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邻近海域微塑料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初步研究
【图文】:
图 3-1 2017 年 3 月、7 月长江口表层沉积物采样站位ampling stations of sediments in Changjiang Estuary in March and July, 2浮选方法氯化钠溶液(1.20 g/mL)作为浮选液,30%过氧化氢溶液作的溶剂先经孔径为 0.45 μm、直径为 47 mm 的硝酸纤维膜过物在室温下解冻后转移至洁净烧杯中再放入 75 ℃烘箱中烘各称取 100.0 g 干重的沉积物(n=3)倒入 500 mL 饱和氯化,室温下静置直到沉积物完全沉淀,用孔径为 0.45 μm、直维膜过滤上清液。为确保最高的浮选效率,,继续用饱和氯化的沉积物,重复 3 次。向已过滤上清液的滤膜中加入过量消解 2 h 以去除生物残体。将消解后的滤膜放在洁净的玻璃
图 3-2 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含量分布Fig.3-2 Distribu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sediments in March and July, 2017微塑料含量比枯季明显偏高(p<0.05),微塑料含量范围为 8/kg(DW),平均浓度为 200.0±17.3 particles/kg(DW),南支、东塑料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152.5±21.3、162.5±11.2、393/kg(DW),40%站点中微塑料浓度超过 100.0 particles/kg(DW)。长江口内与口外海域微塑料含量无明显差异,杭州湾附近海域浓理的将本研究报告的微塑料浓度与国内其他研究进行比较,因分关注实验方法的统一,如采样、鉴定、计量单位。本研究长所观察到的微塑料的丰度远低于南海沿岸的微塑料含量,与黄不大(表 3-1)。Zhang et al.(2019)同样于 2017 年 3 月采集,但是微塑料浓度(240 particles/kg)大于本研究的含量,原维素、人造丝是微塑料,并计入最终结果中。目前学术上关于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5;X82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凯;;食物中的微塑料[J];百科知识;2018年05期
2 李振远;;由塑料纤维合成的会发光的纸[J];造纸化学品;2008年01期
3 魏伯科;;塑料在煤矿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1988年06期
4 喻忠厚;;日生产三种工程塑料纤维[J];化工新型材料;1989年02期
5 ;日研究者制成含塑料纤维的抗震混凝土[J];塑料科技;2010年04期
6 吴景诚;;聚焦塑料纤维透镜的研制及其应用[J];激光与红外;1984年05期
7 ;自来水中测出的塑料纤维对人体究竟有多大风险?[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7年20期
8 林朗;李恒翔;徐向荣;;追踪海洋中的微塑料[J];科学世界;2019年03期
9 ;深海生物体内发现塑料纤维[J];大自然探索;2018年03期
10 铭;;新型塑料纤维高抗震混凝土[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一雪;别让微塑料再“漂流”[N];中国渔业报;2018年
2 记者 李伟;“水中PM2.5”污染悄然来袭[N];经济参考报;2018年
3 南方日报记者 王诗X;微塑料污染啥时候说再见?[N];南方日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赵婧;如何探究近海微塑料含量[N];中国海洋报;2018年
5 蓝建中;日本成功研制含塑料纤维的抗震混凝土[N];中国纺织报;2010年
6 记者 蓝建中;日本:含塑料纤维的抗震混凝土研制成功[N];经济参考报;2010年
7 华凌;塑料纤维质正成为主要污染物[N];科技日报;2012年
8 苏薇;用塑料纤维代替建筑材料 碎石子的抗震混凝土问世[N];中国建材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陈斯音;“海洋PM2.5” 人类健康新威胁[N];浙江日报;2019年
10 本报记者 杨舒;警惕海中“PM2.5”微塑料[N];光明日报;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沛;长江口邻近海域微塑料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高丰蕾;海洋微塑料的分离方法建立及对重金属吸附特征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8年
本文编号:2627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27352.html