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海上油气设施在停止生产作业后,如果没有其他用途或合理理由,必须进行废弃处置。海上退役采油平台的弃置需要综合考虑成本费用、作业安全和环境风险等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海上退役采油设施的主要弃置方案之一,平台造礁方案通过将平台废弃结构改造为人工鱼礁的方式对退役平台进行再利用。该方案不但能够节约拆除成本,降低海上作业的风险,减小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使退役平台的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利用,在渔业增殖和改善退役油区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文首次以平台造礁工程的全部作业流程为研究对象,以构建平台造礁工程技术体系框架为研究目标,运用系统工程分析法和工作分解结构(WBS)的原理,系统地研究了平台造礁工程所涉及的资料收集、环境与设施调查、工程可行性论证、平台拆除、礁体设计与布局、鱼礁加工与投放、工程验收以及后续跟踪调查与评价等技术环节,提出了平台造礁工程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构建了海上退役采油平台造礁工程技术体系,并以埕岛油田海上退役平台造礁示范工程为例,通过对鱼礁投放前后示范区的海洋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监测,对平台造礁示范工程的适宜性、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渔业增殖、生态修复)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我国开展平台造礁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依据,并为国家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相关规范、规程和条例提供参考。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提出了平台造礁工程可行性论证的原则、依据与方法。对平台造礁方案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平台造礁论证的总体原则,提出了平台造礁工程论证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充分搜集平台所在海区的相关环境背景资料和平台设施的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调查监测并分析现状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通过对各种资料整理、分析,从人工鱼礁建设对水文、地质、水质和生物资源等方面的要求来论证平台造礁工程的可行性。 (2)构建了海上退役平台的人工鱼礁改造工程的技术框架和体系。对海上退役采油平台拆除工作以及平台造礁工作的整个流程进行梳理,并对每一关键技术环节进行分析和说明。平台造礁工程的主要程序包括退役平台设施的清洗、拆除,以及鱼礁礁体的布局、设计、加工和投放。 (3)确定了平台造礁工程验收和后期跟踪调查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从验收条件、标准和验收内容等方面规范平台造礁工程的验收流程;从水质、沉积物、生物、流场和礁体现状等方面对平台造礁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监测,建立平台造礁工程的跟踪调查制度和环境影响后评估指标体系。 (4)通过对埕岛油田海域水体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现场调查,确定了鱼礁投放地址,并对礁址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埕岛油田海域的地势、地质条件,水质条件,水体流速,水深以及生态渔业条件均满足人工鱼礁的选址要求,故选择埕岛油田CB6A平台栈桥北海域作为平台造礁示范工程实施海域。 (5)分析了平台造礁示范工程对该海域水质及沉积物的环境修复效应。与对照区相比,鱼礁投放区悬浮物浓度明显升高,鱼礁建设所产生的上升流可能是导致悬浮物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上升流携带底层营养盐与表层海水充分交换,增加了海水营养盐的含量(硝氮、氨氮、化学需氧量、磷酸盐、总磷等),促进各种藻类的生长从而提高了海域初级生产力。 (6)研究了平台造礁示范工程对该海域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礁群建成15个月时,礁群高度与建成2个月时的礁群高度相差不大,且礁群未发生明显倒塌,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与对照区相比,,投礁后鱼礁区浮游植物数量增加,而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数量减少,这可能与鱼类对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摄食有关;鱼礁区的渔业资源密度高于对照区,约为对照区的1.6倍。
【图文】:
海底管道拆除作业时,水下切割应遵循以下工艺要求:1) 对于需要回收的海底管道,需要在某一管段中沿径向割断,使其成为两端开口的可回收管段。2) 对于海底管道的切割长度,需考虑可在驳船的甲板上或海底放置的空间等因素。3) 施工单位应根据现有的设备、技术工艺和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可选择的主要切割方法有:① 接触装药料爆破切割:爆炸装药(包)装在管道上,用电气点火装置引爆。点火可在海面上用遥控无线电信号或光信号执行,以避免过早爆炸的危险。② 成型装药料爆破方法(聚能爆破):炸药被装在一个软金属(铜或铅)制成的、具有箭头形截面的管状盒套内。装药盒套绕在管子的外壁或内壁上,其箭头尖顶处于管子表面的远端(如图 3-1 所示)。

海底管道回收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756.8;X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良;;不同材料人工鱼礁应用效果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2 陶峰;贾晓平;陈丕茂;李辉权;;广东省澄海莱芜拟建礁区建礁可行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3 马睿;;浅海采油平台大型导管架施工技术[J];安装;2005年12期
4 刘金霞;王琦;谷德贤;;不同材料类型人工鱼礁建设的经济效益浅析[J];北京水产;2008年03期
5 赵海涛;张亦飞;郝春玲;李全兴;;人工鱼礁的投放区选址和礁体设计[J];海洋学研究;2006年04期
6 王素琴;人工鱼礁的受力分析与设计要点[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7 黄晓荣,庄平;鱼类行为学研究现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J];淡水渔业;2002年06期
8 李茂华,侯建国;国内外钢结构设计规范关于角焊缝的限值及计算方法比较[J];钢结构;2005年01期
9 郝静辉,杨树耕;海上石油平台拆除技术的发展现状[J];中国港湾建设;2004年04期
10 王战堂;浅谈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代换问题[J];工业建筑;200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立斌;几种典型海域生境增养殖设施研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马丽;人工鱼礁建设过程管理及礁区管理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董雪焕;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确定[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龚海峰;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及控制系统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3年
4 史红卫;正方体人工鱼礁模型试验与礁体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5 杨烨玮;建设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6年
6 王磊;人工鱼礁的优化设计和礁区布局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涂忠;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功能区划[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陈玲玲;青岛开发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
2606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06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