,最深达3292m。菲律陆坡狭窄、陡峭,并受水下峡谷切割,地形十分台阶陆坡向西延伸至珠江口和上川岛南。深海盆西侧为中沙上的中沙大环礁,顶部水深只有12一20m。中沙

散点图,南海南部,中国陆壳,陆坡


1中国陆壳2黄河3长江4珠江5冲绳海槽6西太平洋褐色粘土7南海北部陆架一陆坡8南海南部陆架一陆坡9南海中央海盆10南海南部岛礁图‘5南海表层沉积物不同元素比值物源判识散点图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P736.4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建国;陈忠;颜文;陈木宏;殷学博;;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细粒组分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钟和贤;邱燕;张欣;;南海中南部表层沉积物常量与微量元素分布格局与物源分析[J];南海地质研究;2009年0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严杰;鸭绿江河口及近岸地区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物源指示意义[D];南京大学;2011年

2 尚婷;南海和北极海域海洋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李超;四国海盆岩芯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刘贤;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上古生界物源分析及意义[D];西北大学;2010年

5 赵兴媛;黔中小流域水体悬浮物与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及风化侵蚀指示[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徐婧U

本文编号:2598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598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e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