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域的海表温度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20:38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经改进的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多尺度、多结构元素、自适应加权的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兼顾大尺度锋面及中、小尺度锋面的检测,并具有很强的抗噪性。通过将该方法应用于高分辨率、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海表温度资料,并佐以实测海表温度资料进行分析,本文研究了台湾海峡及其周边海域存在的海表温度锋的季节、月及月内短周期变化规律。经分析,本文共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遥感资料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内主要存在台湾浅滩锋、浙闽沿岸流锋、彰云海脊锋和东海黑潮锋。 (2)受太阳辐射、季风等因素影响,研究海区内海表温度锋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普遍具有冬、春季节强而夏、秋季节弱的特点,冬、春季节锋面的强度和宽度往往大于夏、秋季节。 (3)研究海域内的海表温度锋也存在明显的月变化。受季风转向及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4月份和10月份往往是海表温度及其锋面的过渡期:4月份海表温度开始升高,由冬半年向夏半年转换,此时的海表温度锋往往开始减弱;10月份海表温度开始下降,为夏半年向冬半年的转换期,温度锋往往加强。 (4)风向的转变对海表温度锋系统的影响十分显著。初步的研究成果表明,风况的改变能够促使浙闽沿岸流、黑潮分支水等表层流系发生变化,进而对研究海区内的海表温度锋产生影响。 (5)走航水文观测资料表明,福建近岸海区受冲淡水、东山及平潭地区的上升流、潮汐、浙闽沿岸流等因素的影响,成为海表温度锋的多发区,且近岸区海表温度锋的变化往往比稍靠外海处剧烈。
【图文】:

分布图,水深,地形,分布图


前人研究大多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或遥感资料分析。本章下一小节将就该海区已有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论述。本文研究区域的地形及水深分布如图1.1所示。图中水深采用NOAA发布的ETOPOZ数据,单位为米;SCS、ECS、LS、TS、TB、ZY分别代表南海、东海、吕宋海峡、台湾海峡、台湾浅滩和彰云海脊。_

示意图,膨胀运算,效果,示意图


该过程使图像放大。为更加形象地介绍腐蚀与膨胀操作对图像的作用,特绘制运算结果示意图,如图2.1所示。图中,(a)代表原始图像,(b)代表结构元素,(c)和(d)的阴影部分分别代表结构元素对原始图像进行腐蚀和膨胀的结果。从几何角度看,圆盘形结构元素在原始图像内部平移,将圆盘的圆心位置标记出来,便得到腐蚀后的结果;同样,,将圆盘结构元素对原始图像内部所有像素点做平移,便得到了膨胀的结果(崔屹,2000)。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P731.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传兰;东海黑潮锋的海洋学特征及其与渔场的关系[J];东海海洋;1986年02期

2 刘增宏,许建平,朱伯康;Argos表面漂流浮标在黑潮区的若干观测结果[J];东海海洋;2004年04期

3 李卓;郭立红;;多尺度形态学边缘检测算法[J];电子器件;2006年03期

4 郭炳火,万邦君,汤毓祥;东海海洋锋的波动及演变特征[J];黄渤海海洋;1995年02期

5 曾刚;福建近海沿岸水及其水文状况[J];海洋通报;1986年03期

6 黄荣祥;;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的上升流现象[J];海洋湖沼通报;1989年04期

7 汤毓祥;东海温度锋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异[J];海洋与湖沼;1996年04期

8 杨海军,刘秦玉;南海上层水温分布的季节特征[J];海洋与湖沼;1998年05期

9 黄荣祥;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温、盐度特征[J];海洋科学;1989年06期

10 鲁北伟,王荣,王文琪;春季东海不同水域的表层叶绿素含量[J];海洋科学;1997年05期



本文编号:2609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09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b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