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东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地质构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23:09
【摘要】: 东海及邻域位于东亚大陆边缘,包括宽阔的陆架,相对较窄的陆坡和西太平洋典型的沟-弧-盆体系。这一地区地质结构、区域构造和形成演化的研究不仅对了解欧亚与太平洋二大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和全球板块构造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寻找丰富的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维护我国海洋主权和权益,进行地质灾害预测,保护海洋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探索印支运动以来亚洲东部大陆的构造演化也非常重要。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其成为国内外地学研究的热点,也成为中日海洋划界,海洋主权与权益争夺的重要地区。 本文以《我国海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编制》项目为依托,收集东海及邻域岩石物性资料,利用东海及邻域重力异常数据和磁力异常数据进行地球物理场特征分析,并进行重磁资料数据处理,主要有解析延拓和小波分析,同时反演了深部界面,包括莫霍面深度,地壳厚度,磁性基底深度和居里面深度,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进而研究区域地质特征和构造区划,并对东海的构造演化进行讨论。 利用东海及邻域最新重力数据进行解析延拓处理中,本文提出分区进行不同延拓高度的解析延拓处理,即从浙闽隆起到东海陆架盆地区,进行上延20km处理;从东海陆坡到琉球弧前盆地区,进行上延10km处理;从琉球海沟到菲律宾海区,进行上延5km处理,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综合上延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并分析其变化规律。随着延拓高度的增加,浅部异常压制增大,异常曲线更加圆滑,深部构造特征更明显,东海布格重力异常自西向东的变化规律更清晰。经过计算统计,分区计算处理方法可行,所得结果可信。 小波分析是重磁场位场分解的有效工具,不仅能提取深部异常,还能更好地将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分离。利用东海及邻域最新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资料,将小波分析与解析延拓方法相结合,分析对比向上延拓20km的布格重力异常结果与小波分析4阶逼近布格重力异常结果,求取东海及邻域莫霍面的深度,并对重力场及莫霍面深度进行初步研究。其中小波4阶逼近结果代表莫霍面形态,小波4阶细节结果代表东海及邻域凹陷形态。 本文计算的东海莫霍面深度在12~34 km之间变化,莫霍面呈现两凹两凸形态,起伏变化很大。东海地壳厚度为6~34km,东海陆架地区地壳厚度变化与大陆地区相比并不明显,显著减薄开始于冲绳海槽地区,琉球岛弧处地壳厚度明显再度增加,认为东海地壳自西而东从陆壳-过渡壳-洋壳逐渐过渡的。 东海磁性基底主要为火山岩、变质岩和火成岩。磁性基底深度起伏变化较大,东海研究区磁性基底深度在4~12 km之间变化,在各个地区磁性基底深度变化不一,编制的磁性基底深度等值线图反映了磁性基底的展布。 东海居里面总体趋势由陆壳向洋壳变浅,整个东海海域居里面深度在14~29 km之间变化,深度等值线呈浑圆状,并且居里面不是单一的递增或递减的变化,而是呈现起伏变化的特征。 东海地区重磁异常最明显特征是沿NE或NNE向展布,是断裂与构造分带的综合反映。根据东海重磁异常图、莫霍面深度图、地壳厚度图、磁性基底深度图及居里面深度图的分析结果认为,东海总的区域构造背景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东西分带是印支运动以来的主要构造特征,是中生代以来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在东海地区的反映;南北分块是印支以前的主要构造特征,是早中生代以前中国陆核形成发育,块体多次结合分离,最终形成中国大陆这一过程的反映。自西向东划分为浙闽隆起区、东海陆架盆地、钓鱼岛岩浆岩带(东海陆坡)、冲绳海槽盆地、琉球隆褶区和菲律宾海盆六大构造单元。 本文应用最新的重力、磁力、地震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对物性进行了比较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首次提出了分区延拓处理方法和混合处理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获得了东海及邻域莫霍面、居里面、磁性基底等几个主要深部界面,综合分析了各个界面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这一地区的深部地壳结构,为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提供了新成果。
【图文】:

省民,区域构造,海洋石油,琉球


浙闽隆起区、东海盆地和琉球隆褶区。1982 年,上海海洋石油局有些专家提出东海“三盆三隆”区域地质构造划分方案,1985 年,上海海洋石油局又根据新的资料,将东海划分为“两盆三隆”的构造单元。三隆指浙闽隆起区、钓鱼岛隆褶带和琉球隆褶区,两盆指的是东海陆架盆地和冲绳海槽盆地。2000 年以来,随着海洋调查的进一步加大,根据最新资料,许多专家(曾久岭,2001;张海U_,2002;张训华,,2002;尹延鸿,2004 等)又对东海区域地质构造进行了更详细的划分与研究(图 2.2)。

构造域,东海,东亚大陆边缘,菲律宾海


2.3 大地构造位置本文研究区地跨东亚大陆构造域、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和菲律宾海构造域共3 个构造域,是研究的热点地区。如图 2.3 所示,其中红色框本文研究区所处位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P736.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达;东海陆架区浅部地震地层层序及新构造运动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阳;长江口舟山群岛海域浅部地震地层层序及环境资源意义[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17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17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4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